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8 20:05:48     988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背景技术:2.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例如,建筑墙体在工厂已经预制形成,在工地建造时,仅需要将预制墙体安装至指定位置,然后浇筑成型既可。装配式建筑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建筑结构质量稳定,可形成产业化的生产加工体系。3.目前常见的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施工时,先将预制墙体吊装至待施工面上,然后向预制墙体内部灌入浆料,待浆料干后便可以成型墙体,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安装成型预制墙体,但是,预制墙体安装精度较低,安装误差较大。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以提高预制墙体的安装精度,降低预制墙体的安装误差。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依次包括:6.测量放线,测量待施工面的尺寸,确定钢筋定位线、墙板左右定位线以及墙板内外定位线的位置;7.墙体吊装,将装配式墙体吊装至待施工面上,使待施工面上的钢筋穿插至装配式墙体中的套筒内,测量装配式墙体的实际安装位置与墙板左右定位线和墙板内外定位线之间的定位误差,当定位误差大于7mm时,重新吊装装配式墙体;8.墙体灌浆,称取预定量的拌合水,将灌浆料干料与拌合水进行搅拌混合形成灌浆液,将灌浆液灌入装配式墙体内的套筒中;9.叠合板吊装,先确定叠合板构件的安装位置,对多个叠合板构件的吊装顺序进行编号,然后搭设用于支撑叠合板构件的支撑架结构,最后按照编号将多个叠合板构件依次吊装至支撑架结构上;10.顶板钢筋,采用钢筋绑扎叠合板;11.混凝土浇筑,在装配式墙体上设置圈边模板,在圈边模板内浇筑混凝土。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先通过测量放线确定钢筋定位线、墙板左右定位线以及墙板内外定位线的位置,当墙体吊装时,通过测量装配式墙体的实际安装位置与墙板左右定位线和墙板内外定位线之间的定位误差,不断调整预制墙体的吊装位置,从而可以提高预制墙体的安装精度,降低预制墙体的安装误差。其次,叠合板吊装时,通过对多个叠合板构件的吊装顺序进行编号,然后搭设用于支撑叠合板构件的支撑架结构,最后按照编号将多个叠合板构件依次吊装至支撑架结构上,能够使叠合板安装更加方便快速;通过钢筋绑扎叠合板,能够使叠合板安装更加稳定。另外,混凝土浇筑时,通过在装配式墙体上设置圈边模板,在圈边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能够使混凝土浇筑更加方便。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墙体灌浆的步骤中,装配式墙体具有监测灌浆孔、预留灌浆孔和出浆孔,监测灌浆孔和出浆孔上均设置有灌浆饱满度监测器,预留灌浆孔用于灌浆;14.将灌浆液灌入装配式墙体内的套筒中的步骤具体包括:15.在装配式墙体的多个出浆孔上均加装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在装配式墙体的多个监测灌浆孔上均加装灌浆饱满度监测器,从预留灌浆孔向装配式墙体内灌入灌浆液,当监测灌浆孔和出浆孔处的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均显示饱满时,停止灌浆并封闭出浆孔。如此设置,通过灌浆饱满度监测器进行监测,避免灌浆量不饱和,同时,可以通过灌浆饱满度监测器监测是否发生漏浆现象。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包括管体、弹簧和压片,管体为l形管,l形管包括连通的横管和竖管,横管一端与灌浆孔或出浆孔连通,另一端与竖管连通,弹簧位于竖管内,竖管的上部具有封闭顶板,弹簧一端与封闭顶板连接,另一端与压片连接。如此设置,灌浆饱满度监测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墙体灌浆的步骤包括相邻墙体连接处现浇暗柱施工工艺,相邻墙体连接处现浇暗柱施工工艺依次包括校正暗柱预留钢筋、放置暗柱起步箍筋、吊装预制墙板、画箍筋间距线、放置箍筋、绑扎暗柱竖向钢筋以及混凝土浇筑。如此设置,使得墙体灌浆的效果更好。1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装配式墙体之间包括一字型浇筑结构、t字型浇筑结构和l字型浇筑结构中至少一种;19.一字型浇筑结构包括两个横向分布的装配式墙体和用于浇筑两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一浇筑模板;20.t字型浇筑结构包括三个呈t字形分布的装配式墙体和用于浇筑三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二浇筑模板;21.l字型浇筑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装配式墙体和用于浇筑两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三浇筑模板。如此设置,使得相邻两个装配式墙体之间浇筑更加方便。2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浇筑模板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一主龙骨、多个竖向分布的第一次龙骨、第一封装面板以及第一对拉螺栓,两个第一主龙骨分别设置于装配式墙体内外两侧,两个第一主龙骨之间通过第一对拉螺栓进行连接,第一封装面板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内侧且与装配式墙体的外页板配合形成浇筑腔,第一封装面板和第一次龙骨均设置于两个第一主龙骨之间,多个第一次龙骨均设置于第一封装面板和第一主龙骨之间;23.第二浇筑模板包括一个横向设置的第二主龙骨、两个第二l形龙骨,多个竖向分布的第二次龙骨、两个第二l形封装面板以及第二对拉螺栓,一个第二主龙骨设置于装配式墙体外侧,两个第二l形龙骨分别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两个拐角位置,两个第二l形龙骨均与第二主龙骨通过对拉螺栓进行连接,两个第二l形龙骨之间通过第二对拉螺栓进行连接,两个第二l形封装面板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两个拐角位置,且与装配式墙体的外页板配合形成浇筑腔,多个第二次龙骨均设置于第二l形封装面板和第二l形龙骨之间;24.第三浇筑模板包括两个第三l形龙骨,多个竖向分布的第三次龙骨、一个第三l形封装面板以及第三对拉螺栓,两个第三l形龙骨分别设置于装配式墙体内外两侧,两个第三l形龙骨均通过第三对拉螺栓进行连接,第三l形封装面板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拐角位置,且与装配式墙体的外页板配合形成浇筑腔,多个第三次龙骨均设置于第三l形封装面板和第三l形龙骨之间。如此设置,优化浇筑模板的结构,使得相邻两个装配式墙体之间浇筑更加方便。2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叠合板吊装的步骤依次包括预制叠合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叠合板起吊就位、叠合板校正、机电线盒管线安装、板上铁钢筋绑扎、钢筋隐检验收以及混凝土浇筑。如此设置,使得叠合板吊装更加方便稳定。2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预制阳台施工工艺,预制阳台施工工艺依次包括预制叠合阳台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阳台支撑体系施工、阳台板起吊就位、阳台板校正、机电管线铺设、上铁钢筋绑扎、检查验收以及筑混凝土。如此设置,能够通过预制阳台施工工艺成型阳台。2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预制楼梯施工工艺,预制楼梯施工工艺依次包括预制楼梯板安装的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楼梯上下口做砂浆找平层、楼梯板起吊、楼梯板就位校正、连接灌浆以及检查验收。如此设置,能够通过预制楼梯施工工艺成型楼梯。2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墙体吊装的步骤中,装配式墙体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支撑结构包括斜撑长杆和斜撑短杆,斜撑长杆一端与待施工面连接,另一端与装配式墙体的上部连接,斜撑短杆一端与待施工面连接,另一端与装配式墙体的下部连接;29.墙体吊装的步骤包括墙体调整步骤,墙体调整步骤包括垂直调整步骤和前后调整步骤;30.垂直调整步骤包括通过调节斜撑长杆的长度以调整装配式墙体的垂直度;31.前后调整步骤包括通过调节斜撑短杆的长度以调整装配式墙体的前后距离。如此设置,使得预制墙体调整更加方便。附图说明3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33.图1为本发明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的示意图;34.图2为本发明中灌浆饱满度监测器的示意图;35.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浇筑模板的示意图;36.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浇筑模板的示意图;37.图5为本发明中第三浇筑模板的示意图;38.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结构的示意图。39.附图标记:40.1-管体,2-弹簧,3-压片,4-第一浇筑模板,41-第一主龙骨,42-第一次龙骨,43-第一封装面板,44-第一对拉螺栓,5-第二浇筑模板,51-第二主龙骨,52-第二l形龙骨,53-第二次龙骨,54-第二l形封装面板,55-第二对拉螺栓,6-第三浇筑模板,61-第三l形龙骨,62-第三次龙骨,63-第三l形封装面板,64-第三对拉螺栓,7-斜撑短杆,8-斜撑长杆。具体实施方式41.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46.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依次包括:47.s1:测量放线,测量待施工面的尺寸,确定钢筋定位线、墙板左右定位线以及墙板内外定位线的位置;48.s2:墙体吊装,将装配式墙体吊装至待施工面上,使待施工面上的钢筋穿插至装配式墙体中的套筒内,测量装配式墙体的实际安装位置与墙板左右定位线和墙板内外定位线之间的定位误差,当定位误差大于7mm时,重新吊装装配式墙体;49.s3:墙体灌浆,称取预定量的拌合水,将灌浆料干料与拌合水进行搅拌混合形成灌浆液,将灌浆液灌入装配式墙体内的套筒中;50.s4:叠合板吊装,先确定叠合板构件的安装位置,对多个叠合板构件的吊装顺序进行编号,然后搭设用于支撑叠合板构件的支撑架结构,最后按照编号将多个叠合板构件依次吊装至支撑架结构上;51.s5:顶板钢筋,采用钢筋绑扎叠合板;52.s6:混凝土浇筑,在装配式墙体上设置圈边模板,在圈边模板内浇筑混凝土。5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先通过测量放线确定钢筋定位线、墙板左右定位线以及墙板内外定位线的位置,当墙体吊装时,通过测量装配式墙体的实际安装位置与墙板左右定位线和墙板内外定位线之间的定位误差,不断调整预制墙体的吊装位置,从而可以提高预制墙体的安装精度,降低预制墙体的安装误差。其次,叠合板吊装时,通过对多个叠合板构件的吊装顺序进行编号,然后搭设用于支撑叠合板构件的支撑架结构,最后按照编号将多个叠合板构件依次吊装至支撑架结构上,能够使叠合板安装更加方便快速;通过钢筋绑扎叠合板,能够使叠合板安装更加稳定。另外,混凝土浇筑时,通过在装配式墙体上设置圈边模板,在圈边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能够使混凝土浇筑更加方便。54.示例性的,测量放线步骤中,可以在待施工面上安装钢筋定位板,通过钢筋定位板可以精确定位钢筋的位置并且校正钢筋的垂直度;在墙体吊装的步骤之前,可以先清理待施工面,然后在待施工面上设置水平垫片,通过水平垫片调整装配式墙体安装位置的水平度,提高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精度。55.示例性的,墙体吊装时可以通过钢丝绳和鸭嘴吊扣配合吊装装配式墙体,装配式墙体即为预制墙体,吊装装配式墙体时,可以先吊装至待施工面上方500mm位置,检查灌浆套筒内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将异物清理干净,然后施工人员控制缓缓下降墙板,由2-4名工人调整墙体姿态,之后继续下落至距待施工面上方20cm位置,紧接着缓缓下降进行试就位,试就位时,用镜子观察灌浆套筒位置,利用调整工具,将不能入套筒的钢筋进行微调,直至所有钢筋都插进套筒时就位,就位后,及时安装斜撑杆,确定墙体牢靠后,调节斜撑杆并使用靠尺确定墙体垂直,确认垂直后,落钩拆钩。56.示例性的,墙体灌浆时,可以先将称量好的拌合水全部倒入搅拌桶,然后加入约70%的灌浆料干料,用电动搅拌机搅拌至成浆且大致均匀,最后将剩余灌浆料干料全部加入,再搅拌3分钟至浆体完全均匀,浆料搅拌均匀后,静置,目测浆料表面气泡涌出,排气约2分钟后,检测浆料的初始流动度,流动度合格后即可将浆料到入灌浆泵中,进行墙体灌浆和接头试件的灌浆作业。57.示例性的,叠合板吊装时,需要先试吊,试吊时先吊起叠合板距地面50厘米处停止,然后检查钢丝绳、吊钩的受力情况,使叠合板保持水平,然后再吊至作业层上空,吊装时叠合板需要从上垂直向下安装,在叠合板作业层上空20cm处略作停顿,施工人员手扶叠合板调整方向,将叠合板的边线与装配式墙板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注意避免叠合板上的预留钢筋与墙体钢筋冲突,放下时要停稳慢放,严禁快速猛放,以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缝。调整叠合板位置时,需要垫小木块,不要直接使用撬棍,以避免损坏板边角,要保证搁置长度。58.示例性的,混凝土浇筑时,圈边模板可以由长度为100mm、底面边长为50mm的木方与15mm厚的胶合板制作而成,浇筑混凝土前调整好标高位置,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和平整度。59.在一些实施例中,墙体灌浆的步骤中,装配式墙体具有监测灌浆孔、预留灌浆孔和出浆孔,监测灌浆孔和出浆孔上均设置有灌浆饱满度监测器,预留灌浆孔用于灌浆;60.将灌浆液灌入装配式墙体内的套筒中的步骤具体包括:61.在装配式墙体的多个出浆孔上均加装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在装配式墙体的多个监测灌浆孔上均加装灌浆饱满度监测器,从预留灌浆孔向装配式墙体内灌入灌浆液,当监测灌浆孔和出浆孔处的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均显示饱满时,停止灌浆并封闭出浆孔。示例性的,装配式墙体内具有灌浆仓,每个灌浆仓内至少具有一个预留灌浆孔。采用这种方法,通过灌浆饱满度监测器进行监测,可以确保装配式墙体内套筒灌浆量饱满,避免灌浆量不饱和;同时,当出现漏浆现象时,灌浆饱满度监测器的监测液面会先下降,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漏浆现象,从而便于及时处理漏浆部位和补灌浆;另外,浆料可以存于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内,不会外溢,保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同时使工作人员不需要在短时间内塞堵多个出浆孔,使得工作人员施工更加方便。62.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包括管体1、弹簧2和压片3,管体1为l形管,l形管包括连通的横管和竖管,横管一端与灌浆孔或出浆孔连通,另一端与竖管连通,弹簧2位于竖管内,竖管的上部具有封闭顶板,弹簧2一端与封闭顶板连接,另一端与压片3连接。示例性的,浆料饱满溢出后会进入管体1内,进入管体1内后,浆料可以对压片3施加压力,使得向上压片3运动;同时,在弹簧2弹力的作用下,浆料带动压片3运动时需要克服弹簧2的自身弹力,而装配式墙体内的浆料饱满度越高,对压片3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故而通过弹簧2限制浆料运动,可以进一步保证灌浆的饱满度;另外,当漏浆时,弹簧2会带动压片3回弹,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压片3的位置来判断是否发生漏浆现象。示例性的,竖管上可以设置刻度,以便于观察压片3的具体位置,进而精确判断灌浆的饱满程度。采用这种结构,灌浆饱满度监测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压片3的位置进行监测,可以确保装配式墙体内套筒灌浆量饱满,避免灌浆量不饱和;同时,当出现漏浆现象时,压片3在弹簧2的作用下会发生下降,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漏浆现象,从而便于及时处理漏浆部位和补灌浆;另外,浆料可以存于管体1内,不会外溢,保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同时使工作人员不需要在短时间内塞堵多个出浆孔,使得工作人员施工更加方便。63.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墙体灌浆的步骤包括相邻墙体连接处现浇暗柱施工工艺,相邻墙体连接处现浇暗柱施工工艺依次包括校正暗柱预留钢筋、放置暗柱起步箍筋、吊装预制墙板、画箍筋间距线、放置箍筋、绑扎暗柱竖向钢筋以及混凝土浇筑。示例性的,装配式墙板之间地现浇节点暗柱竖向钢筋全部采用一级套筒连接,同一截面接头率为100%,墙体钢筋绑扎前先对预留竖筋位置校正,位移偏差很大的钢筋按照1:6的比例进行调整。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校正暗柱预留钢筋可以提高钢筋安装的精度度,通过依次进行放置暗柱起步箍筋、吊装预制墙板、画箍筋间距线、放置箍筋、绑扎暗柱竖向钢筋以及混凝土浇筑可以实现相邻墙体连接处现浇暗柱施工,提高墙体灌浆的效果。64.如图3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装配式墙体之间包括一字型浇筑结构、t字型浇筑结构和l字型浇筑结构中至少一种;65.一字型浇筑结构包括两个横向分布的装配式墙体和用于浇筑两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一浇筑模板4;66.t字型浇筑结构包括三个呈t字形分布的装配式墙体和用于浇筑三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二浇筑模板5;67.l字型浇筑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装配式墙体和用于浇筑两个装配式墙体的第三浇筑模板6。采用这种结构,一字型浇筑结构适配于两个装配式墙体呈横向依次分布的结构,t字型浇筑结构适配于三个装配式墙体呈t字形分布的结构,l字型浇筑结构适配于两个装配式墙体垂直设置的结构,使得相邻多个装配式墙体之间浇筑更加方便。68.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浇筑模板4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第一主龙骨41、多个竖向分布的第一次龙骨42、第一封装面板43以及第一对拉螺栓44,两个第一主龙骨41分别设置于装配式墙体内外两侧,两个第一主龙骨41之间通过第一对拉螺栓44进行连接,第一封装面板43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内侧且与装配式墙体的外页板配合形成浇筑腔,第一封装面板43和第一次龙骨42均设置于两个第一主龙骨41之间,多个第一次龙骨42均设置于第一封装面板43和第一主龙骨41之间。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浇筑模板4配合浇筑成型,便于一字型浇筑结构的浇筑成型,上述第一浇筑模板4结构简单,安装方便。69.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浇筑模板5包括一个横向设置的第二主龙骨51、两个第二l形龙骨52,多个竖向分布的第二次龙骨53、两个第二l形封装面板54以及第二对拉螺栓55,一个第二主龙骨51设置于装配式墙体外侧,两个第二l形龙骨52分别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两个拐角位置,两个第二l形龙骨52均与第二主龙骨51通过对拉螺栓进行连接,两个第二l形龙骨52之间通过第二对拉螺栓55进行连接,两个第二l形封装面板54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两个拐角位置,且与装配式墙体的外页板配合形成浇筑腔,多个第二次龙骨53均设置于第二l形封装面板54和第二l形龙骨52之间。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二浇筑模板5配合浇筑成型,便于t字型浇筑结构的浇筑成型,上述第二浇筑模板5结构简单,安装方便。70.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第三浇筑模板6包括两个第三l形龙骨61,多个竖向分布的第三次龙骨62、一个第三l形封装面板63以及第三对拉螺栓64,两个第三l形龙骨61分别设置于装配式墙体内外两侧,两个第三l形龙骨61均通过第三对拉螺栓64进行连接,第三l形封装面板63设置于装配式墙体的拐角位置,且与装配式墙体的外页板配合形成浇筑腔,多个第三次龙骨62均设置于第三l形封装面板63和第三l形龙骨61之间。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三浇筑模板6配合浇筑成型,便于l字型浇筑结构的浇筑成型,上述第三浇筑模板6结构简单,安装方便。71.在一些实施例中,叠合板吊装的步骤依次包括预制叠合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叠合板起吊就位、叠合板校正、机电线盒管线安装、板上铁钢筋绑扎、钢筋隐检验收以及混凝土浇筑。示例性的,首先,预制叠合板安装准备包括根据施工图纸,检查叠合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叠合板吊装顺序进行编号;弹出叠合板的水平及标高控制线,并进行复核。其次,搭设叠合板独立支撑时,可以先根据顶板独立支撑布置图确定独立支撑位置并搭设调平完成,使得独立支撑间距不大于1.4m,墙边第一道支撑距墙距离不大于0.45m,在结构层施工中需要双层设置支撑,待一层叠合楼板结构施工完成后,现浇混凝土强度≥75%设计强度时,才可以拆除下一层支撑。采用这种方法,通过依次进行预制叠合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叠合板起吊就位、叠合板校正、机电线盒管线安装、板上铁钢筋绑扎、钢筋隐检验收以及混凝土浇筑的工艺步骤,能够使得叠合板吊装更加方便稳定。72.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还包括预制阳台施工工艺,预制阳台施工工艺依次包括预制叠合阳台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阳台支撑体系施工、阳台板起吊就位、阳台板校正、机电管线铺设、上铁钢筋绑扎、检查验收以及筑混凝土。示例性的,首先,安装准备时需要熟悉设计图纸、检查核对构件编号,并确定吊装顺序。根据施工图纸区分阳台型号,确定安装位置。其次,弹控制线时需要根据施工图纸将阳台的水平位置线及标高在墙上和楼板上弹出,并对控制线及标高进行复核。第三,阳台吊装时,先将预制阳台采用预制板上预埋的吊钉进行吊装,确认卸扣连接牢固后缓慢起吊;待预制阳台板吊装至作业面上500mm处略作停顿,根据阳台板安装位置控制线进行安装。就位时要求缓慢放置,严禁快速猛放,以免造成阳台板震折损坏;之后阳台板按照控制线对准安放后,利用撬棍进行微调,就位后采用u托进行标高调整;最后将阳台水平板与立板按设计图纸进行连接。另外,预制阳台支撑采用轮扣架搭设,同时根据阳台板的标高位置线将支撑体系的顶托调至合适位置处。采用这种方法,通过依次进行预制叠合阳台板安装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阳台支撑体系施工、阳台板起吊就位、阳台板校正、机电管线铺设、上铁钢筋绑扎、检查验收以及筑混凝土,能够使得阳台施工更加方便。73.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还包括预制楼梯施工工艺,预制楼梯施工工艺依次包括预制楼梯板安装的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楼梯上下口做砂浆找平层、楼梯板起吊、楼梯板就位校正、连接灌浆以及检查验收。如此设置,能够通过预制楼梯施工工艺成型楼梯。示例性的,首先,安装准备时需要熟悉图纸,检查核对构件编号,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吊装顺序进行编号。其次,弹控制线包括根据施工图纸,弹出楼梯安装控制线,对控制线及标高进行复核。楼梯侧面距结构墙体预留一定空隙,为后续初装的抹灰层预留空间。另外,在楼梯段上下口梯梁处采用砂浆找平,找平层标高要控制准确。第三,预制楼梯板安装时,先待楼梯板吊装至作业面上500mm处略作停顿,根据楼梯板方向调整,就位时要求缓慢操作,严禁快速猛放,以免造成楼梯板震折损坏;楼梯板基本就位后,根据控制线利用撬棍微调校正。同时,楼梯安装完成后需要采用多层板钉成整体踏步台阶形状保护踏步面不被损坏,并且将楼梯两侧用多层板固定做保护。采用这种方法,通过依次进行预制楼梯施工工艺,预制楼梯施工工艺依次包括预制楼梯板安装的准备、弹出控制线并复核、楼梯上下口做砂浆找平层、楼梯板起吊、楼梯板就位校正、连接灌浆以及检查验收,能够使得预制楼梯施工更加方便。74.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墙体吊装的步骤中,装配式墙体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支撑结构包括斜撑长杆8和斜撑短杆7,斜撑长杆8一端与待施工面连接,另一端与装配式墙体的上部连接,斜撑短杆7一端与待施工面连接,另一端与装配式墙体的下部连接;墙体吊装的步骤包括墙体调整步骤,墙体调整步骤包括垂直调整步骤和前后调整步骤;垂直调整步骤包括通过调节斜撑长杆8的长度以调整装配式墙体的垂直度;前后调整步骤包括通过调节斜撑短杆7的长度以调整装配式墙体的前后距离。示例性的,斜撑长杆8和斜撑短杆7均由两个螺纹连接的杆件组成,调整时,斜撑长杆8和斜撑短杆7可以通过两个杆件相对转动的方式调整各自长度。采用这种结构和方法,斜撑长杆8位于上部,通过斜撑长杆8调整墙体的垂直度,可以使墙体垂直度的调整更加方便,斜撑短杆7位于下部,通过斜撑短杆7调整墙体的前后距离,可以使墙体前后距离的调整更加方便。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