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给水;排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补桩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补桩结构。背景技术:2.灌注桩是直接在所设计的桩位开孔,然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再浇灌混凝土而成。但这类桩都存在桩底沉渣(虚土)无法清理干净的突出问题,因而制约了其承载能力和工程质量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明了在钻孔灌注桩桩底压力灌浆的施工补桩工艺。通过埋管把配置好的水泥砂浆用一定压力强行注入桩端土层或者桩周土体,以提高土层承载力及桩与土之间的摩阻力,达到提高桩极限承载力的目的。3.如中国专利cn201721481762.3中介绍的一种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装置,包括钢筋笼、圆形固定钢板和注浆管,所述钢筋笼包括有钢圈和加强筋,所述注浆管的底端面为封闭式,所述注浆管的底端侧壁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圆形固定钢板与注浆管相互套接,且导流管的尖端贯穿圆形固定钢板的侧壁,所述导流管的尖端与圆形固定钢板的外壁表面齐平,所述导流管的尖端内腔插接有橡胶块,所述注浆管的内腔竖直方向插接有钢筋柱,所述钢筋柱的竖直高度与注浆管内腔竖直高度相同,所述钢筋柱的侧壁径向焊接有分叉钢筋,所述分叉钢筋设置有若干根,且4个为一组呈十字型分布。该专利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对桩端进行压浆,且不易堵塞,施工成本低,效率高,简单实用。4.但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发现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改进:现有的注浆管与钢筋笼为单独的两个个体,在压浆后需要从开孔的基坑内抽出注浆管,但注浆管抽出后,原有注浆管的所在位置的浆体较为稀松,易产生孔洞,影响整个灌注桩的结构强度。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桩结构,在补桩结束后无需抽出压浆笼体,防止灌注桩坑内的桨体存在间隙,保证了压浆补桩的效果。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补桩结构,包括实心笼体和压浆笼体,压浆笼体包括设于实心笼体外侧的压浆外环和设于实心笼体内侧的压浆立柱,压浆立柱和压浆外环内均设有压浆通道,压浆立柱的压浆通道和压浆外环的压浆通道相互连通,压浆外环设有连通压浆通道与压浆外环外侧的排桨口,压浆立柱和压浆外环均与实心笼体固定连接。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浆外环为多个,多个压浆从下到上依次纵向分布于实心笼体的外周侧。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压浆外环的间距相同。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浆口设有单向阀。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浆立柱与压浆外环之间设有连通管,压浆立柱的压浆通道和压浆外环的压浆通道通过连通管连通。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浆立柱的压浆通道内设有能够阻挡连通管的限流管。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流管与压浆立柱的压浆通道螺纹连接。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根压浆立柱与各压浆外环之间均设有两个连通管。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根压浆立柱连接至各压浆外环之间的不同连通管朝向不同。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7.在无需压浆或补桩时,或者压浆或补桩结束时,实心笼体和压浆笼体均为钢筋笼的一部分,实心笼体和压浆笼体均承受各个方向的载荷。同时,在补桩结束后无需抽出压浆笼体,防止灌注桩坑内的桨体存在间隙,保证了压浆补桩的效果。附图说明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补桩结构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补桩结构的实心笼体的结构示意图;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补桩结构的压浆笼体的结构示意图;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补桩结构的压浆立柱、压浆外环和连通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补桩结构的压浆立柱和压浆外环与实心笼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补桩结构的连通管与限流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补桩结构的浆体从压浆立柱、连通管流至压浆外环的结构示意图。25.图标:1-压浆笼体,101-压浆立柱,102-压浆外环,1021-排浆口,103-连通管,104-限流管,2-实心笼体。具体实施方式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7.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补桩结构,包括实心笼体2和压浆笼体1,压浆笼体1包括设于实心笼体2外侧的压浆外环102和设于实心笼体2内侧的压浆立柱101,压浆立柱101和压浆外环102内均设有压浆通道,压浆立柱101的压浆通道和压浆外环102的压浆通道相互连通,压浆外环102设有连通压浆通道与压浆外环102外侧的排浆口1021,压浆立柱101和压浆外环102均与实心笼体2固定连接。28.在本实施例中,压浆立柱101和压浆外环102均为空心结构,压浆立柱101和压浆外环102内部均设有用于浆体流动的压浆通道。压浆立柱101的上侧还设有用于注浆的注浆口。29.压浆外环102均匀设置有与压浆外环102的压浆通道连通的排桨口,保证浆体从排桨口能够均匀的排至灌注桩坑内,保证了灌注桩坑内的压浆效果。30.在压浆或补桩时,桨体通过压浆立柱101上侧的注浆口,进入压浆立柱101和压浆外环102内的压浆通道,最终桨体通过压浆外环102的排浆口1021排至灌注桩坑内。31.在无需压浆或补桩时,或者压浆或补桩结束时,实心笼体2和压浆笼体1均为钢筋笼的一部分,实心笼体2和压浆笼体1均承受各个方向的载荷。同时,在补桩结束后无需抽出压浆笼体1,防止灌注桩坑内的桨体存在间隙,保证了压浆补桩的效果。32.具体使用时,压浆外环102可靠近于实心笼体2外周侧的下侧设置。33.在压浆或补桩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保证灌注桩坑底部的浆体压浆紧实。压浆外环102设于实心笼体2的下侧时,压浆外环102与灌注桩坑底部的距离较短,减少压浆过程中,空气进入灌注桩坑底部的桨体内。同时压浆外环102与灌注桩坑底部的距离较短,使得压浆过程中,灌注桩坑底部的浆体受到的压力更大,保证了压浆质量。3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浆外环102为多个,多个压浆从下到上依次纵向分布于实心笼体2的外周侧。3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压浆外环102纵向分布于实心笼体2,使得在压浆时,可同时对灌注桩坑整体进行压浆,提升了灌注桩坑整体压浆的均匀性。36.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压浆外环102的间距相同。3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压浆更为均匀。在停止压浆后,也使得压浆外环102受力更加均匀,保证了实心笼体2和压浆笼体1受力的均匀性。38.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浆口1021设有单向阀。3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单向阀使得桨体只能从压浆外环102的压浆通道排至压浆外环102的外侧,防止桨体从排浆口1021内倒灌至压浆外环102,保证了压浆质量。40.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浆立柱101与压浆外环102之间设有连通管103,压浆立柱101的压浆通道和压浆外环102的压浆通道通过连通管103连通。4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浆立柱101与压浆外环102通过连通管103连通,在生产制造中可通过控制连通管103的长度,从而调节压浆立柱101与压浆外环102的间距,保证了压浆笼体1结构生产和安装的灵活性。42.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浆立柱101的压浆通道内设有能够阻挡连通管103的限流管104。4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流管104也为空心结构,限流管104内也设有用于桨体流通的压浆通道,桨体流通的压浆通道与压浆立柱101的压浆通道连通,限流管104从压浆立柱101的入浆口伸出压浆立柱101,此时,压浆时从限流管104注浆。44.限流管104可沿压浆立柱101上下移动,限流管104可阻挡位于不同高度压浆立柱101与连通管103的连通口,从而控制此高度压浆外环102是否压浆。45.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限流管104与压浆立柱101的压浆通道螺纹连接。4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流管104的外周侧设有外螺纹,压浆立柱101的压浆通道内周侧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啮合,限流管104与压浆立柱101相对转动时,限流管104可沿压浆立柱101纵向上升或下降,螺纹连接便于限流管104的移动,无需直接提起限流管104。47.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同一根压浆立柱101与各压浆外环102之间均设有两个连通管103。4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连通管103保证了压浆外环102与压浆立柱101的连接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49.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同一根压浆立柱101连接至各压浆外环102之间的不同连通管103朝向不同。5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同朝向的连通管103可使得浆体快速填充压浆外环102,保证了压浆的效率。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补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8 13:55:17
211
- 下一篇: 一种便于安装的服务器机柜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 上一篇: 一种定位监听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