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粘接扣领域,具体为一种粘接扣连接件。背景技术:2.粘接扣通常加工情况下需要将承载带定位后,在其表面打胶,打胶后在将粘毛粘接在表面,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承载带定位,定位后在对承载带进行打胶,工作完成后在进行传输,这一过程中,等待要用掉较多时间,且在注胶过程中,承载带定位不准确,可能会出现歪斜,若进行人工操作,对工人精准度要求比较高,成本也可能增大。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粘接扣连接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承载带定位,定位后在对承载带进行打胶,工作完成后,在进行传输,这一过程中,等待要用掉较多时间,且在注胶过程中,承载带定位不准确,可能会出现歪斜,若进行人工操作,对工人精准度要求比较高,成本也可能增大的问题。4.一种粘接扣连接件,所述粘接扣包括有承载带和粘毛,所述粘毛粘接与承载带上表面,包括有5.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对承载带进行运输;6.工作板,所述工作板设置于传送带上方,传送带对工作板进行运输,承载带放置于工作板表面,工作板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块;7.传输卡接块,所述传输卡接块与工作板连接,所述传输卡接块中部设置有t 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内滑动设置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槽内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设置于t型滑槽内,t型滑块螺纹设置于螺纹杆端部,所述传输卡接块内部穿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螺纹杆通过锥齿轮配合连接,转动杆转动后,螺纹杆转动后,t型滑块在t型滑槽内移动;8.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将工作板与传输卡接块连接;9.注胶枪,所述注胶枪设置于传送带上方,用于对承载带表面打胶。1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接件包括11.卡接块,所述卡接块设置于传输卡接块外表面;12.转动轴,传动轴转动设置于卡接块内;13.弧形杆,所述弧形杆通过连接杆与转动轴连接,所述安装块与卡接块正对面上下设置有通孔,弧形杆转动后,穿过通孔后将卡接块与传输卡接块连接;14.圆弧形通孔,所述圆弧形通孔设置于卡接块表面,且圆弧形通孔与弧形杆半径相同,圆心也重合;15.拨动块,所述拨动块设置于弧形杆端部,且与圆弧形通孔滑动连接。16.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螺纹杆端部连接有转盘。17.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作板表面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18.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成对设置,且设立于工作板表面两侧;19.转动条,所述转动条转动设置于位于同一侧定位块之间;20.定位针,所述定位针转动设置于转动条端部,用于对承载带定位,承载带铺设于工作板表面,转动转动条,定位针穿过承载带,将承载带定位。2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作板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定位针对应,定位针穿过承载带嵌设于定位孔内。2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条之间通过联动杆连接,当任意转动条转动后带动其余转动条同步转动。23.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作板上表面设置有橡胶条,用于对承载带摩擦。24.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技术,在进行操作中,将承载带铺设在工作板表面并定位,传送带在传输过程中,注胶枪对承载带进行涂胶,涂胶后将承载带传输至下一工作点。所述卡接块与安装块接触后,通过移动拨动杆,可带动弧形杆在圆弧形通孔内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弧形杆依次穿过卡接块和安装块,将工作板与传输卡接块连接,工作板与传输卡接块同步移动。承载带设于工作板表面,转动转动条,转动条前端连接有定位针,转动条转动后,定位针插入到工作板定位孔内,在工作板运输后,承载带也能够被运输向前方连动杆能同步操控所有转动杆转动,可提高效率。附图说明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26.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工作板主视图;27.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卡接件剖视图;28.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卡接件主视图;29.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定位件主视图;30.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传输卡接块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3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32.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33.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粘接扣连接件,所述粘接扣包括有承载带95和粘毛,所述粘毛粘接与承载带上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有34.传送带1,所述传送带1用于对承载带95进行运输;35.工作板5,所述工作板5设置于传送带1上方,传送带1对工作板5进行运输,承载带放置于工作板表面,工作板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块73;36.传输卡接块71,所述传输卡接块71与工作板5连接,所述传输卡接块71 中部设置有t型滑槽75,所述t型滑槽75内滑动设置有t型滑块79,所述t 型滑槽75内设有螺纹杆711,所述螺纹杆711转动设置于t型滑槽75内,t型滑块79螺纹设置于螺纹杆711端部,所述传输卡接块71内部穿设有转动杆77,所述转动杆77与螺纹杆711通过锥齿轮76配合连接,转动杆77转动后,螺纹杆711转动后,t型滑块79在t型滑槽75内移动;37.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将工作板5与传输卡接块71连接;38.注胶枪111,所述注胶枪设置于传送带上方,用于对承载带表面打胶。39.粘接扣通常加工情况下需要将承载带定位后,在其表面打胶,打胶后在将粘毛粘接在表面,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承载带定位,定位后在对承载带进行打胶,工作完成后,在进行传输,这一过程中,等待要用掉较多时间,且在注胶过程中,承载带定位不准确,可能会出现歪斜,若进行人工操作,对工人精准度要求比较高,成本也可能增大。通过本技术,在进行操作中,将承载带铺设在工作板表面通过定位件定位,传送带在传输过程中,注胶枪对承载带进行涂胶,涂胶后将承载带传输至下一工作点。40.所述卡接件包括41.卡接块3,所述卡接块3设置于传输卡接块71外表面;42.转动轴15,传动轴15转动设置于卡接块3内;43.弧形杆13,所述弧形杆13通过连接杆19与转动轴15连接,所述安装块 73与卡接块正3对面上下设置有通孔,弧形杆13转动后,穿过通孔后将卡接块 3与传输卡接块71连接;44.圆弧形通孔17,所述圆弧形通孔17设置于卡接块表面,且圆弧形通孔17 与弧形杆13半径相同,圆心也重合;45.拨动块11,所述拨动块11设置于弧形杆13端部,且与圆弧形通孔17滑动连接。46.所述卡接块与安装块接触后,通过移动拨动杆,可带动弧形杆在圆弧形通孔内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弧形杆依次穿过卡接块和安装块,将工作板与传输卡接块连接,工作板与传输卡接块同步移动。47.螺纹杆711端部连接有转盘713。48.转盘转动后,螺纹杆同步转动,通过螺纹杆来调整t型滑块间距离。49.所述工作板5表面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50.定位块51,所述定位块51成对设置,且设立于工作板5表面两侧;51.转动条53,所述转动条53转动设置于位于同一侧定位块51之间;52.定位针511,所述定位针511转动设置于转动条53端部,用于对承载带95 定位,承载带95铺设于工作板5表面,转动转动条53,定位针511穿过承载带 95,将承载带定位。53.承载带设于工作板表面,转动转动条,转动条前端连接有定位针,转动条转动后,定位针插入到工作板定位孔内,在工作板运输后,承载带也能够被运输向前方连动杆能同步操控所有转动杆转动,可提高效率。54.所述工作板5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定位针511对应,定位针穿过承载带95嵌设于定位孔内。55.所述转动条53之间通过联动杆517连接,当任意转动条53转动后带动其余转动条同步转动。56.所述工作板上表面设置有橡胶条,用于对承载带摩擦。57.承载带设置于工作板表面,工作板移动后,橡胶条可增大摩擦。58.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59.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粘接扣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30 17:20:17
826
- 下一篇: 一种玉米ZmNAC78基因的应用
- 上一篇: 自动化储库模块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