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听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监听器。背景技术:2.定位监听器是一种可以实现实时定位监控的仪器。定位监听器可以对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定位,对例如经纬度、运动方向、速度、停留时间以及监听、视频监控等数据进行监控。定位监听器隐蔽性强,广泛用于政府审讯以及军事信息的获取。3.相关技术中的定位监听器需要通过人工将定位监听器布设并吸附至需要监听的载体,而在军事信息获取时,有时难以提前将定位监听器直接布设并吸附至需要监听的载体上。例如,当载体在运动时,此时无法进行人工的布设吸附。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定位监听器的布设方式有所局限。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自动吸附至载体的定位监听器。5.一种定位监听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并且具有连通容纳腔与外部的发射口;红外探测装置,设置于壳体上,用于监测识别车辆距离;定位监听组件,定位监听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中;发射装置,发射装置设置于容纳腔中,并可将定位监听组件由发射口发射至外部。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完成对定位监听组件的自动吸附,使得定位监听组件能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自行吸附至载体上,大大提升了布设的隐蔽性。监听者可将可自动吸附的定位监听器提前布设于载体将经过的路径上,布设的安全性大大提升。6.优选的,定位监听器还包括声音检测装置,声音检测装置设置于容纳腔中,用于监测车辆声音信号。声音检测装置可以探测比红外探测装置更远的距离,使得红外探测装置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开启。7.优选的,发射装置为圆筒状,发射装置内设置有无烟火药和引信。发射装置可利用无烟火药和引信将定位监听组件发射到需要吸附的载体上。8.优选的,发射装置通过轴承与连杆设置于容纳腔内,发射装置一端具有电池,另一端设置有定位监听组件。电池重量大于定位监听组件的重量。电池的重量大于定位监听组件的重量可以使得电池始终在下,即使受到外力扰动,也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9.优选的,定位监听组件具有强磁强胶性。具有强磁强胶性的定位监听组件可以较为容易的依附于目标载体上。10.优选的,壳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壳体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既可以增强抗压的强度,还可以更好的适应外界的干扰,并且可以与内部的轴承连杆配合,使得定位监听组件始终朝向上方的发射口。11.优选的,发射口上覆盖有薄膜。壳体上的发射口的薄膜可以阻止灰尘等的进入,使得可自动吸附的定位监听器不容易受损。12.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监听器的示意图。14.其中,1-壳体;2-声音检测装置;3-定位监听组件;10-容纳腔;11-发射口;12-薄膜;13-红外探测器;14-轴承;15-连杆;16-发射装置;17-电池。具体实施方式1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监听器,可实现自动吸附布设。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监听器包括壳体1、声音检测装置2、定位监听组件3、红外探测器13、发射装置16和电池17。17.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呈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壳体1的形状不作限制。壳体1上设置有发射口11,发射口11为壳体1上的通孔,并且被薄膜12覆盖。薄膜12可阻止灰尘雨滴等通过发射口11进入壳体1内,防止由于灰尘雨滴等导致壳体1内的零部件失效。18.壳体1由可承重、可抗压、可抗摔且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10,容纳腔10内设置有声音检测装置2和定位监听组件3。壳体1上设置有红外探测器13。壳体1中还设置有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定位监听器的各个工作状态的切换。19.本实施例中的定位监听器主要用于对车辆的定位以及对车辆中人员的谈话进行监听。具体工作原理如下:20.首先,需要监听者将该定位监听器布设于需要监听的目标车辆的必经之路上,调整其角度与位置,使得发射口11朝上。在将其布设完成后,即可启动该定位监听器,其即开始工作。21.定位监听器的工作过程包括:(1)车辆探测模式;(2)待命模式;(3)触发模式;(4)监听模式。22.(1)车辆探测模式。在该定位监听器的工作过程中,在监听者将其布设于道路上后,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定位监听器进入车辆探测模式,声音检测装置2启动。在本实施例中,声音检测装置2包括了远程听音器,可以收集较远距离上的声波信号。当声音检测系统收集到有车辆声波信号出现后,控制模块控制其进入待命模式。23.(2)待命模式。在进入待命模式后,红外探测器13启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制冷红外探测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由红外吸收材料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热能,引起敏感元件温度上升。敏感元件的某个物理参数随之发生变化,再通过预先设计的转换机制将该物理参数的变化转换为光信号或电信号,即可实现对物体(在本实施例中为车辆)的探测。24.具体的,当车辆靠近定位监听器时,车辆的红外辐射将替代原本位置大气的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13中的敏感元件可感受到该变化,并通过控制模块转换为控制信号。25.由此,当红外探测器13探测车辆与定位监听器之间的距离达到可吸附距离时,定位监听器即进入触发模式。26.容纳腔10中设置有轴承14,轴承14外圈与壳体1过盈或间隙配合,内圈与连杆15过盈配合。连杆15通过轴承14相对于壳体1发生旋转。且轴承14限制了连杆15的位置与转动方向,使得连杆15始终垂直于发射口11的轴线。27.而连杆15上设置有发射装置16。发射装置16呈圆筒状,并与连杆15固定。且发射装置16与连杆15垂直。发射装置16在静止状态下,其轴线与发射口11轴线重合。为实现该目的,在发射装置16的一端设置定位监听组件3,另一端设置电池17。电池17作为整个定位监听器的能量来源,重量远大于定位监听组件3。使得发射装置16在两者重量差的作用下,在处于静止状态时,始终处于定位监听组件3一端朝上的状态。28.设置轴承14与连杆15,可使得在壳体1在受到一定外力干扰而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可在电池17的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定位监听组件3始终朝上。以避免定位监听组件3发射方向随壳体1出现偏移。且设置发射口11的直径为定位监听组件3的直径的五到七倍,使得壳体1允许出现一定的偏移。29.发射装置16中设置有火药和引信,引信可引燃火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火药为无烟火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火药。且,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发射方式不作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磁弹射或弹簧弹射的发射方式。30.(3)触发模式。在触发模式下,控制模块控制发射装置16中的引信点火,点火的瞬间火药被引燃,使得发射装置16内充满高温高压气体。发射装置16内压力急速升高,将定位监听组件3由发射装置16的一端弹出。定位监听组件3随即击破薄膜12并弹出到壳体1外。定位监听组件3弹出壳体1后,撞击到车辆底盘。定位监听组件3本身具有强磁、强胶性,其可凭借该特性粘连于目标车辆的底盘上。31.(4)监听模式。在粘连到目标车辆的底盘上后,定位监听组件开始工作,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到监听者的终端设备上,此时即进入监听模式。32.定位监听组件3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示,定位监听组件3至少包含两组芯片,分别为定位芯片和监听芯片。33.定位芯片可接收卫星发送的广播信号。而在能同时接收到三颗及以上的卫星发出的信号时,即可计算出当前所在的位置,也即经纬度坐标信息。并且,定位芯片还可进行动态定位,定位芯片可实时测定运动物体的运行轨迹。定位芯片所在的运动物体在本领域中称之为载体。在本实施例中,该载体为车辆。附着于载体上的定位芯片在跟踪卫星的过程中相对地球而运动,定位芯片使用卫星信息实时地测得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34.同时,定位芯片中会存在一个数据发送模块,该模块可将定位芯片中记录的位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播发送出去。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芯片的数据传输协议采用gprs协议。gprs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可以实现分组交换,可以无需通过拨号而实现持续的网络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数据传输协议。35.本实施例中的监听芯片主要用于监听声波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监听通信信号的监听芯片。监听芯片可收集声音,而后将其放大,并将收集到的声音进行同步录音。监听芯片还可通过上述的gprs传输到监听者的终端设备上。在本实施例中的监听芯片主要是微波窃听芯片。该型的监听芯片对谈话的声音所产生的声波振动十分敏感,并且能对某种电磁波进行反射。利用这种性能,可以接收其对电磁波的反射而调解出存在于它周围的谈话的声波。36.在获得了声音信息及位置信息的同时,定位监听组件3会将该信号发送至监听者的终端设备,实现实时的定位监听。37.定位监听组件3上还设置有带有存储记忆功能的芯片,该芯片可与监听芯片或定位芯片集成一体化。该带有存储记忆功能的芯片会将监听芯片与定位芯片所探测到的信息进行储存。38.使用本方案中的定位监听器,可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定位监听器的布设,隐蔽性强。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或者限定,否则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等;当然,还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连接,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4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定位监听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8 13:55:14
393
- 下一篇: 一种补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 上一篇: 一种新型蒸汽开水一体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