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可调式基准装置以及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0-29 08:16:03     338



水利;给水;排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锚杆抗拔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基准装置以及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背景技术:2.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大量的锚杆应用在城市商业与住宅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工程、交通工程中的边坡支护工程以及隧道巷道支护工程等工程里,以求利用支护锚杆的方式加固岩土,从而达到保持结构物和岩土稳定的目的,因此支护锚杆的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其中支护锚杆抗拔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性能检测工作,其试验过程首先是将施力装置安装于支护锚杆上,利用施力装置向支护锚杆施加背离支护墙方向的作用力,再通过安装于基准装置上的位移测量装置测量支护锚杆的位移距离,从而达到检测支护锚杆的抗拔性能的目的。3.对于设置在没有开挖或开挖较浅场地的支护锚杆,由于支护锚杆与地面的距离较近,可将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中的基准装置直接安放于地面上。但是地面并非处处平整,将基准装置安放于不平整的地面上会给试验数据带来极大的误差。然而现有的基准装置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对并非处处平整的地面的适应能力较差,为了保证试验数据准确率作业人员需要先对地面进行平整化处理,导致基准装置的安装耗时较长,支护锚杆的抗拔试验效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式基准装置以及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旨在实现提高基准装置对并非处处平整的地面的适应能力,从而缩短安装耗时,提高支护锚杆的抗拔试验效率。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式基准装置,包括:6.两个基准杆,两个基准杆用于分别设置在待测锚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基准杆的端部通过转向件与基准支架相连接,其中,所述转向件与所述基准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向件与所述基准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基准杆与所述基准支架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基准支架用于固定立放在地面上;7.基准梁,所述基准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基准杆固定连接;所述基准梁用于安装位移测量装置,所述位移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测锚杆在施力装置的作用下的位移距离。8.可选地,所述基准支架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杆下端的三脚架,所述安装杆的上端与所述转向件螺纹连接。9.可选地,所述安装杆为可伸缩结构。10.可选地,所述基准杆沿其轴向方向分布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基准梁的两端沿其轴向方向分布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用于供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固定螺栓用于将所述基准杆与所述基准梁固定连接。11.可选地,所述基准梁包括第一杆件以及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部通过折叠合页转动连接。12.可选地,所述基准梁上设有气泡水平仪。13.可选地,所述基准梁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基准梁上设有贴片,所述贴片用于与带有磁性表座的所述位移测量装置磁吸固定。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包括施力装置、位移测量装置以及上述的可调式基准装置。15.可选地,所述施力装置包括固定垫板以及千斤顶,所述固定垫板用于供所述待测锚杆穿过,并固定于所述待测锚杆所在的支护墙上,所述千斤顶用于与所述待测锚杆套设连接,且所述千斤顶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垫板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的另一侧与所述待测锚杆固定连接;所述位移测量装置包括位移百分表。16.可选地,还包括测量板件,所述测量板件用于安装在所述待测锚杆上,且所述测量板件与所述施力装置的施力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测量板件用于与所述位移测量装置的测量针接触连接,且所述测量针与所述测量板件相互垂直。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基准杆与基准梁相结合以形成基准装置,其中,基准杆通过基准支架固定于地面上,以便将基准装置安放于没有开挖或开挖较浅场地,从而便于将位移测量装置安装于基准装置上以对待测锚杆进行抗拔位移测量。安装时,先将基准杆的一端端部通过基准支架安放于地面上,再将基准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基准杆固定连接即可,安装过程简单方便。19.同时,由于基准杆是通过转向件与基准支架相连接,而转向件与基准支架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基准杆可绕基准支架发生转动运动。如此一来,可先将基准支架安放于相对平整的地面上后,再自由调节基准杆的水平角度位置以使基准梁能同时与两侧的基准杆固定连接,有效提高基准装置的安装灵活度以及对并非处处平整的地面的适应能力,进而缩短安装耗时,提高支护锚杆的抗拔试验效率。附图说明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基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基准装置一实施例中基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基准装置一实施例中基准梁的结构示意图;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5.图5为附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26.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基准杆101第一安装孔2基准支架201安装杆2011杆体2012连接件202三脚架3基准梁301第二安装孔302第一杆件303第二杆件304折叠合页305气泡水平仪306贴片4位移测量装置401测量针5施力装置501固定垫板502千斤顶6待测锚杆7支护墙8转向件9测量板件ꢀꢀ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3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基准装置,参考附图1-3,包括两个基准杆1,两个基准杆1用于分别设置在待测锚杆6的左右两侧;基准杆1的端部通过转向件8与基准支架2相连接,其中,转向件8与基准杆1固定连接,转向件8与基准支架2转动连接,基准杆1与基准支架2相互垂直设置;基准支架2用于固定立放在地面上;基准梁3,基准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基准杆1固定连接;基准梁3用于安装位移测量装置4,位移测量装置4用于检测待测锚杆6在施力装置5的作用下的位移距离。31.本实施例通过将基准杆1与基准梁3相结合以形成基准装置,其中,基准杆1通过基准支架2固定于地面上,以便将基准装置安放于没有开挖或开挖较浅场地,从而便于将位移测量装置4安装于基准装置上以对待测锚杆6进行抗拔位移测量。安装时,先将基准杆1的一端端部通过基准支架2安放于地面上,再将基准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基准杆1固定连接即可,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同时,由于基准杆1是通过转向件8与基准支架2相连接,而转向件8与基准支架2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基准杆1可绕基准支架2发生转动运动。如此一来,可先将基准支架2安放于相对平整的地面上后,再自由调节基准杆1的水平角度位置以使基准梁3能同时与两侧的基准杆1固定连接,有效提高基准装置的安装灵活度以及对并非处处平整的地面的适应能力,进而缩短安装耗时,提高支护锚杆的抗拔试验效率。3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附图2所示,基准支架2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杆201以及固定连接于安装杆201下端的三脚架202,安装杆201的上端与转向件8螺纹连接。如此设置,利用高稳定性的三脚架202以将垂直设置的安装杆201立放于地面上,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同时安装杆201与转向件8为螺纹连接,利用螺纹连接以使转向件8相对于安装杆201可发生旋转运动,实现基准杆1与安装杆201的相对旋转,进而实现基准杆1的水平角度位置的自由调节。33.进一步的,安装杆201为可伸缩结构。如此设置,考虑到各个待测锚杆6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存在区别,通过将安装杆201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以使基准梁3能对待测锚杆6所在高度进行相应的高度调整,进一步提高基准装置的安装灵活度,进而缩短安装耗时,提高支护锚杆的抗拔试验效率。34.具体的,安装杆201包括多段式杆体2011,且每段杆体2011之间通过连接件2012进行相互连接,如此一来,就可以根据高度对杆体2011的数量进行增减以使安装杆201的整体高度发生改变,从而带到安装杆201可伸缩的目的。3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基准杆1沿其轴向方向分布有若干第一安装孔101,基准梁3的两端沿其轴向方向分布有若干第二安装孔301,第一安装孔101与第二安装孔301均用于供固定螺栓(附图未示出)穿过,固定螺栓用于将基准杆1与基准梁3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沿基准杆1的轴向方向以及沿基准梁3的轴向方向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101以及第二安装孔301,以便于基准杆1与基准梁3安装时能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以确保基准梁3能顺利与待测锚杆6相连接,便于基准杆1与基准梁3之间的安装。3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附图3所示,基准梁3包括第一杆件302以及第二杆件303,第一杆件302的端部与第二杆件303的端部通过折叠合页304转动连接。如此设置,通过折叠合页304将基准梁3设计成可折叠结构,当非使用状态时,可将基准梁3折叠,方便携带搬运。3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基准梁3上设有气泡水平仪305。如此设置,以便作业人员通过观察气泡水平仪305以对基准梁3的是否水平设置进行直观了解。3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基准梁3为铝合金材质,基准梁3上设有贴片306,贴片306用于与带有磁性表座的位移测量装置4磁吸固定。如此设置,采用质量较轻的铝合金材质作为基准梁3,便于作业人员对基准梁3进行携带搬运。同时,考虑到一般的位移测量装置4是通过磁性表座安装固定,由于铝合金无法进行磁吸,因此在基准梁3上设有可磁吸材质的贴片306,例如铁,通过贴片306对位移测量装置4进行磁吸固定。39.同时,由于采用质量较轻的铝合金作为基准梁3,也能有效降低用于承托的基准杆1的负重,从而只需在基准杆1的一端设置基准支架2即可。当然,为了提高基准杆1的稳定性,也可在基准杆1的两端均设置基准支架2,也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40.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参考附图4-5,包括施力装置5、位移测量装置4以及上述实施例的可调式基准装置。如此设置,将上述实施例的可调式基准装置应用于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通过可调式基准装置中的基准杆1与基准梁3相结合以形成基准装置,其中,基准杆1通过基准支架2固定于地面上,以便将基准装置安放于没有开挖或开挖较浅场地,从而便于将位移测量装置4安装于基准装置上以对待测锚杆6进行抗拔位移测量。安装时,先将基准杆1的一端端部通过基准支架2安放于地面上,再将基准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基准杆1固定连接即可,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同时,由于基准杆1是通过转向件8与基准支架2相连接,而转向件8与基准支架2是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基准杆1可绕基准支架2发生转动运动。如此一来,可先将基准支架2安放于相对平整的地面上后,再自由调节基准杆1的水平角度位置以使基准梁3能同时与两侧的基准杆1固定连接,有效提高基准装置的安装灵活度以及对并非处处平整的地面的适应能力,进而缩短安装耗时,提高支护锚杆的抗拔试验效率。41.具体的,施力装置5包括固定垫板501以及千斤顶502,固定垫板501用于供待测锚杆6穿过,并固定于待测锚杆6所在的支护墙7上,千斤顶502用于与待测锚杆6套设连接,且千斤顶502的一侧与固定垫板501固定连接,千斤顶502的另一侧与待测锚杆6固定连接;位移测量装置4包括位移百分表。42.具体的,还包括测量板件9,测量板件9用于通过测量支架(附图未示出)安装在待测锚杆6上,且测量板件9与施力装置5的施力方向相互垂直;测量板件9用于与位移测量装置4的测量针401接触连接,且测量针401与测量板件9相互垂直。如此设置,通过在待测锚杆6上设置测量板件9作为位移测量装置4的测量针401的测量落脚点,以确保位移测量装置4能顺利对待测锚杆6的拉拔位移进行测量。将测量针401与测量板件9相互垂直设置也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43.其中,上述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在试验时,具体步骤如下:44.步骤①:将固定垫板501穿过待测锚杆6后,通过铆钉或者螺栓等固定于支护墙7;45.步骤②:将千斤顶502沿待测锚杆6的端部套入,并且与固定垫板501通过铆钉或者螺栓等固定连接,其中,固定垫板501的表面积要大于千斤顶502的接触面,以保证安装后的千斤顶502能将力均匀透过固定垫板501传递至支护墙7,从而确保对待测锚杆6的拉拔力与支护墙7相互垂直;随后将千斤顶502与待测锚杆6固定连接;46.步骤③:将测量板件9通过测量支架安装于待测锚杆6上;47.步骤④:将基准支架2放置于相对平整的地面上,且分别位于待测锚杆6的左右两侧;48.步骤⑤:将基准杆1通过转向件8与基准支架2相连接,随后通过转向件8调整基准杆1的水平角度位置,以使两侧的基准杆1可同时连接基准梁3的两端为止;49.步骤⑥:将基准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基准杆1进行固定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一安装孔101与第二安装孔301的组合,在选择的过程中,可通过气泡水平仪305进行调平操作;随后再利用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01以及第二安装孔301以将基准梁3与基准杆1进行固定;50.步骤⑦:将位移测量装置4以磁吸固定的方式安装于基准梁3的贴片306上;随后将位移测量装置4的测量针401与测量板件9相互垂直接触,且测量针401位移拉拔作用力方向的一侧;安装时,要保证位移测量装置4有足够的测量量程,以保证测量的顺利完成;51.步骤⑧:启动千斤顶502,利用千斤顶502对待测锚杆6施加背离支护墙7方向的拉拔作用力,期间作业人员观察位移测量装置4上的读数对待测锚杆6进行抗拔试验测量。5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调式基准装置以及支护锚杆抗拔试验系统的其它内容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5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5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