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与流程

作者:admin      2022-09-02 17:03:50     798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1.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背景技术:2.纯电动汽车凭借其零污染、零排放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随着越来越多纯电动车型的上市,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其缺陷在于:(1)环境续航方面:受环境影响,北方冬季续航较低;(2)紧急救援方面:紧急趴窝状态下,无法像燃油车一样及时得到能源补给;(3)里程升级方面:低续航版老用户开了一段时间之后,想要升级到高续航版。4.近年来,随着电池和电机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了很大提升。目前,电动汽车常用的提升续航手段包括减重、降阻、提效率等方式,但这些方式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得续航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鉴于续航长短主要取决于动力源,而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动力电池,且电池放电深度直接影响续航里程的长短。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通过更改电池放电深度来提升车辆续航能力,不仅满足常规续航需求,还能满足环境续航及紧急救援需求。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更改电池放电深度来提升车辆续航能力,不仅满足常规续航需求,还能满足环境续航及紧急救援需求。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8.s1、电池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有表征续航需求的诊断指令时,结合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解析出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并进一步得到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救援模式及冬季模式之其中一种;所述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中续航等级及低续航等级之其中一个;9.s2、根据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以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以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10.其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11.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12.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13.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14.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15.其中,所述步骤s1还进一步包括:16.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17.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18.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19.其中,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20.其中,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小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21.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22.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23.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24.其中,所述步骤s1还进一步包括:25.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26.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27.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28.其中,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29.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相同;30.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31.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32.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33.其中,所述诊断指令是由用户本地或远程发起的续航需求经预定条件检测及安全验证之后映射得到的。34.其中,所述续航需求包括续航套餐信息、用于寻找对应车辆的vin码和用于表征用户购买续航时间的有效性信息;其中,所述续航套餐信息包括各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各续航等级;所述购买续航时间包括单次、包月、包季、包年和永久。35.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车辆检测条件和车辆状态检测条件;其中,36.所述车辆检测条件为至少有一车辆的vin码与所述续航需求携带的vin码相同;37.所述车辆状态检测条件为车辆同时具备车速为0、档位为p档及蓄电池电压小于预定电压阈值之全部状态。38.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39.整车控制器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周期性接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并在判定出每一周期内均能接收到电池配置信号,且所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携带的值均为正常值时,在预设的续航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其中,所述电池配置信号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基于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查表所得。40.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41.所述整车控制器若判定出某一周期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携带的值为异常值或判定出某一周期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丢失,则提取上一周期接收到的携带正常值的电池配置信号进行替换。42.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43.所述整车控制器若在所述预定时间范围内一直未接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且未预先存有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则认定出现故障,并记录故障信息。44.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45.组合仪表接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完成电池配置之后所计算出的实际电池剩余电量,以及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得到的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并进一步将所接收到的实际电池剩余电量和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进行组合显示。4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47.多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有表征续航需求的诊断指令时,结合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解析出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并进一步得到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救援模式及冬季模式之其中一种;所述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中续航等级及低续航等级之其中一个;48.续航提升配置单元,用于根据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以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49.其中,所述多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单元包括常规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救援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及冬季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其中,50.所述常规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用于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51.所述救援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用于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小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52.所述冬季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用于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相同;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53.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装置,包括前述的电池管理系统。54.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55.1、本发明基于电池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有表征续航需求的诊断指令时,结合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解析出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并得到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同时还基于电池放电深度来生成电池配置信号,用以映射续航里程,因此能够通过诊断指令更改电池放电深度来提升车辆续航能力,并根据电池配置信号映射续航里程,从而不仅满足常规续航需求(如常规模式),还能满足环境续航(如冬季模式)及紧急救援需求(如救援模式);56.2、本发明在不同续航模式下通过限制电池放电深度实现低、中、高三种续航里程,使得用户选择的续航版本较多;57.3、本发明的续航需求可以通过用户本地或远程发起,使得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根据需求更灵活的选择使用时长(如单次、包月、包季、包年及永久)。附图说明5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5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6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中不同续航模式对应电池放电深度区间的应用场景图;6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6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63.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64.步骤s1、电池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有表征续航需求的诊断指令时,结合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解析出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并进一步得到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救援模式及冬季模式之其中一种;所述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中续航等级及低续航等级之其中一个;65.步骤s2、根据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以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66.具体过程为,在步骤s1中,首先,用户本地或远程发起续航需求,且该续航需求经预定条件检测及安全验证之后映射得到诊断指令,并进一步将所得到的诊断指令发送给电池管理系统。67.其中,续航需求包括续航套餐信息(包括各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各续航等级)、用于寻找对应车辆的vin码和用于表征用户购买续航时间的有效性信息(如单次、包月、包季、包年和永久)。续航模式包括常规模式、救援模式及冬季模式;续航等级包括高续航等级、中续航等级及低续航等级。68.预定条件包括车辆检测条件和车辆状态检测条件。其中,车辆检测条件为至少有一车辆的vin码与续航需求携带的vin码相同;车辆状态检测条件为车辆同时具备车速为0、档位为p档及蓄电池电压小于预定电压阈值之全部状态。69.即,用户本地或远程发起续航需求之后,通过续航需求携带的vin码寻找相对应车辆;如果找不到对应车辆,则直接反馈失败和原因;若能找到,则对车辆状态进行检测,只要该车辆同时符合车速为0、档位为p档及蓄电池电压小于预定电压阈值(如11v~16v),即动力电池处于非工作状态,就进一步进行电池管理系统安全验证(允许或禁止电池配置),若通过(即允许电池配置)则续航需求转换为相应的诊断指令,即携带有续航套餐信息。70.在一个实施例中,诊断指令为2e 0101 xx 2e 0102 yy;其中,2e代表写入指令,0101代表续航模式的写入寄存器,0102代表续航等级的写入寄存器,xx代表续航模式的写入值;yy代表续航等级的写入值。71.其次,电池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有表征续航需求的诊断指令时,则在预先设计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如表1所示)中,解析出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72.表1[0073][0074][0075]在表1中,did 0101代表续航模式的写入寄存器;did 0102代表续航等级的写入寄存器;0x00~0x02均为写入值。[0076]由此可见,读取诊断指令中0101 xx及0102 yy就可以在表1中,解析出相应的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由于续航模式包括常规模式、救援模式及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包括高续航等级、中续航等级及低续航等级,需要根据具体的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在表1中,找到相应的电池放电深度。因此,可根据三种续航模式再细化续航等级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0077](1)常规模式:[0078]a、高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79]b、中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80]c、低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81]其中,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0082]以表1为例,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1,soch1],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1,socm1],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1,socl1],可知三者的具有共同的下限值soc1,且三者的上限值为soch1》socm1》socl1。[0083](2)救援模式:[0084]a、高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85]b、中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86]c、低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87]其中,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小于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0088]以表1为例,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0,soch1],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0,socm1],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0,socl1],可知三者的具有共同的下限值soc0,且三者的上限值为soch1》socm1》socl1。[0089]同时,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soc0《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soc1;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h1与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h1相同;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m1与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m1相同;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l1与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l1相同。[0090](3)冬季模式:[0091]a、高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92]b、中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93]c、低续航等级,在表1中得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0094]其中,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相同;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0095]以表1为例,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1,soch2],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1,socm2],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soc1,socl2],可知三者的具有共同的下限值soc1,且三者的上限值为soch2》socm2》socl2。[0096]同时,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相同为soc1;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h2》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h1;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m2》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m1且《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h1;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l2》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l1且《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socm1。[0097]如图2所示,为不同续航模式对应电池放电深度区间的应用场景图。在图2中,可以反映上述三种续航模式下各续航等级对应电池放电深度的区域大小。[0098]在步骤s2中,根据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以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例如,在表1中,得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soc1,socl2],则电池管理系统直接更改动力电池的电池放电深度为[soc1,socl2],从而实现电动汽车在冬季低续航时的里程得到提升。[009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会在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如表1)中,基于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查表得到电池配置信号并发给整车控制器vcu,用于匹配相应的总续航里程。鉴于电池配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或存在无效值等情况,因此需要具体对整车控制器的续航里程匹配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如下:[0100](i)整车控制器在预定时间范围(如30s)内周期性(每5s一次)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并在判定出每一周期内均能接收到电池配置信号,且所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携带的值均为正常值时,在预设的续航关系对应表(如表2所示)中,得到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0101]表2[0102][0103](ii)整车控制器若在预定时间范围(如30s)内一直未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且未预先存有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则认定出现故障,并记录故障信息。应当说明的是,若整车控制器预先存有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则可以提取该预存的总续航里程作为当前得到的总续航里程,即沿用以前的总续航里程。[0104](iii)整车控制器在预定时间范围(如30s)内周期性(每5s一次)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并在判定出某一周期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携带的值为异常值或判定出某一周期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丢失,则提取上一周期接收到的携带正常值的电池配置信号进行替换,然后根据替换的电池配置信号在表2中得到总续航里程,即沿用已有或已预存的总续航里程。[010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更改电池放电深度后,会获取实际的电池剩余电量(例如通过bms_battsocdisp信号值来表示),并将实际的电池剩余电量通过can总线实时发送给组合仪表icm,用于显示电池剩余电量信息。同时,整车控制器匹配的总续航里程通过can总线实时发送给组合仪表icm,用于显示总续航里程。因此,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组合仪表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在完成电池配置之后所计算出的实际电池剩余电量,以及接收整车控制器得到的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并进一步将所接收到的实际电池剩余电量和电动汽车的总续航里程进行组合显示。[0106]以远程控制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做进一步说明:[0107]第一步、用户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续航套餐,选择并成功付款后,app会将套餐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其中,电动汽车会定期推送升级续航提示消息,并显示二维码,用户可通过微信等主流扫码方式进行扫码下载app。[0108]第二步、后台服务器收到app发起的续航需求(必须包含vin码信息和有效性信息)以后,将需求信息发送至t-box。应当说明的是,电池放电深度修改成功且套餐为非永久有效,则后台开始计时,待计时结束,则将修改前的续航信息发送至t-box,通过同样的路径和方式修改回原续航配置。[0109]第三步、t-box接收到套餐信息后,首先通过vin码寻找相对应车辆;如果找不到对应车辆,则直接反馈失败和原因;若能找到,则对车辆状态进行检测,判断满足条件(车速为0&&档位为p&&车辆的电池维持低压电)时,与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安全认证,且进一步认证通过后向电池管理系统发起诊断指令;若不满足条件,则上报原因并将该任务挂起,隔一段时间再来判断一次条件是否满足。[0110]第四步、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两个寄存器分别来保存续航模式和续航等级的写入值,如续航模式did 0101和续航等级did 0102。此时,若未通过远程安全认证,则禁止改写两个寄存器的值;若通过远程安全认证后,电池管理系统收到诊断指令执行并作出反馈,改写成功或失败均反馈信息。[0111]初次写入两个寄存器did默认为常规高续航配置,即(续航模式did 0101=0x00,续航等级did 0102=0x00);改写成功后,电池管理系统根据一定规则将续航模式did 0101和续航等级did 0102,在表1中找到对应的电池放电深度并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0112]电池管理系统更改电池放电深度后,利用显示剩余电量bms_battsocdisp来获取实际的电池剩余电量,同时将显示剩余电量信号bms_battsocdisp通过can总线实时发送给组合仪表icm,用于显示电池剩余电量信息。[0113]可以理解的是,电池管理系统也会根据电池放电深度映射出电池配置信号bms_batttypest及对应携带的值,并将电池配置信号bms_batttypest及其对应携带的值通过can总线实时发送给t-box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用于监控和存储当前电池配置信息;以及,将电池配置信号bms_batttypest及其对应携带的值通过can总线实时发送给整车控制器vcu,用于匹配相应的总续航里程。[0114]第五步、整车控制器vcu根据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电池配置信号bms_batttypest及其对应携带的值,在表2中选择相对应的总续航里程。[0115]若整车控制器vcu在预定时间范围30s内一直未收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电池配置信号bms_batttypest,且存储电池配置信号的值的nvm(非易失性存储区间non-volatile memory)为空,则默认剩余续航里程(例如通过vcu_vehrng信号值来表示)vcu_vehrng=1000,仪表当它是个无效值,续驶里程显示“‑‑”,并认定出现故障,记录故障信息。[0116]若整车控制器vcu在预定时间范围30s内每5s一次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且电池配置信号携带的值均为正常值(即有效值),则随便提取某一周期电池配置信号携带的值,在表2中选择相对应的总续航里程。[0117]若整车控制器vcu在预定时间范围30s内每5s一次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且某一周期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携带的值为异常值,则沿用上一周期的正常值,即提取上一周期接收到的携带正常值的电池配置信号进行替换,然后根据替换的电池配置信号在表2中得到总续航里程。[0118]若整车控制器vcu在预定时间范围30s内每5s一次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送过来的电池配置信号,且某一周期接收到的电池配置信号丢失,则可以调用nvm已有的值,即沿用已有或已预存的总续航里程;或提取上一周期接收到的携带正常值的电池配置信号进行替换,然后根据替换的电池配置信号在表2中得到总续航里程。[0119]第六步、组合仪表icm接收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的实际电池剩余电量和整车控制器vcu发出的总续航里程,仪表按照显示剩余里程=实际电池剩余电量×总续航里程进行信息显示。[0120]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0121]多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单元110,用于在接收到有表征续航需求的诊断指令时,结合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解析出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并进一步得到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救援模式及冬季模式之其中一种;所述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中续航等级及低续航等级之其中一个;[0122]续航提升配置单元120,用于根据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以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0123]其中,所述多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单元110包括常规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救援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及冬季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其中,[0124]所述常规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用于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常规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0125]所述救援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用于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救援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小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四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所述第五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所述第六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同;[0126]所述冬季模式电池放电深度获取模块,用于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高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中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若解析出的续航模式为冬季模式且续航等级为低续航等级,则进一步在所述预设的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中,得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为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其中,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均是由电池剩余电量组成的限值区域,且三者限定的下限值相同,三者限定的上限值依次减少;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及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下限值均相同;所述第七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八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九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大于所述第三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二电池剩余电量范围的上限值。[0127]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还提供了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和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具有相同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因此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0128]应当说明的是,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装置还包括tbox、整车控制器vcu和组合仪表icm,具体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提升电动汽车续航的控制方法中tbox、整车控制器vcu和组合仪表icm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0129]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130]1、本发明基于电池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有表征续航需求的诊断指令时,结合电池配置关系对应表,解析出续航模式及其对应的续航等级,并得到待修改的电池放电深度对动力电池进行配置,同时还基于电池放电深度来生成电池配置信号,用以映射续航里程,因此能够通过诊断指令更改电池放电深度来提升车辆续航能力,并根据电池配置信号映射续航里程,从而不仅满足常规续航需求(如常规模式),还能满足环境续航(如冬季模式)及紧急救援需求(如救援模式);[0131]2、本发明在不同续航模式下通过限制电池放电深度实现低、中、高三种续航里程,使得用户选择的续航版本较多;[0132]3、本发明的续航需求可以通过用户本地或远程发起,使得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根据需求更灵活的选择使用时长(如单次、包月、包季、包年及永久)。[013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系统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13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光盘等。[013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