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制造电容器用治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2-02 22:03:21     621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制造电容器用治具。背景技术:2.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新能源、节能、电源、电力机车等行业。3.传统的电容器由于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不需要较高精度的操作,通常在流水线上即可直接进行组装。4.但随着电容器结构的改进,为保证组装的准确性、并确保成品的质量合格,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治具以明确零部件的组装位置、简化零部件的排布。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电容器用治具。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电容器用治具,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布局孔,布局孔用于放置电容芯子;布局孔包括:整排孔,用于排布n排m列电容芯子;侧排孔,用于排布n排m列电容芯子;其中,n为不小于3的自然数,m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n为小于n的自然数,m为小于m的自然数;沿列的方向,侧排孔设于整排孔的一侧,且侧排孔与整排孔连通;侧排孔小于整排孔;主体为l型框架结构;主体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空槽;主体上设有两个第一安置槽,其中一个第一安置槽设于空槽的一个侧壁上,其中另一个第一安置槽设于空槽的另一个侧壁上,两个第一安置槽均连通布局孔和空槽。7.进一步地,主体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互为正反面;布局孔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两个第一安置槽设于第一面上;第一面上还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连通布局孔;第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槽亦连通布局孔。8.进一步地,部分第一连接槽包括两个槽体,两个槽体沿排的方向相对设置,任一槽体连通布局孔;和/或,部分第二连接槽包括两个槽体,两个槽体沿排的方向相对设置,任一槽体连通布局孔。9.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槽沿壁厚方向贯穿主体。10.进一步地,沿壁厚方向,第二连接槽的一端贯穿主体并连通布局孔)、另一端被封闭。11.进一步地,沿列的方向,主体远离空槽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安置槽,第二安置槽沿壁厚方向贯穿主体;第二安置槽设于第一面上。12.进一步地,沿列的方向,主体远离空槽的一侧并排设置有三个第二安置槽。13.进一步地,第二安置槽的槽底处于同一平面内;和/或,第一安置槽的槽底处于同一平面内。14.进一步地,布局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延伸槽,延伸槽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15.进一步地,侧排孔内设置有凸块,用于限制电容芯子的放置位置,能够使得侧排孔内的电容芯子与整排孔内的电容芯子错位设置。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电容器用治具,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布局孔,布局孔包括整排孔和侧排孔,整排孔用于供电容芯子排列成整排部分,侧排孔用于供电容芯子排列成侧排部分;主体为l型框架结构,主体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空槽,电容芯子无法进入空槽,排列成芯排后,芯排具备开放空间;主体上设有两个第一安置槽,其中一个第一安置槽设于空槽的一个侧壁上,其中另一个第一安置槽设于空槽的另一个侧壁上,第一安置槽用于设置电极;本技术提供的制造电容器用治具既能够方便电容芯子排列、构成芯排;又能够相对集中地布置电极、以便于后续的处理或使用。附图说明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芯排的结构示意图;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制造用治具排布有电容芯子时第一面的结构示意图;19.图3为图2所示的电容器制造用治具排布有电容芯子时第二面的结构示意图;20.图4为图2所示的电容器制造用治具电容芯子上布置有第一连接条时第一面的结构示意图;21.图5为图2所示的电容器制造用治具电容芯子上布置有第二连接条时第二面的结构示意图;2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母排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23.图7为图6所示的母排和电极设于图2所示的电容器制造用治具中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电容器用治具,包括主体10,主体10上设有布局孔11,布局孔11用于放置电容芯子1;布局孔11包括:整排孔,用于排布n排m列电容芯子1;侧排孔,用于排布n排m列电容芯子1;其中,n为不小于3的自然数,m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n为小于n的自然数,m为小于m的自然数。31.需要解释的是,多个电容芯子1能够在布局孔11中排列成芯排。实际作为电容器进行使用时,芯排中的多个电容芯子1能够并联、以提高电容器的功率。32.一实施方式中,芯排包括:整排部分50a,整排部分50a包括n排m列电容芯子1;侧排部分50b,侧排部分50b包括n排m列电容芯子1;沿列的方向,侧排部分50b设于整排部分50a一侧。33.一实施例中,芯排包括3行2列、由六个电容芯子1构成的整排部分50a,和2行1列、由两个电容芯子1构成的侧排部分50b。34.另一实施例中,芯排包括5行5列、由二十五个电容芯子1构成的整排部分50a,和4行4列、由十六个电容芯子1构成的侧排部分50b。35.又一实施例中,芯排包括4行6列、由二十四个电容芯子1构成的整排部分50a,和3行2列、由六个电容芯子1构成的侧排部分50b。36.本技术并不限定芯排中整排部分50a和侧排部分50b的电容芯子1的数量和排列方式。37.布局孔11用于供电容芯子1排列成所需构型的芯排,为此,布局孔11包括整排孔和侧排孔,整排孔用于供电容芯子1排列成整排部分50a,侧排孔用于供电容芯子1排列成侧排部分50b。38.为适应所需芯排的构型,沿列的方向,侧排孔设于整排孔的一侧,且侧排孔与整排孔连通。由于芯排中侧排部分50b的排数小于整排部分50a的排数,且侧排部分50b的列数亦小于整排部分50a的列数,因此,侧排孔小于整排孔,以便于电容芯子1排列成不同排、列数的整排部分50a和侧排部分50b。39.进一步地,由于侧排部分50b沿列的方向设于整排部分50a一侧,而侧排部分50b的排数少于整排部分50a的排数,因此,对整个芯排而言,整排部分50a延长了芯排在排的方向上的长度,而侧排部分50b延长了芯排在列的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整排部分50a的“最后一列”(即整排部分50a中最接近侧排部分50b的一列电容芯子1)与侧排部分50b的“最后一排”(即侧排部分50b中距离整排部分50a的排首或者排末最远的一排电容芯子1)之间具有开放空间d。40.例如,参照图1,图示了一种芯排,其整排部分50a包括5排3列、共15个电容芯子1,其侧排部分50b包括2排2列、共4个电容芯子1。以整排部分50a的“最后一列”(也就是整排部分50a自左向右的第三列)、以及侧排部分50b的“最后一排”(也就是侧排部分50b自上而下的第一排)为界,侧排部分50b与整排部分50a之间具有开放空间d。41.为空出开放空间d,主体10为l型框架结构。此时,主体10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空槽c。42.例如,参照图2,图示了一种用于组装图1所示的芯排的电容器制造用治具;此时,主体10为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主体10的右上角具有空槽c。43.进一步地,主体10上设有两个第一安置槽14,其中一个第一安置槽14设于空槽c的一个侧壁上,其中另一个第一安置槽14设于空槽c的另一个侧壁上,两个第一安置槽14均连通布局孔11和空槽c。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置槽14用于设置电极4。由于电容芯子1和芯排都需要接入电路中进行使用,因此,对每一个电容芯子1或者芯排而言,其均具有两个电极端,每一电极端均需连接一个电极4,电极4用于与外部的电路接线相连,电流能够通过电极4流入或流出电容器。45.需要补充的是,接入电路后,同一电容芯子1或者芯排的两个电极端能够互为正、负极端。本技术并不限定同一电容芯子1或者芯排的电极端的属性;若有需要,同一电容芯子1或者芯排的两个电极端可以是无极性端。46.继续参照图2,可知,空槽c为一个半开放槽,空槽c具备两个侧壁(侧壁也是主体10的一部分),其中一个侧壁沿排的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整排部分50a的“最后一列”(也就是整排部分50a自左向右的第三列),而另一个侧壁沿列的方向延伸、并用于限定侧排部分50b的“最后一排”(也就是侧排部分50b自上而下的第一排)。此时,这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安置槽14,第一安置槽14沿壁厚方向贯穿侧壁、连通布局孔11和空槽c,当电容芯子1或者芯排连接电极4时,一个电4极从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第一安置槽14伸出至空槽c中,另一个电极4从其中另一个侧壁的第一安置槽14伸出至空槽c中。47.如此,能够根据电容器的结构有效利用空间,并能够相对集中地布置电极4、以便于后续的处理或使用。由于两个电极4被收容在空槽c中,还能够避免这两个电极4暴露在外、受到损害。48.可选地,设于两个第一安置槽14中的两个电极4接入同一电路时,二者能够互为正、负极。例如,在布局孔11中排布好芯排后,于芯排的第一端设置电极4,该电极4为第一电极;再于芯排的第二端设置电极4,该电极4为第二电极;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芯排的一个电极端相连,因此,接入同一电路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互为正、负极。49.进一步地,主体10具有第一面a和第二面b,第一面a和第二面b互为正反面;布局孔11贯穿第一面a和第二面b;两个第一安置槽14设于第一面a上。50.由于布局孔11贯穿第一面a和第二面b,排列在布局孔11中的电容芯子1的一个电极端暴露在第一面a上、另一个电极端暴露在第二面b上,能够方便地连接母排3。51.需要注意的是,电容芯子1和芯排具备两个电极端,每个电极端均需要对应设置一组母排3。52.其中,母排3采用导电材料(如铜)制备。尤其是当布局孔11内排列有由多个电容芯子1构成的芯排时,一个母排3与芯排的一个电极端相连,该母排3能够同时与芯排中的多个电容芯子1相连、从而起到定型和汇流的作用。53.设置母排3时,电极4可与母排3相连。同一母排3上能够设置多个电极4,以便于将电容器接入不同的电路中。54.更进一步地,第一面a上还设有第一连接槽12,第一连接槽12连通布局孔11;第二面b上设有第二连接槽13,第二连接槽13亦连通布局孔11。55.通过第一连接条2a连接电容芯子1的第一端时,第一连接条2a的端部能够被置入第一连接槽12中;通过第二连接条2b连接电容芯子1的第二端时,第二连接条2b的端部能够被置入第二连接槽13中。56.需要解释的是,第一连接条2a用于连接电容芯子1的一个电极端和一个母排3,第二连接条2b用于连接电容芯子1的另一个电极端和另一个母排3。57.之所以设置连接条(第一连接条2a或者第二连接条2b)用于连接电容芯子1(或者芯排),是因为,若使得电容芯子1直接与母排3相连,由于连接部位是电容芯子1的端部和母排3的侧面,焊接完成后,若不进行翻转等移动操作,难以确认连接部位的具体情况,也就无法确认连接是否稳定。设置连接条与电容芯子1相连,有利于确认电容芯子1的连接情况。58.其中,连接条采用导电材料制备;例如,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条采用铜皮并制备为长条状。59.为方便连接电容芯子1与连接条,并确保连接条与对应的电容芯子1连接稳固,可选地,任一连接条设于两排或者两列电容芯子1之间;具体可参照图4或者图5,此时,任一连接条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处于同一排或者同一列中的两个电容芯子1相连。如此,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电容芯子1与连接条时,通过观察连接条侧边与电容芯子1的连接状态,即可确认是否存在虚焊、漏焊、过焊等不良情况,从而有效避免焊接失败。60.当然,若有需要,一根连接条也能同时与多排多列电容芯子1相连。61.为方便连接母排3与连接条,可选地,任一连接条的至少一端翻折到母排3上、并与母排3固定连接。62.一具体实施例中,先将多个电容芯子1排列成芯排;再于芯排的上表面设置连接条;设置连接条时,使得连接条的至少一端凸出于芯排;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将连接条固定到芯排上,凸出在外的连接条的端部不需要进行固定;再于连接条上设置母排;母排安放到位后,将凸出的、未与芯排固定连接的连接条的端部翻折到母排上;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母排与翻折到母排上的连接条;如此,母排通过连接条与芯排固定连接。63.其中,连接条的端部可以通过一次翻折、接触母排的侧壁,也可以通过两次翻折、既接触母排的侧壁又接触母排远离芯排的另一侧面。64.通过翻折连接条,能够将连接条与母排的连接部位显露出来,既方便焊接等操作,又方便操作人员确认焊接情况。65.综上可知,设于主体10上的第一连接槽12和第二连接槽13用于放置凸出的、未与芯排固定连接的连接条的端部。设置连接槽(第一连接槽12或者第二连接槽13)能够限定连接条的安装位置;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电容器制造用治具组装芯排与连接条时,布局孔11能够限定电容芯子1的排列位置、以便于构成芯排;而连接槽能够限定连接条的安装位置、以便于连接条准确地接触电容芯子1;如此,有利于提高组装的统一性和准确性。66.需要补充的是,当置入布局孔11的电容芯子1不高于布局孔11时,布局孔11还能够限制母排3的安装位置,以确保母排3准确地接触连接条和芯排。由于电容器中,每一结构件的安装位置均能够被治具限定,采用治具组装电容器时,组装更准确、更方便。67.当一条连接条沿列的方向或者排的方向延伸,且该连接条的两端均突出于芯排时,用于安置该连接条的连接槽具备两个槽体;两个槽体沿列的方向或者排的方向对称设置在布局孔11的两侧。68.当一条连接条沿列的方向或者排的方向延伸,但该连接条仅一端突出于芯排时,用于安置该连接条的端部的连接槽仅具备一个槽体,该槽体对应设置在布局孔11的一侧。69.例如,参照图2和图4,图示实施例中,芯排共具有五列电容芯子1,任意相邻的两列电容芯子1之间设置有一根第一连接条2a,因此,该芯排的第一端上设有四根第一连接条2a。继续参照图3和图5,任意相邻的两列电容芯子1之间设置有一根第二连接条2b,因此,该芯排的第二端上设有四根第二连接条2b;八根连接条均沿排的方向延伸设置。70.此时,整排部分50a中任意两列相邻的电容芯子1之间的连接条长度较大,其两端均突出于芯排,为此,用于安置长度较大的连接条的第一连接槽12和/或第二连接槽13包括两个槽体,两个槽体沿排的方向相对设置,任一槽体连通所述布局孔11;长度较大的连接条的两端能够分别置于一个槽体中,两个槽体配合,对连接条的位置进行限定。71.同理,用于连接整排部分50a中“最后一列”电容芯子1和侧排部分50b中“第一列”电容芯子1的连接条、以及连接侧排部分50b中相邻两列电容芯子1的连接条长度较小,同时,为避免连接条干涉到第一安置槽14、影响到伸入空槽c的电极4的安置和使用安全,用于安置长度较小的连接条的第一连接槽12和/或第二连接槽13仅包括一个槽体。设置连接条时,连接条的一端能够置入槽体中、不接触芯排,另一端能够直接固定到芯排上。72.可选地,第一连接槽12和/或第二连接槽13沿壁厚方向贯穿主体10。73.可选地,沿壁厚方向,第一连接槽12和/或第二连接槽13的一端贯穿主体10并连通布局孔11、另一端被封闭。74.当连接槽(第一连接槽12或者第二连接槽13)沿壁厚方向贯穿主体10时,连接槽不会限制置入的连接条的长度。当连接槽的一端被封闭时,连接条无法穿出连接槽,因此,设置连接条前,需要对连接条进行裁切,以保证合适长度的连接条被置入连接槽。75.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主体10第一面a上的第一连接槽12均为开放槽,第一连接槽12沿壁厚方向贯穿主体10,而第二面b上的第二连接槽13均为封闭槽,第二连接槽13的一端贯穿主体10并连通布局孔11、另一端被封闭。76.可选地,第一连接槽12和第二连接槽13相对设置。如此,一方面,能够避免主体10两面的厚度不均匀,有利于治具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连接槽12和第二连接槽13对称设置,从而简化芯排与连接条的组装难度。77.可选地,布局孔11的一侧能够设置多个连接槽;和/或,布局孔11的多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槽。本技术并不限定连接条的数量和位置、亦不限定主体10任一面上连接槽的的数量和位置。78.可选地,沿列的方向,主体10远离空槽c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安置槽15,第二安置槽15沿壁厚方向贯穿主体10;第二安置槽15设于第一面a上。79.例如,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空槽c设于主体10的右上角,而主体10 的左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安置槽15。第二安置槽15亦用于设置电极4;通过第二安置槽15伸出的电极4,与通过第一安置槽14伸出的电极4的位置不同、朝向也不同,能够方便地接入位置不同的电路中。80.可选地,沿列的方向,主体10远离空槽c的一侧并排设置有三个第二安置槽15。81.例如,继续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主体10 的左侧壁面上设置有三个第二安置槽15,三个第二安置槽15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82.一实施例中,置入三个第二安置槽15的三个电极4能够与同一个母排3相连,此时,三个电极4的极性相同。83.另一实施例中,置入三个第二安置槽15的三个电极4分别与一个母排3相连,接入电路时,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极能够互为正、负极。例如,一种组合式电容器,包括两组芯排和三个母排,其中一个母排为公共母排;公共母排的一侧连接其中一组芯排的一端、另一侧连接其中另一组芯排的一端;另外两个母排分别连接一组芯排远离公共母排的另一端;这种组合式电容器是两电容三点式电容器,其还具有三类电极,三类电极分别与一个母排相连;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电容器制造用治具组装该组合式电容器时,能够将一个第一类电极、一个第二类电极以及一个第三类电极分别置于一个第二安置槽15中。84.可选地,第二安置槽15的槽底处于同一平面内。85.可选地,第一安置槽14的槽底处于同一平面内。86.如此,置入第一安置槽14或者第二安置槽15中的电极4能够等高设置,有利于安装固定,操作时也更方便。87.可选地,布局孔11的侧壁上设置有延伸槽16,延伸槽16贯穿第一面a和第二面b。母排3用于连接电极4的折弯部分能够伸入延伸槽16中。88.首先,参照图6,解释一下母排3的结构;母排3包括:连接部分3a,用于接触连接条或者电容芯子1;折弯部分3b,垂直设于连接部分3a的侧边;电极4安装在折弯部分3b上。89.一般情况下,为贴合电容芯子1的端部和连接条,连接部分3a为一个较大的平面结构;若不设置折弯部分3b,直接在连接部分3a的侧边安装电极4,电极4水平延伸,会使得母排3和电极4的结构易损,而且不利于多芯排电容器中不同的电极4的同平面设置。90.为此,设置折弯部分3b,既能够改变电极4的安装位置,以便于连接不同母排3、但需要接入同一电路的电极4处于同一平面内。由于折弯部分3b包围芯排,折弯部分3b还能够校准电容芯子1的位置,以保证芯组的结构稳定。91.结合参照图7,设置延伸槽16供折弯部分3b安置,能够避免折弯部分3b处于布局孔11内,影响布局孔11的格局、进一步影响电容芯子1的排列。92.一些实施方式中,芯排的整排部分50a与侧排部分50b错位设置。具体可参照图1,图示实施例中,自上而下,侧排部分50b的第一排电容芯子1处于整排部分50a的第三排和第四排电容芯子1之间,同时,侧排部分50b的第二排电容芯子1处于整排部分50a的第四排和第五排电容芯子1之间。如此,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满足接电要求。93.为方便电容芯子1的错位设置,一实施例中,侧排孔内设置有凸块17,用于限制电容芯子1的放置位置,能够使得侧排孔内的电容芯子1与整排孔内的电容芯子1错位设置。94.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侧排孔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块17,也就使得整排孔和侧排孔的上、下两侧均不对齐;设置整排部分50a的第一排电容芯子1时,使得电容芯子1抵靠整排孔的上侧内壁;设置整排部分50a的最后一排电容芯子1时,使得电容芯子1抵靠整排孔的下侧内壁;设置侧排部分50b的第一排电容芯子1时,使得电容芯子1抵靠上侧的凸块17;设置侧排部分50b的最后一排电容芯子1时,使得电容芯子1抵靠下侧的凸块17;如此,即可使得整排部分50a中的电容芯子1与侧排部分50b中的电容芯子1错位设置。95.可选地,凸块17与侧排孔可拆卸地连接。96.如此,不需要错位设置侧排孔与整排孔内的电容芯子1时,卸下凸块17,即可排列构成电容芯子1对齐的芯排。97.可选地,沿排的方向或者列的方向,凸块17的长度不小于x个电容芯子1的长度,其中,x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98.如此,安装凸块17时,能够减少侧排部分50b的排数;卸除凸块17时,能够增加侧排部分50b的排数。当凸块17安装在布局孔11的右侧内壁上时,还能增加或者减少侧排部分50b的列数。99.可选地,沿排的方向或者列的方向,凸块17的长度可调。例如,凸块17通过弹性件(如弹簧)与侧排孔的内壁相连,挤压或者释放弹性件,弹性件变形,即可调整凸块17在侧排孔内的位置。100.如此,既能够按照需要增加或者减少侧排部分50b的排数和/或列数,又能够实现侧排孔与整排孔内电容芯子1不同程度的错位设置。10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