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纤维素;纸品设备的制造及其加工制造技术1.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浆料模塑成型系统。背景技术:2.目前巿面上的纸托制品,如纸架、纸杯、纸盘、纸碗等,主要是以纸浆为原料,经捞浆及模塑外型、热压成型、切边等作业后,完成纸托制品。再经过人工检测外观、堆叠纸托制品,及人工打包作业后,使纸托制品即可入库储存。3.惟,现有的作业流程在制造纸托制品时,仍存有下列缺点:4.1、现有的捞浆作业、热压成型作业、切边作业分别是由不同的机具独立完成,因此,纸浆的半成品需要在各个机具之间移转,相当耗费工时及人力,极不符合经济效益。5.2、如中国台湾专利号第m603476号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湿纸纤维模塑成型机台,虽然已将捞浆作业、热压成型作业、切边作业整合于一个机台,但是,在检测外观、打包纸托制品时,仍然是以人工方式进行,因此,在精简人力及缩短制程时间方面,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6.参阅图1,另外,以现有的一种热压成型模具1为例,主要包括一个用于产生热能的热压模具11,及一个可脱离地对合于所述热压模具11的一个接料模具12。所述接料模具12能够以吸引气流吸附一个纸托半成品10对合于所述热压模具11,且在所述纸托半成品10受热排除水分而定型后,脱离所述热压模具11,及以喷射气流吹离干燥后的纸托半成品10,达到脱模的目的。7.惟,由于所述纸托半成品10在由湿转干的过程中,会有不规则的区域附着在所述接料模具12上,因此,在喷射气流吹离所述纸托半成品10的过程中,所述纸托半成品10容易会有偏移的现象,而卡在所述接料模具12上。此时,若喷射气流压力过大,就会射穿所述纸托半成品10的底部,若喷射气流压力过小,则无法使所述纸托半成品10顺利地脱模,而造成良率无法提升或制程上的困扰。技术实现要素: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制程时间,及能够顺利脱模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9.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适用于塑形浆料,并包含机架装置、捞浆装置、自动脱模装置、切边装置、检测装置、打包装置,及移送装置。10.所述机架装置区分有捞浆区、热压区、切边区、检测区,及打包区。11.所述捞浆装置设置在所述捞浆区,并包括适用于容纳浆料的浆桶,及用于捞取浆料且塑形浆料形成初坯单元的捞浆模具。12.所述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可被驱动地在所述捞浆区与所述热压区间移动的第一接料模具、设置在所述热压区的热压模具,及设置在所述热压区与所述切边区间的第二接料模具,所述第一接料模具用于产生吸引气流,而吸附所述初坯单元脱离所述捞浆模具,并携带所述初坯单元对合于所述热压模具,而热压及定型所述初坯单元,及携带所述初坯单元对合于所述第二接料模具,且在所述第一接料模具、第二接料模具两个中的其中一个远离两个中的另一个的同时,所述第一接料模具用于产生喷射气流而推离初坯单元,所述第二接料模具用于产生吸引气流而吸附所述初坯单元脱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13.所述切边装置设置在所述切边区,用于切断所述初坯单元形成多个坯体。14.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区,且用于检测每一个所述坯体而获得至少一个检测数据。15.所述打包装置设置在所述打包区,且适用于带动包装袋包覆所述坯体。16.所述移送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装置,用于携带所述坯体由所述切边区依序通过所述检测区,及所述打包区。17.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机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捞浆区沿长度方向朝所述切边区延伸的第一线性滑轨,且所述捞浆区、所述热压区、所述切边区、所述检测区与所述打包区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所述自动脱模装置的第一接料模具滑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线性滑轨。18.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自动脱模装置还包括可被驱动地在所述热压区与所述切边区间移动的脱模吸盘架,所述脱模吸盘架具有多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所述吸盘以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初坯单元脱离所述第二接料模具,且释放所述初坯单元于所述切边装置。19.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切边装置包括沿高度方向相间隔的第一切边模具与第二切边模具,所述第一切边模具用于承接热压后的初坯单元,所述第一切边模具与所述第二切边模具两个中的其中一个可脱离地对合于两个中的另一个,而用于切断所述初坯单元形成多个坯体。20.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移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切边区与所述检测区间且沿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输送带,及第一移送单元,所述第一移送单元在入料位置与出料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入料位置时,以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坯体脱离所述第一切边模具,在所述出料位置时,适用于释放所述坯体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高度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21.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机架装置包括两个沿宽度方向相间隔且由所述热压区沿所述长度方向朝所述检测区延伸的第二线性滑轨,所述第一移送单元具有可移动地滑行于所述第二线性滑轨且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移送轨架,及沿所述高度方向可移动地滑行于所述移送轨架的第一吸盘架,所述第一吸盘架随所述移送轨架在所述入料位置与所述出料位置间移动,并具有m×n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m为所述吸盘沿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数目,n为所述吸盘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的数目,每一个所述吸盘适用于吸附各自对应的坯体的第一表面,使m×n个坯体由所述入料位置移动至所述出料位置时,快速地被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宽度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22.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第一移送单元具有机械手臂,及连接于所述机械手臂的第一吸盘架,所述第一吸盘架被所述机械手臂带动在所述入料位置与所述出料位置间移动,并具有m×n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m为所述吸盘沿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数目,n为所述吸盘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的数目,每一个所述吸盘适用于吸附各自对应的坯体的第一表面,使m×n个坯体在所述机械手臂实质上转动180度的情形下,快速地被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带。23.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第二移送单元,所述第二移送单元具有枢设在所述机架装置的第二吸盘架,所述第二吸盘架具有m×n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所述第二吸盘架在第一翻转位置与第二翻转位置间转动,在所述第一翻转位置时,所述第二吸盘架沿所述高度方向与位于所述出料位置的所述第一吸盘架相间隔,且所述第二吸盘架的每一个所述吸盘朝向所述第一吸盘架,并适用于吸附各自的坯体反向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翻转位置时,所述第二吸盘架沿所述长度方向与位于所述出料位置的所述第一吸盘架相间隔,且所述第二吸盘架的所述吸盘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并在释放所述坯体后,使所有的坯体在一次翻转的动作下快速地倒立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4.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第一吸盘架及所述第二吸盘架的每一个所述吸盘的直径介于10mm~40mm,且吸力介于3.5~94牛顿。25.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第一输送带适用于承载脱离所述切边装置的所述坯体,并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间隔的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二移送单元枢设在所述机架装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二输送段间,并具有多个形成在周面的拨板,每一个所述拨板在相隔180度夹角的承接位置与翻转位置间转动,在所述承接位置时,每一个所述拨板邻近所述第一输送段且承接来自于所述第一输送段的m个坯体,在所述翻转位置时,每一个所述拨板朝向所述第二输送段,且将对应的m个坯体倒立于所述第二输送段,使所有的坯体在n次翻转的动作下分次倒立于所述第二输送段。26.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第二移送单元还具有m个设置在所述拨板且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且每一个所述拨板形成有倾角,在每一个所述拨板位于所述承接位置时,适用于以所述倾角导引m个坯体移动至对应的拨板的吸盘上。27.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检测装置设置邻近所述坯体的行进路线,用于拍摄每一个所述坯体的影像,而获得包括影像的检测数据。28.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打包区间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带,及第三移送单元,所述第二输送带用于输送所述坯体沿所述长度方向通过所述检测装置的摄像范围,所述第三移送单元用于吸附所述第一输送带上且沿垂直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坯体移转至所述第二输送带,使所述坯体在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29.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第三移送单元枢设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间,并具有多个吸盘排杆,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具有m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在相隔夹角的第一横排位置、第一纵排位置、第二横排位置与第二纵排位置间转动,在所述第一横排位置时,对应的吸盘排杆上的吸盘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且用于吸附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沿宽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m个坯体,在所述第一纵排位置、所述第二纵排位置两个中至少其中一个时,对应的吸盘排杆上的吸盘沿所述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且释放所述坯体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使所有的坯体在n次换向排列的动作下分次排列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所述宽度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高度方向。30.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在对应的吸盘排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排位置时,对应的吸盘排杆沿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相间隔,在对应的吸盘排杆位于所述第二纵排位置时,对应的吸盘排杆的吸盘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的设置在所述机架装置且朝向位于所述第一纵排位置的所述吸盘排杆的第一摄像单元,及多个设置在所述机架装置且以不同角度邻近所述坯体的行进路线的第二摄像单元,所述第一摄像单元用于拍摄每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纵排位置的坯体的第一表面的影像,所述第二摄像单元用于拍摄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每一个通过的坯体的第二表面的影像。31.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还包含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装置,并包括第一排除单元、第二排除单元,及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移送单元、所述第一摄像单元、所述第二摄像单元、所述第一排除单元与所述第二排除单元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数据判断对应的坯体为不良产品时,控制所述第一排除单元排除位于所述第二横排位置的吸盘排杆上的不良产品,或控制所述第二排除单元排除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不良产品。32.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数据包括每一个所述坯体的第一表面的瑕疵面积或每一个所述坯体的第二表面的瑕疵面积,所述控制器于每一个所述坯体的第一表面的瑕疵面积÷第一表面的总面积≥1%~5%时,判断为不良产品,及于每一个所述坯体的第二表面的瑕疵面积÷第二表面的总面积≥1%~5%时,判断为不良产品。33.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第一排除单元是一种用于拨动不良产品脱离对应的吸盘排杆的拨杆。34.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第二排除单元是一种用于产生喷射气流以排除不良产品的喷嘴、或拨动不良产品脱离第二输送带的拨杆。35.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移送装置还包含挡板,且所述第二输送带具有邻近所述检测区的第一输送段,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打包区间的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一输送段用于承接被所述第三移送单元释放的坯体,所述第二输送段沿所述高度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输送段沿所述高度方向的高度,适用承接由所述第一输送段掉落且倾倒的坯体,所述挡板可转动地枢设在所述机架装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段远离所述第一输送段的一侧,适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输送段上的坯体,使所述坯体由所述挡板沿反向于所述挡板的方向堆叠成一排,且在脱离堆叠的坯体后,使所述堆叠的坯体随所述第二输送段朝所述打包区移动。36.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移送装置还包含第四移送单元,所述第四移送单元枢设在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打包区间,并具有多个吸盘排杆,及一位于该第二输送带行程终点的承纳盘,所述承纳盘用于承接由该第二输送带进入的坯体,且在沿该长度方向的深度只允许容纳一个所述坯体、沿宽度方向的宽度只允许容纳m个所述坯体的情形下,使每m个所述坯体相互推挤至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成一排,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具有m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在相隔夹角的脱离位置与至少一个堆叠位置间转动,在所述脱离位置时,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上的m个吸盘朝向所述承纳盘,且吸附所述承纳盘上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m个坯体,在所述至少一个堆叠位置时,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上的吸盘释放所述坯体沿高度方向堆叠,所述高度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37.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移送装置还包含第四移送单元,所述第四移送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打包区间,并具有呈倒u形且供气流流动的中空管,及朝所述中空管喷射气流的吹气组,所述中空管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置入口,及反向于所述置入口的排出口,所述置入口供气流进入,所述排出口供气流排出,使每一个所述坯体随气流由所述置入口进入所述中空管,且在朝所述排出口移动的过程中确实完成倒立,及由所述排出口排出后沿高度方向堆叠成一排,所述高度方向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38.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打包装置包括两个相间隔且界定出包装空间的拉杆、设置在所述拉杆一端且适用于定位所述包装袋的袋底的定位单元,及两个可移动地滑行于所述拉杆的夹持单元,所述包装空间适用于容纳所述包装袋,所述夹持单元可卸离地夹持所述包装袋的袋口,且带动所述包装袋反向于所述定位单元的方向延伸,供堆叠的所述坯体由所述袋口进入所述包装袋内。39.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打包装置还包括界定出堆叠空间的套筒,及推动单元,所述套筒具有承接堆叠的坯体的堆入口,及反向于所述堆入口且朝向所述包装空间的堆出口,所述推动单元具有可移动的推杆,所述推杆可移动地由所述堆入口穿置入所述堆叠空间,且适用于推动堆叠的坯体由所述堆出口脱离所述套筒且进入所述包装空间。40.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打包装置还包括一对接单元,所述对接单元具有枢设在所述机架装置且连接所述套筒的摆臂组,所述摆臂组用于带动所述套筒的堆出口朝向所述包装空间。41.本发明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所述打包装置还包括封装单元,所述封装单元具有两个可相对移动的热压组,所述热压组适用于热压所述包装袋的袋口,使所述袋口被封闭。4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制程连续的全自动化作业,完成制品及打包制品,不但能够简化人力,且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43.本发明的另一个功效在于:通过吸引气流与喷射气流同时作用在所述初坯单元,使所述初坯单元能够顺利地脱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附图说明44.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45.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种现有的热压成型模具;46.图2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浆料模塑成型系统的实施例;47.图3是一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捞浆模具捞取浆料;48.图4是一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料模具对合于所述捞浆模具;49.图5是一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模具对合于热压模具;50.图6是一不完整的剖视动作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料模具对合于第二接料模具,及脱离所述第二接料模具;51.图7是一不完整的前视动作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脱模吸盘架携带初坯单元脱离所述第二接料模具,并释放于第一切边模具;52.图8是一不完整的前视动作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第一移送单元携带多个坯体脱离所述第一切边模具,且第二移送单元翻转所述坯体后释放于第一输送带;53.图9是一不完整的俯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第三移送单元携带所述坯体脱离所述第一输送带,并释放于第二输送带,及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每一个所述坯体的第二表面;54.图10是一不完整的前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每一个所述坯体的第一表面;55.图11是一不完整的前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第四移送单元用于堆叠所述坯体;56.图12是一不完整的前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打包装置带动包装袋包覆所述坯体;57.图13是一不完整的前视动作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送单元的变化;58.图14是一不完整的前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翻转所述坯体的变化;59.图15是一不完整的俯视示意图,说明图14的变化例一次翻转m个坯体;60.图16是一不完整的前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移送单元的变化;61.图17是一不完整的俯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移送单元的另一种变化;及62.图18是一不完整的前视示意图,说明图17的变化例堆叠所述坯体。具体实施方式63.参阅图2、图3与图4,本发明浆料模塑成型系统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塑形浆料,并包含一个机架装置2、一个捞浆装置3、一个自动脱模装置4、一个切边装置5(如图7)、一个检测装置6(如图9)、一个打包装置7(如图12)、一个移送装置8(如图9),及一个中控装置9。64.参阅图2、图3与图4,所述机架装置2区分有一个捞浆区201、一个热压区202、一个切边区203、一个检测区204,及一个打包区20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捞浆区201、所述热压区202、所述切边区203、所述检测区204,及所述打包区205沿长度方向x排列,且所述机架装置2包括一个机架21、两个沿宽度方向y相间隔且由所述捞浆区201沿所述长度方向x朝所述切边区203延伸的第一线性滑轨22,及两个沿所述宽度方向y相间隔且由所述热压区202沿所述长度方向x朝所述检测区204延伸的第二线性滑轨23(见图7)。65.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捞浆区201、所述热压区202、所述切边区203不限于是沿所述长度方向x排列,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环绕一条轴线排列,当不以此为限。66.所述捞浆装置3设置在所述捞浆区201,并包括一个适用于容纳浆料的浆桶31,及一个用于捞取浆料且塑形浆料形成一个初坯单元a的捞浆模具32。所述捞浆模具32具有多个用于排除浆料的水分且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第一孔道321。67.在本实施例中,浆料是一种纸浆,用于制造纸架、纸杯、纸盘、纸碗等纸托制品。所述初坯单元a包括多个呈数组排列且相连接的坯体a1。每一个所述坯体a1具有一个第一表面a11,及一个反向于所述第一表面a11的第二表面a12。68.参阅图2、图5、图6与图7,所述自动脱模装置4包括一个滑合于所述第一线性滑轨22且可被驱动地在所述捞浆区201与所述热压区202间移动的第一接料模具41、一个设置在所述热压区202且用于产生热能的热压模具42、一个设置在所述热压区202与所述切边区203间的第二接料模具43、一个可移动地滑行于所述第二线性滑轨23且沿一个高度方向z延伸的脱模轨架44,及一个沿所述高度方向z可被驱动地滑行于所述脱模轨架44的脱模吸盘架45。所述高度方向z、所述宽度方向y与所述长度方向x实质上相互垂直。69.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具有多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或喷射气流的第二孔道411,而以吸引气流吸附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所述捞浆模具32,并携带所述初坯单元a对合于所述热压模具42,热压及定型所述初坯单元a,及携带所述初坯单元a对合于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且在远离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的同时,以喷射气流推离所述初坯单元a。70.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具有多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第三孔道431,且在远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的同时,以吸引气流吸附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71.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与捞浆模具32可以是两个中的其中一个被驱动,而对合或脱离两个中的另一个。同样的,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与所述热压模具42可以是两个中的其中一个被驱动,而对合或脱离两个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与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可以是两个中的其中一个被驱动,而对合或脱离两个中的另一个。72.所述脱模轨架44可被驱动地沿所述长度方向x在所述热压区202与所述切边区203间移动。73.所述脱模吸盘架45具有多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451。所述吸盘451以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且在吸引气流被阻断后,释放所述初坯单元a于所述切边装置5。74.参阅图2与图8,所述切边装置5设置在所述切边区203,并包括沿所述高度方向z相间隔的一个第一切边模具51与一个第二切边模具52。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用于承接热压后的初坯单元a,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与所述第二切边模具52两个中的其中一个可脱离地对合于两个中的另一个,而用于切断所述初坯单元a形成多个独立的坯体a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固定在所述机架21,所述第二切边模具52可被驱动地对合于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75.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捞浆模具32、所述热压模具42、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分别具有多个呈数组排列的模穴(或模块),且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所述第二切边模具52则配合模穴(或模块)形成有多个契合于模穴(或模块)的模块(或模穴),以形成多个坯体a1。76.参阅图2、图9与图10,所述检测装置6设置在所述检测区204,且邻近所述坯体a1的行进路线,用于拍摄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影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6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机架21且可被驱动地沿所述长度方向x移动的第一摄像单元61,及五个设置在所述机架21且以不同角度邻近所述坯体a1的行进路线的第二摄像单元62。所述第一摄像单元61用于拍摄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第一表面a11的影像,且获得一个包括影像的检测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位于每一个通过的坯体a1的四周及上方,用于拍摄每一个通过的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的影像且分别获得一个包括影像的检测数据。77.参阅图11与图12,所述打包装置7设置在所述打包区205,并包括两个相间隔且界定出一个包装空间71的拉杆72、一个设置在所述拉杆72一端且适用于定位一个包装袋b的一个袋底b1的定位单元73、两个可移动地滑行于所述拉杆72的夹持单元74、一个界定出一个堆叠空间760的套筒76、一对接单元77、一个推动单元78,及一个封装单元79。78.所述包装空间71适用于容纳所述包装袋b。79.所述夹持单元74可卸离地夹持所述包装袋b的一个袋口b2,且带动所述包装袋b反向于所述定位单元73的方向延伸。80.所述套筒76的堆叠空间760供容纳堆叠的坯体a1,并具有一个承接堆叠的坯体a1的堆入口761,及一个反向于所述堆入口761且朝向所述包装空间71的堆出口762。81.所述对接单元77具有一个枢设在所述机架21且连接所述套筒76的一个摆臂组771。所述摆臂组771用于带动所述套筒76的堆出口762朝向所述包装空间71。82.所述推动单元78具有一个可移动的推杆781。所述推杆781可移动地由所述堆入口761穿置入所述堆叠空间760,且适用于推动堆叠的坯体a1由所述堆出口762脱离所述套筒76且进入所述包装空间71内的包装袋b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单元78是一种压缸。83.所述封装单元79具有两个可相对移动的热压组791,所述热压组791适用于热压所述包装袋b的袋口b2,使所述袋口b2被封闭。84.参阅图8、图9与图11,所述移送装置8安装在所述机架21,用于携带所述坯体a1由所述切边区203依序通过所述检测区204,及所述打包区205。所述移送装置8包括一个第一输送带81、一个第一移送单元82、一个第二移送单元83、一个第二输送带84、一个第三移送单元85,及一个第四移送单元86。85.所述第一输送带81设置在所述切边区203与所述检测区204间,且沿所述长度方向x移动。86.所述第一移送单元82具有一个可移动地滑行于所述第二线性滑轨23且沿所述高度方向z延伸的移送轨架821,及一个沿所述高度方向z可移动地滑行于所述移送轨架821的第一吸盘架822。所述第一吸盘架822具有m×n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823。m为所述吸盘823沿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x(即宽度方向y)排列成一列的数目,n为所述吸盘823沿所述长度方向x排列成一排的数目,在本实施例中,m=4,n=4。每一个所述吸盘823适用于吸附各自对应的坯体a1的第一表面a11。87.所述移送轨架821在一个入料位置(如图8左下方的实线表示的移送轨架821)与一个出料位置(如图8右上方的假想线表示的移送轨架821)间移动,在所述入料位置时,所述第一吸盘架822上的所述吸盘823以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坯体a1脱离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在所述出料位置时,所述第一吸盘架822上的所述吸盘823可在吸引气流被阻断时,释放所述坯体a1,使m×n个坯体a1由所述入料位置移动至所述出料位置时,快速地被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带81的上方。88.所述第二移送单元83具有一个枢设在所述机架21的第二吸盘架831。所述第二吸盘架831具有m×n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832,且在一个第一翻转位置(如图8实线表示的第二吸盘架831)与一个第二翻转位置(如图8假想线表示的第二吸盘架831)间转动,在所述第一翻转位置时,所述第二吸盘架831沿所述高度方向z与位于所述出料位置的所述第一吸盘架822相间隔,且所述第二吸盘架831的每一个所述吸盘832朝向所述第一吸盘架822,并适用于吸附各自的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在所述第二翻转位置时,所述第二吸盘架831沿所述长度方向x与位于所述出料位置的所述第一吸盘架822相间隔,且所述第二吸盘架831的所述吸盘832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81,并在吸引气流被阻断后释放所述坯体a1,使所有的坯体a1在一次翻转的动作下快速地倒立于所述第一输送带81。89.所述第二输送带84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81与所述打包区205间且沿所述长度方向x延伸,用于输送所述坯体a1沿所述长度方向x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的摄像范围。90.所述第三移送单元85枢设在所述第一输送带81与所述第二输送带84间,并具有多个吸盘排杆851。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851具有m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852。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851在相隔一个夹角的第一横排位置(如图9于9点钟方向的吸盘排杆851)、第一纵排位置(如图9于6点钟方向的吸盘排杆851)、第二横排位置(如图9于3点钟方向的吸盘排杆851)与第二纵排位置间(如图9于12点钟方向的吸盘排杆85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90度。在所述第一横排位置时,对应的吸盘排杆851上的吸盘852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81,且用于吸附所述第一输送带81上沿所述宽度方向y排列成一列的m个坯体a1,在所述第一纵排位置时,对应的吸盘排杆851上的吸盘852位于所述第一摄像单元61的摄像范围,在所述第二横排位置时,对应的吸盘排杆851沿所述长度方向x与所述第一输送带81相间隔,在所述第二纵排位置时,对应的吸盘排杆851的吸盘852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84,且吸引气流被阻断后,释放所述坯体a1沿所述长度方向x排列于所述第二输送带84,使所有的坯体a1在n次换向排列的动作下分次排列于所述第二输送带84。91.所述第四移送单元86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带84与所述打包区205间,并具有一个呈倒u形且供气流流动的中空管861,及一个朝所述中空管861喷射气流的吹气组864。所述中空管861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带84的一个置入口862,及一个反向于所述置入口862的排出口863,所述置入口862供气流进入,所述排出口863供气流排出,使每一个所述坯体a1随气流由所述置入口862进入所述中空管861,且在朝所述排出口863移动的过程中确实完成倒立,及由所述排出口863排出后,沿所述高度方向z由所述套筒76的堆入口761进入所述堆叠空间760且堆叠成一排。92.参阅图2与图9,所述中控装置9安装在所述机架21,并包括一个第一排除单元91、一个第二排除单元92,及一个电连接于所述捞浆装置3、所述自动脱模装置4、切边装置5、所述检测装置6、所述打包装置7、所述移送装置8、所述第一排除单元91与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的控制器93。9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除单元91安装在所述第三移送单元85与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间,具有m个压缸911。每一个压缸911具有可伸缩的拨杆912,用于拨动不良产品脱离位于所述第二横排位置的吸盘排杆851。9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安装在所述第二输送带84一侧,是一种用于产生喷射气流以排除所述第二输送带84上的不良产品的喷嘴。应当注意的是,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不限于是喷嘴,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是一种具有拨动不良产品脱离第二输送带84的拨杆的压缸。95.所述控制器93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判断对应的坯体a1为不良产品时,控制所述第一排除单元91排除位于所述第二横排位置的吸盘排杆851上的不良产品,或控制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排除所述第二输送带84上的不良产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单元61的检测数据包括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第一表面a11的瑕疵面积,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的检测数据包括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的瑕疵面积,且所述控制器93于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第一表面a11的瑕疵面积÷第一表面a11的总面积≥1%~5%时,判断为不良产品,及于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的瑕疵面积÷第二表面a12的总面积≥1%~5%时,判断为不良产品。96.值得说明的是,前述瑕疵可以是裂缝、或污点等,且判断良品或不良产品所计算的值,不限于是1%~5%,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实务需求,为1%以下,或5%以上。97.参阅图4、图8、图9与图11,值得说明的是,每一个所述吸盘451、823、832、852的直径介于10mm~40mm,且吸力介于3.5~94牛顿。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一个切换阀单元(图未示)连通所述第一孔道321、所述第二孔道411、所述第三孔道431、所述吸盘451、823、832、852与一个真空泵(图未示),达到产生吸引气流的负压效果,及通过所述切换阀单元(图未示)连通所述第一孔道321、所述吹气组864、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与一个加压泵(图未示),达到产生喷射气流的正压效果。98.具体实施时,所述控制器93也可至少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移送单元85、所述第一摄像单元61、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所述第一排除单元91与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99.以下结合所述实施例,说明本发明通过所述控制器93控制所述捞浆装置3、所述自动脱模装置4、所述切边装置5、所述检测装置6、所述打包装置7、所述移送装置8、所述第一排除单元91与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执行一条龙式的生产步骤如下:100.参阅图2、图3,驱动所述捞浆模具32捞取所述浆桶31内适量的浆料,且通所述第一孔道321内的吸引气流排除所述浆料中大部分的水分后,驱动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沿所述第一线性滑轨22移动至所述捞浆模具32上方,再驱动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所述捞浆模具32两个中的其中一个至相互对合,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孔道411内的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所述捞浆模具32。101.参阅图2、图5,驱动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沿所述第一线性滑轨22移动至所述热压模具42上方,再驱动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沿所述高度方向z移动至对合于所述热压模具42,使所述初坯单元a在热压过程中,排除残余水分及定型,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孔道411内的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所述热压模具42。102.参阅图2、图6,驱动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沿所述第一线性滑轨22移动至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上方,再驱动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两个中的其中一个沿所述高度方向z移动至相互对合,然后,在相互远离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孔道411内的喷射气流推动所述初坯单元a朝远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的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所述第三孔道431内的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并将所述初坯单元a移送至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借此,在一吸一放的过程中,辅助所述初坯单元a顺利的脱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且被吸附在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上。103.参阅图7与图8,控制所述脱模轨架44沿所述第二线性滑轨23移动至邻近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再驱动所述脱模吸盘架45沿所述高度方向z移动至以所述吸盘451吸附所述初坯单元a,然后,沿所述高度方向z携带所述初坯单元a远离所述第二接料模具43,并驱动所述脱模轨架44沿所述第二线性滑轨23移动至邻近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再驱动所述脱模吸盘架45沿所述高度方向z移动至邻近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并阻断吸引气流后,释放所述初坯单元a于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104.控制所述第二切边模具52沿所述高度方向z移动至对合于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且切断所述初坯单元a形成分离的所述坯体a1后,控制所述第二切边模具52远离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105.控制所述移送轨架821沿所述第二线性滑轨23移动至邻近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的入料位置,再驱动所述第一吸盘架822沿所述高度方向z移动至以所述吸盘823吸附所述坯体a1的第一表面a11,然后,沿所述高度方向z携带所述坯体a1远离所述第一切边模具51,并驱动所述移送轨架821沿所述第二线性滑轨23移动至邻近所述第一输送带81的出料位置后,再驱动位于所述第一翻转位置的第二吸盘架831沿所述高度方向z移动邻近所述第一吸盘架822,接着,以所述吸盘832吸附并承接所述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并阻断所述吸盘823的吸引气流,使所述吸盘823释放所述坯体a1,再驱动所述第二吸盘架831转动至所述第二翻转位置,并阻断所述吸盘832的吸引气流后,释放所述坯体a1,使所有的坯体a1在一次翻转的动作下快速地倒立于所述第一输送带81。106.参阅图9与图10,控制所述第三移送单元85转动,且在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851转动至所述第一横排位置时,以所述吸盘852吸附排列成一列的m个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107.在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851携带所述坯体a1转动至所述第一纵排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单元61沿所述长度方向x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拍摄每一个所述吸盘852上的坯体a1的第一表面a11,且针对每一个所述坯体a1输出各自的检测数据。此时,所述控制器93会根据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检测数据判断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第一表面a11的瑕疵面积÷第一表面a11的总面积是否≥1~5%,如果是,判断为不良产品,如果否,判断为良品。108.在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851携带所述坯体a1转动至所述第二横排位置时,控制对应的压缸911的拨杆912拨动不良产品脱离对应的吸盘852。109.在每一个所述吸盘排杆851携带所述坯体a1转动至所述第二纵排位置时,阻断位于所述第二纵排位置的吸盘852的吸引气流,并释放为良品的所述坯体a1沿所述长度方向x排列于所述第二输送带84,使所有的坯体a1在n次换向排列的动作下分次排列于所述第二输送带84。110.在所述第二输送带84输送所述坯体a1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的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在不同角度拍摄每一个通过的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且针对每一个所述坯体a1输出五个检测数据。此时,所述控制器93会根据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检测数据判断每一个所述坯体a1的第二表面a12的瑕疵面积÷第一表面a11的总面积是否≥1~5%,如果是,判断为不良产品,如果否,判断为良品。111.在所述第二输送带84输送所述坯体a1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单元62后,控制所述第二排除单元92以喷射气流排除所述第二输送带84上的不良产品。112.参阅图11与图12,在所述第二输送带84输送为良品的所述坯体a1行进至行程终点时,控制所述吹气组864产生喷射气流,使每一个所述坯体a1随气流由所述置入口862朝所述排出口863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倒立,及沿所述高度方向z由所述套筒76的堆入口761进入所述堆叠空间760且堆叠成一排。113.控制所述摆臂组771带动所述套筒76的堆出口762朝向所述包装空间71,及控制所述推动单元78的推杆781推动堆叠的坯体a1由所述堆出口762脱离所述套筒76,且由所述袋口b2进入所述包装空间71内的包装袋b内,最后,控制所述热压组791热压所述包装袋b的袋口b2,使所述袋口b2热熔且封闭。114.借此,以完全自动化的制程,以一条龙方式依序完成捞浆→热压→脱模→切边→翻转→整列→检测→堆叠→打包等作业。且在打包完成后,只需取出包装有坯体a1的包装袋b,及替换新的包装袋b,就可控制所述夹持单元74夹持所述包装袋b的袋口b2,且带动所述包装袋b沿所述拉杆72反向于所述定位单元73的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定位单元73与所述夹持单元74撑张所述包装袋b位于所述包装空间71内,供堆叠的所述坯体a1由所述袋口b2进入所述包装袋b内。115.参阅图8,应当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吸盘架822不限于被所述移送轨架821带动,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如图13所示,通过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吸盘架822的机械手臂824,带动所述第一吸盘架822在所述入料位置与所述出料位置间移动。借此,同样可以使m×n个坯体a1在所述机械手臂824实质上转动180度的情形下,快速地被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带81。但是,所述机械手臂824的转动空间相对于图8的移送轨架821的移动空间而言,需求的空间较小,可以提升空间效益,及缩短移动时间。116.另外,使所述坯体a1换向的方式,不限于如图8所示,通过转动的第二吸盘架831翻转所述坯体a1,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如图14与图15所示,所述第一输送带81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x相间隔的一个第一输送段811与一个第二输送段812,且所述第二移送单元83枢设在所述机架21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段811与所述第二输送段812间,并具有多个形成在一个周面833且形成有一个倾角的拨板834,及m个设置在所述拨板834且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835。每一个所述拨板834在相隔180度夹角的一个承接位置与一个翻转位置间转动,在所述承接位置时,每一个所述拨板834邻近所述第一输送段811且承接来自于所述第一输送段811的m个坯体a1,使所述第一输送段811上的m个坯体a1依循对应的拨板834的倾角移动至对应的所述拨板834的吸盘835上,在所述翻转位置时,每一个所述拨板834朝向所述第二输送段812,且在所述吸盘835的吸引气流被阻断后,释放对应的m个坯体a1倒立于所述第二输送段812,使所有的坯体a1在n次翻转的动作下分次倒立于所述第二输送段812。借此,图14的第二移送单元83的转动空间相对于图8的第二吸盘架831的转动空间而言,需求的空间较小,可以提升空间效益,但由于需要在所述承接位置与所述翻转位置间转动n次才能翻转所有的坯体a1,需要耗费更多的翻转时间。117.再者,堆叠所述坯体a1的方式,不限于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如图2与图16所示,且所述第二输送带84具有一个邻近所述检测区204的第一输送段841,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段841与所述打包区205间的第二输送段842。所述第一输送段841用于承接被所述第三移送单元85释放的坯体a1,所述第二输送段842沿所述高度方向z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输送段841沿所述高度方向z的高度,适用承接由所述第一输送段841掉落且倾倒的坯体a1。且所述移送装置8还包含一个挡板87。所述挡板87可转动地枢设在所述机架21,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段842远离所述第一输送段841的一侧,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输送段842上的坯体a1,使所述坯体a1由所述挡板87沿反向于所述挡板87的方向堆叠成一排,且在脱离堆叠的坯体a1后,使所述堆叠的坯体a1随所述第二输送段842朝所述打包区205移动,以移动穿置入所述套筒76内。借此,相较于图11的中空管861,能够以更精简的构造,达到沿所述长度方向x堆叠所述坯体a1的目的。118.另外,堆叠所述坯体a1的方式,也可以如图2、图17与图18所示,所述第四移送单元86枢设在所述第二输送带84与所述打包区205间,并具有多个吸盘堆叠杆865,及一位于该第二输送带84行程终点的承纳盘867。所述承纳盘867用于承接由该第二输送带84进入的坯体a1,且在沿该长度方向x的深度只允许容纳一个所述坯体a1、沿该宽度方向y的宽度只允许容纳m个所述坯体a1的情形下,使每m个所述坯体a1相互推挤至沿所述宽度方向y排列成一排。每一个所述吸盘堆叠杆865具有m个用于产生吸引气流的吸盘866。所述吸盘堆叠杆865在相隔一个夹角的一个脱离位置与三个堆叠位置间转动,在所述脱离位置时,每一个所述吸盘堆叠杆865上的m个吸盘866朝向所述承纳盘867,且吸附所述承纳盘867上沿所述宽度方向y排列的m个坯体a1,在任一个堆叠位置时,每一个所述吸盘堆叠杆865的所述吸盘866的吸引气流被阻断,且释放所述坯体a1沿所述高度方向z堆叠。借此,相较于图11或图16的堆叠方式,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堆叠更多的坯体a1,但是,需要更多的打包装置7(如图12)配合,设备成本较高。119.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将前述实施例的优点归纳如下:120.1、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程连续且全自动的浆料模塑成型系统,能够以类似一条龙的设备,全自动化生产所述坯体a1,进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121.2、且重要的是,本发明能够在自动脱模时,通过所述第二孔道411内的喷射气流推动所述初坯单元a反向于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所述第三孔道431内的吸引气流吸取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借此,在一吸一放的过程中,辅助所述初坯单元a顺利的脱离所述第一接料模具41,进而提升所述初坯单元a脱离时的完整性,及大幅提升所述初坯单元a的良率。122.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浆料模塑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8-30 23:03:10
670
- 下一篇: 吐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上一篇: 一种新型式口腔修复挡舌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