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26 22:48:37     359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背景技术:2.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方便制作物体,从而出现了电子自动化设备,而这些电气自动化设备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到电力,电子普遍通过电缆进行电力输送,而电缆在铺设施工时从而需要使用到电缆架。4.现有的电缆架在使用时大多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其电缆安装在电缆架上,操作步骤繁琐复杂,且有电缆的重量较大从而导致人工劳动量大,且耗时耗力,安装效率低。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架在使用时大多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其电缆安装在电缆架上,操作步骤繁琐复杂,且有电缆的重量较大从而导致人工劳动量大,且耗时耗力,安装效率低的问题。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包括:u形移动座;8.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u形移动座顶部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滑块的左侧且位于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9.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u形移动座顶部左侧的正面和背面;10.套轴,所述套轴设置于所述u形移动座的顶部,套轴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纹杆,所述固定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内侧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挤压板。11.优选的,所述套轴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和连接杆的顶部转动连接。12.优选的,所述螺纹块的内侧开设有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内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弧形滑块,所述弧形滑块的外侧与所述转动环的外侧固定连接。13.优选的,所述u形移动座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u形移动座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柱。14.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外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底座。15.优选的,所述u形移动座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柱的内侧固定连接。16.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通过u形移动座、滑槽、滑块、伸缩杆、连接杆、支撑杆、套轴、固定螺纹杆、螺纹块、转动环、联动杆、挤压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降低其套轴的使用高度,直至其套轴到达安装电缆的合适高度,再将其带固定螺纹杆从套轴的外侧插入套轴内并贯穿整个成卷的电缆再将其电缆升高使用位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结构稳定,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拉动量,节省时间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0.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21.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22.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4.图6为图5所示的顶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25.图中标号:1、u形移动座,2、滑槽,3、滑块,4、伸缩杆,5、连接杆,6、支撑杆,7、套轴,8、固定螺纹杆,9、螺纹块,10、转动环,11、联动杆,12、挤压板,13、圆形滑槽,14、弧形滑块,26.15、收纳槽,16、固定盘,17、伸缩件,18、底座,19、安装腔,20、连接柱,21、弹簧,22、插槽,23、插块。具体实施方式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28.第一实施例2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包括:u形移动座1;30.滑槽2,所述滑槽2开设于所述u形移动座1顶部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滑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滑块3的左侧且位于所述滑槽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4;31.通过使用u形的移动座,从而能够使得电缆不需要进行搬到移动座上进行安装使用工作,只需要使其电缆处于u形移动座1的u形开口的内侧即可,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32.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转动连接于所述u形移动座1顶部左侧的正面和背面;33.套轴7,所述套轴7设置于所述u形移动座的顶部,套轴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纹杆8,所述固定螺纹杆8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块9,所述螺纹块9的内侧设置有转动环10,所述转动环10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1,所述联动杆1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挤压板12。34.所述套轴7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6的顶部和连接杆5的顶部转动连接。35.所述螺纹块9的内侧开设有圆形滑槽13,所述圆形滑槽13内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弧形滑块14,所述弧形滑块14的外侧与所述转动环10的外侧固定连接。36.通过圆形滑槽13和弧形滑块14之间的配合从而能够使得螺纹块9在转动时不可带动转动环10进行转动从而提高了联动杆11和挤压板12移动以及工作的稳定性,且挤压板12为弧形,从而能够更稳定的贴合成卷的电缆的内表面。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的工作原理如下:38.当需要使用到电缆架时,通过推动u形移动座1使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即可,且此时成卷的电缆处于u形移动座1的内侧,再通过根据实际的电缆的中间高度进行启动伸缩杆4,通过伸缩杆4的伸出工作从而推动滑块3,使其滑块3在滑槽2的内部进行向右侧移动,再通过滑块3的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5进行移动,再通连接杆5移动所产生的角度变化从而带动套轴7进行相对应的移动且此时的支撑杆6进行相对的辅助移动工作,直至其套轴7的中心位置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和对电缆的中心位置与地面之间的高度相同,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推动u形移动座1使其套轴7的中心位置与电缆的中心位置对其即可。39.再通过将其固定螺纹杆8从套轴7的外侧插进套轴7的内部并贯穿进入到成卷的电缆的内部直至从另一个套轴7的内部冒出即可,再通过逐一的转动固定螺纹杆8表面两侧的螺纹块9,通过螺纹块9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块9在螺纹杆8的表面进行向固定螺纹杆8的内侧移动,再通过螺纹块9的移动从而带动转动环10进行移动,再通过转动环10的移动从而带动联动杆11进行移动,再通过联动杆11移动所产生的角度变化从而向外侧推动挤压板12进行移动,从而扩大了挤压板12和固定螺纹杆8之间的间距,直至其挤压板12的外表面和成卷的电缆的内壁紧密的接触对其电缆进行支撑工作即可。40.再通过启动伸缩杆4,通过伸缩杆4的缩回工作从而带动滑块3,使其滑块3在滑槽2的内部进行向内侧移动,并带动连接杆5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套轴7进行向上移动,且此时支撑杆6依旧进行相对应的辅助支撑移动工作,再通过套轴7的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螺纹杆8和被固定的成卷的电缆进行移动,直至其电缆脱离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即可,而在其电缆在进行转动时会使得固定螺纹杆8在套轴7的内部进行转动,且同时由于电缆的存在而电缆和固定螺纹杆8之间处于固定的状态,从而使得固定螺纹杆8不会出现左右移动而导致固定螺纹杆8脱离处于套轴7的内部。4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42.通过u形移动座1、滑槽2、滑块3、伸缩杆4、连接杆5、支撑杆6、套轴7、固定螺纹杆8、螺纹块9、转动环10、联动杆11、挤压板12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降低其套轴7的使用高度,直至其套轴7到达安装电缆的合适高度,再将其带固定螺纹杆8从套轴7的外侧插入套轴7内并贯穿整个成卷的电缆再将其电缆升高使用位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结构稳定,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拉动量,节省时间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43.第二实施例44.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45.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所述u形移动座1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15,所述u形移动座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收纳槽15的内侧开设有安装腔19,所述安装腔19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柱20。46.所述连接柱20外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收纳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6,所述固定盘16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有伸缩件17,所述伸缩件1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底座18。47.收纳槽15为l形,从而能够使得伸缩件17在转动九十度后和地面处于垂直的状态不受到影响,且此时的插块23插在插槽22的内部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位置固定。48.伸缩件17为电动伸缩杆,通过电力为其提供动力来源。49.所述u形移动座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安装腔19的内侧开设有插槽22,所述插槽22的内部设置有插块23,所述插块23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柱20的内侧固定连接。50.插块2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连接柱20内侧的两侧,插槽22的数量为四个且相互轴对称,从而使得连接柱20在转动九十度后能够和插块23的位置对应,从而能够使得插块23可插进插槽22的内部对其连接柱20进行位置固定。51.所述连接柱20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安装腔19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的工作原理如下:53.当需要进行调整u形移动座1放置的水平状态时,通过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向外侧拉动伸缩件17,通过伸缩件17的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固定盘16进行移动,再通过固定盘16的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柱进行同步移动,且此时的连接柱20在安装腔19的内部进行移动,再通过连接柱20的移动从而带动插块23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插块23在插槽22的内部进行移动且逐渐的使得插块23脱离插在插槽22中的状态,直至其插块23完全的脱离即可,且在其连接柱20在移动时从而挤压弹簧21,促使其弹簧21发生弹性形变,且同时伸缩件17和底座18在收纳槽15的内部进行同步移动,直至其伸缩件17和底座18脱离处于收纳槽15的内部,再通过转动伸缩件17,通过伸缩件17的转动从而带动底座18以及固定盘16、连接柱20以及插块23和弹簧21进行同步转动,直至转动九十度。54.使其伸缩件17和地面处于垂直的状态,且此时插块23转动到与其他位置的插槽22相匹配的状态,再通过松开对其伸缩件17的向外侧拉动,通过弹簧21的弹性形变从而向内侧推动连接柱20,再通过连接柱20的移动从而带动插块23进行移动,促使其插块23插进与当前位置状态下相匹配的插槽22对其当前状态进行固定,且连接柱20的移动从而带动固定盘16、伸缩件17和底座18进行同步移动,再通过启动伸缩件17,通过伸缩件17的伸出工作从而向下推动底座18,使其底座18和地面接触对其整体支撑并调节至水平状态即可。5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用电缆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56.通过收纳槽15、固定盘16、伸缩件17、底座18、安装腔19、连接柱20、弹簧21、插槽22、插块23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使得整体结构在地面不平整的地区使用时能够进行调节使其u形移动座1处于水平的状态,从而提高了电缆架工作的稳定性。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