发布信息

肝素骨架合酶及其突变体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8-30 21:03:34     361



有机化合物处理,合成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一种肝素骨架合酶及其突变体与应用,具体涉及来源于动物奈瑟菌(neisseria animaloris)的肝素骨架合酶及其六种突变体与在肝素骨架合成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背景技术:2.肝素(heparin,简称hp),是一种重要的糖胺聚糖,是由d-β-葡糖醛酸(或l-α-艾杜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形成重复二糖单位所构成的。肝素有着巨大的药用价值,除抗凝作用等多种运用外,还可用于治疗心绞痛、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需求量在国际上常年处于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前列。3.肝素的生产主要是从牛肺、猪肠粘膜等动物组织器官中提取获得,然而天然提取的方法安全性低,得率低,溶剂的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并且产品质量由于原材料差异大不易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污染(如硫酸软骨素)。天然肝素基本单元的结构、数目各不相同,提取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化学修饰,导致最后得到的肝素产物结构、构型、分子量各有异同,最终引起最终产物活性不均一,并且难以进行完善的质量监控,使肝素的品质和安全性都难以得到保障。4.2008年爆发的肝素大面积污染事件,造成近100位病人死亡,该事件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非动物来源肝素生产的发展。化学酶法合成策略因具有立体选择性强,产率高,反应温和,产品质量均一稳定,容易进行官能团的衍生和修饰,对于新药研制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发展成为一种理想的肝素寡糖的合成新技术。化学酶法所使用工具酶是推动该策略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步骤。5.目前为止,已确认具有n-乙酰氨基葡糖转移酶活性的微生物来源的肝素骨架合酶(n-acetyl-d-glucosaminyltransferase)已有2种被报道,分别是来源于大肠杆菌k5中的kfia和来自卡氏杆菌中的gakfia。肝素骨架合酶的匮乏不但限制了该酶家族酶学特性的理论研究,也限制了化学酶法合成肝素体系的规模化应用。6.动物奈瑟菌(neisseria animaloris)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通常与狗或猫咬伤有关。动物奈瑟菌主要存在于犬类和猫科动物口腔,在被咬伤后会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引起全身感染。搜索数据库并未见来源于该菌的糖胺聚糖骨架合酶基因被报道。技术实现要素: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素骨架合酶及其突变体与应用,本发明中的肝素骨架合酶为来源于动物奈瑟菌(neisseria animaloris)的高表达水平的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并经定点突变得到六种高活性突变体,该肝素骨架合酶及六种高活性突变体可应用于肝素寡糖的合成。8.术语说明:9.glca-pnp:中文全称为4-硝基苯基-β-d-葡萄糖醛酸,其作用是作为肝素寡糖合成的起始底物;10.udp-glcnac:中文全称为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其作用是为肝素寡糖的合成提供乙酰葡萄糖胺供体;11.udp-glcntfa:中文全称为尿苷二磷酸-n-三氟乙酰氨基葡萄糖,其作用是测定肝素骨架合酶的底物特异性,提供三氟乙酰氨基葡萄糖供体;12.udp-galnaz:中文全称为尿苷二磷酸-n-叠氮乙酰氨基半乳糖,其作用是测定肝素骨架合酶的底物特异性,提供叠氮乙酰氨基半乳糖供体;13.udp-galnac:中文全称为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其作用是测定肝素骨架合酶的底物特异性,提供乙酰氨基半乳糖供体;14.udp-glc:中文全称为尿苷二磷酸-n-葡萄糖,其作用是测定肝素骨架合酶的底物特异性提供葡萄糖供体;15.udp-gal:中文全称为尿苷二磷酸-n-半乳糖,其作用是测定肝素骨架合酶的底物特异性,提供半乳糖供体。16.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17.一种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18.本发明中,所述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来源于动物奈瑟菌(neisseria animaloris),重组表达水平是现有大肠杆菌k5肝素骨架合酶kfia重组表达水平的6.8倍。对上述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进行定点突变,所得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19.一种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naglcnac-t(c16l),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是将上述肝素骨架合酶氨基酸序列中第16位的半胱氨酸定点突变为亮氨酸。20.一种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naglcnac-t(n25p),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是将上述肝素骨架合酶氨基酸序列中第25位的天冬酰胺定点突变为脯氨酸。21.一种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naglcnac-t(i30l),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是将上述肝素骨架合酶氨基酸序列中第30位的异亮氨酸定点突变为亮氨酸。22.一种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naglcnac-t(i111s),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是将上述肝素骨架合酶氨基酸序列中第111位的异亮氨酸定点突变为丝氨酸。23.一种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naglcnac-t(s165k),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是将上述肝素骨架合酶氨基酸序列中第165位的丝氨酸定点突变为赖氨酸。24.一种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naglcnac-t(s172a),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是将上述肝素骨架合酶氨基酸序列中第172位的丝氨酸定点突变为丙氨酸。25.本发明中,所述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也有较高的重组表达水平,其酶活性相对于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保持平稳或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6.一种重组载体,是在质粒载体中插入上述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或上述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的编码基因。27.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质粒载体为pet30a(+)。28.本发明中,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由南京金斯瑞公司合成。29.一种重组菌株,是将上述重组载体转化入宿主细胞中获得。30.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进一步优选为含有pgro7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31.上述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或上述肝素骨架合酶突变体在合成肝素糖链中的应用。32.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应用是以glca-pnp作为起始受体,udp-glcnac作为供体,生成结构为glcnac-glca-pnp的肝素骨架二糖。33.有益效果:34.本发明公开的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是一种全新来源的肝素骨架合酶,具备glcnac的转移酶活性。并且在最适条件下利用底物glca-pnp和udp-glcnac有效地合成肝素二糖骨架。并经过初步表达分析,naglcnac-t在每升普通的lb培养基可以表达超过100mg的可溶活性蛋白,相比已经投入应用的大肠杆菌k5肝素骨架合酶kfia,每升发酵液表达的酶活提高了5.22倍。并且本发明设计突变得到了比kfia活性更高的naglcnac-t突变体。本发明提高了肝素骨架合成中glcnac转移合成效率,极大地促进了肝素仿生合成应用化发展,为糖胺聚糖的研究发展开启了全新的一页。附图说明35.图1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及其突变体在重组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纯化的sds-page检测结果图;36.图中:m为marker;其余各条带为纯化得到的naglcnac-t及其突变体的重组蛋白,nakfia为naglcnac-t,c16l为naglcnac-t(c16l),n25p为naglcnac-t(n25p),i30l为naglcnac-t(i30l),i111s为naglcnac-t(i111s),s165k为naglcnac-t(s165k),s172a为naglcnac-t(s172a);37.图2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的蛋白定量标准曲线;38.图3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与肝素骨架合酶kfia的表达量及受体底物反应转化率柱状图;39.图4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反应产物的hplc色谱图;40.图5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与肝素骨架合酶kfia的总酶活柱状图;41.图6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及其突变体的受体底物反应转化率柱状图;42.图7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反应产物glcnac-glca-pnp的质谱图;43.图8为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反应产物glcnac-glca-pnp的1h-h cosy氢谱;44.图9为不同ph下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催化体外寡糖合成时的受体底物反应转化率曲线;45.图10为不同金属离子下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催化体外寡糖合成时受体底物反应转化率柱状图;46.图11为不同温度下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体外催化寡糖合成时受体底物反应转化率曲线;47.图12为不同供体底物下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体外催化寡糖合成时受体底物反应转化率柱状图;48.图中:n.d.代表该底物不能被naglcnac-t催化。具体实施方式4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除非特殊说明,本发明中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50.发明人通过使用blast序列比对进行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搜索,发现动物奈瑟菌(neisseria animaloris,atcc29858)中一段基因形成的氨基酸序列与之前已经报道的大肠杆菌k5肝素骨架合酶kfia的氨基酸序列有55.7%的同源性,因此推测这段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可能具有肝素骨架合酶活性,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该蛋白,并将这段基因命名为naglcnac-t,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命名为naglcnac-t,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51.同时,发明人对于检索到的kfia同源序列,进行序列同源分析,使用embl clustal omega工具进行多序列比对,并使用jalview软件对于氨基酸序列高保守区域进行分析。同时使用swiss-model工具对naglcnac-t进行蛋白质模拟建模,并使用hotspot wizard 2.0对该酶的活性中心进行预测。发现naglcnac-t的氨基酸序列的16位、25位、30位、111位、165位、172位,位于活性中心及高保守区域附近,对其进行定点突变极有可能提高naglcnac-t的催化活性。因此结合同源分析的在该六个位置的优势氨基酸,设计了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共计六个突变体,其中突变体naglcnac-t(c16l)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突变体naglcnac-t(n25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突变体naglcnac-t(i30l)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突变体naglcnac-t(i111s)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突变体naglcnac-t(s165k)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突变体naglcnac-t(s172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52.本发明所采用的底物糖类试剂均购自于sigma公司。所有的naglcnac-t及其突变体的质粒均委托南京金斯瑞公司构建。使用的含有pgro7分子伴侣的bl21(de3)感受态细胞购买自takara公司。所采用的hplc检测方法均使用ymc的氨基柱,液相系统为日本岛津液相,紫外检测系统为spd-20a。检测naglcnac-t及其突变体催化产物通过色谱柱分离后各组分在310nm和254nm的紫外吸收,hplc流动相条件见表1:53.表1.检测肝素寡糖所使用hplc分析方法[0054][0055]实施例1.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及其突变体的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0056](1)表达菌株的构建[0057]将南京金斯瑞公司合成的重组质粒pet30a(+)-naglcnac-t转化入含有pgro7分子伴侣的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含卡那霉素(100μg/ml)和氯霉素(37μg/ml)的lb平板上培养12h,筛选转化子(同时进行阴性对照实验),获得阳性转化子。[0058]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得到六个突变体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的阳性转化子。[0059](2)naglcnac-t及其突变体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0060]挑取naglcnac-t阳性转化子单菌落于30ml灭菌的lb培养基(含有100μg/ml卡那霉素和37μg/ml氯霉素)中,进行活化培养(37℃,225r/min);将过夜活化培养的菌液按照1%接种量接入1l lb培养基(含有100μg/ml卡那霉素和37μg/ml氯霉素)中扩大培养,37℃,225r/min震荡培养大约4个小时至od600约为0.8,加入终浓度0.5mm iptg和1mg/ml l-阿拉伯糖,于22℃、225r/min条件下诱导16-18h,然后收集菌体,并用平衡缓冲液(20mm tris-hcl,ph=8.00;0.5m nacl;10mm咪唑)重悬,冰上超声破碎(工作3s,间歇5s,振幅33%,能量1500kj,4℃)30min,将破碎后菌体12000rpm离心20min(4℃),上清用0.22μm滤膜过滤,运用镍柱进行纯化,上样后用平衡缓冲液洗涤,然后用洗杂缓冲液(20mm tris-hcl,ph=8.00;0.5m nacl;40mm咪唑)洗掉多余的杂蛋白,最后用洗脱缓冲液(20mm tris-hcl,ph=8.00;0.5m nacl;250mm咪唑)洗脱得到目的蛋白。纯化得到的蛋白质保存在20%甘油,每管分装存于-80℃冰箱。[0061]按照上述相同方法纯化得到六个突变体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的重组蛋白。[0062]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纯化后的naglcnac-t及其突变体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naglcnac-t及其突变体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均成功使用此法纯化得到,且相对纯度都达到了90%以上。[0063]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碧云天p0011)对naglcnac-t进行定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50:1)配制适量bca工作液,充分混匀。将标准品按0、4、8、12、16、20μl加到96孔板的标准品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补足到20μl,相当于标准品浓度为0、0.1、0.2、0.3、0.4、0.5mg/ml。加20μl样品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各孔加入200μl bca工作液,37℃放置20-30分钟,用酶标仪测定a562,测得标准曲线,并根据标准曲线和使用的样品体积计算出样品的蛋白浓度。[0064]naglcnac-t蛋白定量的标准曲线如图2所示。经测定,naglcnac-t在每升lb培养基的重组表达量高达102mg/l,这是采用同样方式进行重组表达的大肠杆菌k5肝素骨架合酶kfia的蛋白表达量(~15mg/l)的6.8倍(如图3所示),这表明naglcnac-t具有高表达水平,具有巨大的产业化应用前景。[0065]按照上述相同方法测定六个突变体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的表达水平,发现上述六个突变体相对于大肠杆菌k5肝素骨架合酶kfia,也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0066]实施例2.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及其突变体活性的验证[0067](1)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的glcnac转移酶活性验证[0068]用商业化glca-pnp(终浓度0.2mm)作为受体底物,udp-glcnac(终浓度0.3mm)作为供体底物进行反应,反应体系如表2所示;该反应置于37℃水浴锅中反应4h,沸水加热5min使酶失活从而终止反应,反应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按照表1所述方法进行hplc检测,单糖受体的pnp基团在紫外310nm检测波长下有特异性吸收,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0069]使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六个突变体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的glcnac转移酶活性。[0070]表2.naglcnac-t及其突变体的glcnac转移酶活性验证反应体系[0071][0072]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naglcnac-t及各个突变体均具有glcnac转移酶活性,能将glcnac基团转移到glca-pnp的非还原端,生成肝素二糖glcnac-glca-pnp。其中,受体底物glca-pnp的反应转化率如图3所示,由反应转化率及蛋白酶的表达量计算得到蛋白酶的总酶活,结果如图5所示,naglcnac-t的每升发酵液的总酶活是大肠杆菌k5肝素骨架合酶kfia的5.22倍。[0073]按照表2的反应体系及上述处理方法对六个突变体的活性进行测定,37℃水浴锅中反应1h,各个突变体的受体底物glca-pnp的反应转化率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各个突变体相对于naglcnac-t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持和提升,其中突变体naglcnac-t(c16l)和突变体naglcnac-t(s165k)活性最佳,这些突变体是高效催化肝素糖链合成的工具酶。[0074](2)肝素二糖glcnac-glca-pnp的质谱确证[0075]为了确认上述活性反应的产物结构为glcnac-glca-pnp,随后进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反应以较大规模进行以获得足够的二糖产物。产物通过p2柱进行纯化,然后在thermo lcq-deca上进行ms分析。ms的所有样品都是通过溶解在50%甲醇中制备的。ms实验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喷雾电压为5kv,毛细管温度为275℃。[0076]质谱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ms图谱中得到了与glcnac-glca-pnp(mw=518.14)脱去一个质子后分子量相符合的峰(517.02),并且其二倍峰(1034.72)同时被检测到,证明产物glcnac-glca-pnp的生成。[0077](3)肝素二糖glcnac-glca-pnp的核磁确证[0078]取约1mg上述活性反应产物glcnac-glca-pnp溶于500μl的重水中,使用600m核磁收集1h-nmr。如图8所示为1h-h cosy谱,其中化学位移值为5.35(d,j=4.15hz,1h)的信号,说明glcnac与glca之间的键型为α键,从而证实所合成的二糖为肝素骨架。[0079]实施例3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及其突变体的性质研究[0080](1)酶的体外反应最适反应ph测定[0081]反应体系如表2所示,除缓冲液ph外其他都不变,将tris-hcl缓冲液换成不同ph值的柠檬酸/磷酸盐/tris-hcl缓冲液,分别设置4.5、5.0、5.5、6.0、6.5、7.0、7.5、8.0、8.5、9.0、9.5、10.5共计12个ph梯度点,每个梯度三组平行。其余处理条件同上。[0082]结果如图9所示,结果说明该酶在广泛的ph范围内(6.5-9.5)具有活性,反应的最适ph为8.5。[0083](2)酶的体外反应最适金属离子的测定[0084]反应体系除金属离子外其他都不变,同时将mn2+换成相同浓度的离子mg2+、mn2+、ni2+、nh4+、cu2+、ca2+、k+、ba2+、zn2+进行反应,每种离子三个平行实验组,设置空白对照。其余处理条件同上。[0085]结果如图10所示,结果说明,该酶在mn2+、mg2+、ni2+存在的情况下均有最佳的催化活性,不加任何离子时反应程度较弱。[0086](3)反应温度对酶活影响的研究[0087]反应体系如表2,设置4℃,10℃,20℃,37℃,50℃共5个温度梯度点进行酶反应,每个梯度三组平行。测定反应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其余处理条件同上。[0088]结果如图11所示,表明酶反应最适的温度为37℃左右。[0089]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对六个突变体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的性质进行研究,发现上述六个突变体与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具有相似的性质,在广泛的ph范围内(6.5-9.5)具有活性,在mn2+、mg2+、ni2+存在的情况下均有最佳的催化活性,不加任何离子时反应程度较弱,反应最适的温度为37℃左右。[0090]实施例4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的供体特异性研究[0091]为了确定naglcnac-t的底物特异性,使用商业化glca-pnp作为受体,udp-glcnac和其他种类结构类似的各种udp-糖作为供体(udp-galnac,udp-glc,udp-gal,udp-glcntfa,udp-galnaz,udp-glcnaz、udp-glcnh2),按照表2体系进行反应。所有这些反应均在37℃水浴中进行4小时。最后反应产物按照表1所述的方法通过hplc分析。[0092]结果如图12所示,表明当受体是单糖glca-pnp时,在实验组所有中的单糖供体中,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除了其天然底物udp-glcnac外,还可以以udp-glcntfa、udp-glcnaz为底物,但反应程度较弱。[0093]按照上述相同方法研究六个突变体naglcnac-t(c16l)、naglcnac-t(n25p)、naglcnac-t(i30l)、naglcnac-t(i111s)、naglcnac-t(s165k)、naglcnac-t(s172a)的供体特异性,发现上述六个突变体相对于与肝素骨架合酶naglcnac-t具有相似的供体特异性,除了其天然底物udp-glcnac外,还可以以udp-glcntfa、udp-glcnaz为底物,但反应程度较弱。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