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用于继电器上动簧片生产的自动打曲设备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30 15:59:11     983



机械加工,机床金属加工设备的制造及其加工,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继电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上动簧片生产的自动打曲设备。背景技术:2.继电器属于精密器械,是电气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的动簧片(scc)生产需要保证不良率低于0.01%,现有技术中采用了人工作业及半自动作业的方式,产品生产过程需要较多人力,且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继电器中的动簧片生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采用全自动作业方式,避免作业人员的干预,降低产品不良率,达到统一制作标准,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继电器上动簧片生产的自动打曲设备。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5.一种用于继电器上动簧片生产的自动打曲设备,所述打曲设备依次包括载物平台、第一打曲平台、第二打曲平台和翻转平台,所述的载物平台、第一打曲平台和第二打曲平台上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动簧片的夹持部件,所述第一打曲平台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动簧片正面打曲的正面打曲装置,所述第二打曲平台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动簧片侧面打曲的侧面打曲装置;经所述第一打曲平台上的正面打曲装置和所述第二打曲平台上的侧面打曲装置分别对所述动簧片打曲后,转运至所述翻转平台上进行翻转,使打曲后的所述动簧片的平整区域朝向正上方。6.优选地,所述的载物平台、第一打曲平台、第二打曲平台和翻转平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的正面打曲装置和侧面打曲装置同步作用于对应打曲平台上的动簧片上。7.进一步地,所述打曲设备中还设有多夹爪并联设置的转移机械手,所述的载物平台、第一打曲平台、第二打曲平台和翻转平台之间形成等间距排列,且其间距与所述转移机械手中的三夹爪间所形成的间距保持一致,所述转移机械手上的三夹爪用于将所述的载物平台、第一打曲平台、第二打曲平台上对应的动簧片同步夹取,并将所述第二打曲平台上的动簧片移至所述翻转平台上,将所述第一打曲平台上的动簧片移至所述第二打曲平台上,将所述载物平台上的动簧片移至所述第一打曲平台上。8.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平台包括翻转台架和位于所述翻转台架上的直线气缸、齿轮、齿条和翻转台,所述翻转台架的上端设置一滑槽i,所述齿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i中,所述直线气缸的驱动杆与所述齿条的一端形成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齿条沿所述滑槽i前后滑动;所述翻转台与所述齿条呈垂直设置,其包括翻转辊和设置于所述翻转辊两端的支撑座,所述翻转辊与所述支撑座呈相对旋转连接,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翻转辊的一端,且与其下方的所述齿条形成啮合,沿所述翻转辊的圆周面上成型有用于放置打曲后动簧片的若干卡槽。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打曲平台和第二打曲平台上的夹持部件分别为气动夹爪,所述第二打曲平台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气动夹爪旋转的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使所述气动夹爪旋转180°。10.进一步地,所述正面打曲装置和侧面打曲装置包括竖直支架、滑槽ii、直线驱动气缸、梯形滑块、滑动块、固定套和冲压杆,所述竖直支架的顶板底端形成一水平的所述滑槽ii,所述梯形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ii中,所述直线驱动气缸的推杆与所述梯形滑块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冲压杆竖直滑动贯穿所述固定套的中部,其上端与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冲压杆与所述固定套之间还设有用于所述冲压杆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固定套与竖直支架间形成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梯形滑块的接触面处分别成型一楔形面,所述冲压杆的下端设有冲压头,其设置于两打曲平台的正上方;所述直线驱动气缸推动所述梯形滑块沿着所述滑槽ii移动时,所述梯形滑块推动所述滑动块和冲压杆在竖直方向向下移动。11.所述正面打曲装置和侧面打曲装置呈平行设置。12.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梯形滑块间所形成的楔形面角度为小于50°。13.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4.a.本发明所提供的继电器动簧片自动打曲设备,通过载物平台、第一打曲平台、第二打曲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动簧片打曲,依次同步实现对动簧片的正面打曲和侧面打曲,其作业形式人为干扰因素更少,效率更高,且产品稳定性更高。15.b.本发明在第二打曲平台上设置了旋转气缸,可以对完成打曲的动簧片进行翻转,经转移机械手将其置于具有齿轮齿条驱动的翻转平台上,通过翻转辊上的多个卡槽可以将打曲后的动簧片放置好,经翻转辊旋转一定角度后,将其平整表面朝上,便于下一工序的机械手将打曲完成的动簧片取走,从容解决了打曲后的动簧片形状怪异以至于难以进行自动化抓取问题。16.c.本发明中采用多个夹爪并联的机械手同步转移三个平台上的动簧片,解决了scc在各个工站间的转移问题,转移效率高,使整个动簧片的打曲制作更加标准化。17.d.本发明所采用的正面打曲装置和侧面打曲装置,分别采用了楔形面驱动方式,在水平驱动的梯形滑块的下端面上设置了楔形面,同时在与其接触的滑动块的侧面上也设置了楔形面,该结构可以使得打曲气缸从顶部的水平直线驱动转折至侧面的竖直直线传动,节省了高度空间,且梯形滑块与滑动块上的楔形面角度小于50°,起到了减速保压的作用,提高了打曲的力度及变形量。附图说明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9.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总体结构示意图;20.图2是图1中的第二打曲平台与旋转气缸结构示意图;21.图3是图1中的翻转平台结构示意图;22.图4是图1中拆出一侧护板后的结构立体图;23.图5是图4中正面打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固定套局部打开状态);24.图6是图4中的梯形滑块的结构示意图。25.图中标识如下:26.1-载物平台;2-第一打曲平台;3-第二打曲平台27.4-翻转平台;5-动簧片;6-夹持部件28.7a-正面打曲装置,7b-侧面打曲装置,29.71-竖直支架,711-顶板,72-滑槽i,73-直线驱动气缸30.74-梯形滑块,75-滑动块,76-固定套31.77-冲压杆,78-复位弹簧,79-冲压头32.8-旋转气缸33.9-转移机械手;10-底板;20-连接杆34.41-翻转台架 411-滑槽i35.42-直线气缸,43-齿轮,44-齿条36.45-翻转台37.451-翻转辊,452-支撑座38.a-楔形面。具体实施方式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40.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继电器上动簧片生产的自动打曲设备,打曲设备依次包括载物平台1、第一打曲平台2、第二打曲平台3和翻转平台4,载物平台1、第一打曲平台2和第二打曲平台3上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动簧片5的夹持部件6,第一打曲平台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动簧片5正面打曲的正面打曲装置7a,在第二打曲平台3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动簧片5侧面打曲的侧面打曲装置7b;经第一打曲平台2上的正面打曲装置7a和所述第二打曲平台3上的侧面打曲装置7b分别对动簧片5打曲后,转运至翻转平台4上进行翻转,使打曲后的动簧片5的平整区域朝向正上方。41.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的载物平台1、第一打曲平台2、第二打曲平台3和翻转平台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正面打曲装置7a和侧面打曲装置7b同步作用于对应打曲平台上的动簧片5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异步控制正面打曲装置和侧面打曲装置方式进行依次进行动簧片的正面和侧面打曲。42.为了提高转移效率,在本发明的打曲设备中还设有三夹爪并联设置的转移机械手9,载物平台1、第一打曲平台2、第二打曲平台3和翻转平台4成的间距保持一致,转移机械手9上的三夹爪用于将载物平台1、第一打曲平台2、第二打曲平台3上对应的动簧片5同步夹取,并将第二打曲平台3上的动簧片5移至翻转平台4上,将第一打曲平台2上的动簧片5移至第二打曲平台3上,将载物平台1上的动簧片5移至第一打曲平台2上,上述的三夹爪结构的转移机械手9可以采用现有的多工位机械手,具体结构不再赘述。优选采用三夹爪并联设置的转移机械手,在完成两打曲平台上的动簧片打曲时,同步转移待打曲的动簧片、一次打曲动簧片和二打曲动簧片,同时,采用其下一工序的机械手将翻转平台上的已完成的打曲动簧片进行转移。43.本发明所提供的打曲设备的作业过程如下。44.(1)控制正面打曲装置对置于第一打曲平台上的动簧片进行正面打曲,控制侧面打曲装置对其下方的第二打曲平台进行侧面打曲(其上的动簧片已经进行过正面打曲),正面打曲装置和侧面打曲装置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控制方式。45.(2)通过机械手将翻转平台上翻转后的已完成打曲的动簧片取走,46.(3)采用三夹爪的转移机械手将载物平台、第一打曲平台、第二打曲平台上的动簧片平移,顺次转移至第一打曲平台、第二打曲平台和翻转平台上;当然也可以分别采用对应的机械手进行逐一转移操作。47.(4)同时通过机械手将待打曲的动簧片置于载物平台上。48.(5)重复以上过程。49.如图3所示,其中所采用的翻转平台4包括翻转台架41和位于翻转台架41上的直线气缸42、齿轮43、齿条44和翻转台45,翻转台架41的上端面上设置一滑槽i411,其滑槽i411优选为燕尾槽结构形式,齿条44可滑动地插接于滑槽i411中,直线气缸42设置在翻转台架41的一侧,其驱动杆与齿条44的一端形成固定连接,驱动杆的伸缩可以推动或拉动驱动齿条44沿滑槽i411前后滑动;翻转台45与齿条44保持垂直设置,其包括翻转辊451和设置于翻转辊451两端的支撑座452,翻转辊451与支撑座452呈相对旋转连接,这里的支撑座452可以为带有轴承的轴承座,齿轮43设置于翻转辊451的一端,且与其下方的齿条44形成啮合,在沿翻转辊451的圆周面上成型有用于放置打曲后动簧片5的若干条形的卡槽4511,由于打曲后的动簧片5形状不规则,因此,当将已完成打曲的动簧片放置在翻转辊上时,动簧片的可以完全贴合在多个卡槽上,控制直线气缸伸缩,可以使齿条前后直线滑动,进而带动齿轮和翻转辊同步旋转,使其上放置的动簧片转动一定角度,将其上具有的平整区域朝上可以方便下一工序的机械手拿取;然后控制翻转辊复位,再进行下一打曲动簧片的放置,重复进行翻转辊一定角度的旋转后进行机械手执行拿取动作。50.本发明中的第一打曲平台2和第二打曲平台3上的夹持部件6分别为气动夹爪,如图2所示,在第二打曲平台3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气动夹爪旋转的旋转气缸8,旋转气缸8使气动夹爪旋转180°,即图中将动簧片二次打曲完成的状态翻转180°,方便将其移至翻转辊的上部卡槽上进行放置。51.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所采用的正面打曲装置7a和侧面打曲装置7b优选呈平行设置,其结构相同,仅仅是其下端的冲压头形状不同而已,包括竖直支架71、滑槽ii72、直线驱动气缸73、梯形滑块74、滑动块75、固定套76和冲压杆77,在竖直支架71的顶板711底端形成一水平的滑槽ii72,这里的滑槽ii72优选具有燕尾槽结构,梯形滑块74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ii72中,直线驱动气缸73的推杆与梯形滑块74形成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固定套的上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可以清楚显示其内部的结构。冲压杆77竖直滑动贯穿固定套76的中部套孔,冲压杆的上端通过一连串连接结构与滑动块75的底部形成相连接,同时还在冲压杆77与固定套76之间还设有用于冲压杆77复位的复位弹簧78,复位弹簧78位于冲压杆77的对称两侧位置,而固定套76通过其上的连接杆20与竖直支架71间形成相对固定连接,冲压杆77可以在固定套76中上下滑动;如图5和图6所示,滑动块75与梯形滑块74的接触面处分别成型一楔形面a,两冲压杆77的下端分别形成不同形状的分别实现正面和侧面打曲的冲压头79,两冲压头79分别对应设置于两打曲平台的正上方;直线驱动气缸73推动梯形滑块74沿着滑槽ii72水平移动时,由于梯形滑块74与滑动块75之间采用楔形面a接触,梯形滑块74的水平移动进一步推动滑动块7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进一步推动冲压杆77在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其下端的冲压头79对准动簧片进行正面或侧面打曲,当完成打曲后,直线驱动气缸73带动梯形滑块74收缩,而位于固定套与冲压杆之间的复位弹簧伸出,在复位弹簧的自身回弹作用力下,推动冲压杆上移,其下端的冲压头离开打曲平台,梯形滑块74和滑动块75之间的楔形面始终处于接触状态,滑动块75与梯形滑块74间所形成的楔形面角度为小于50°,本发明优选采用小于45°,小于45°的楔形面起到了减速保压的作用,提高了打曲的力度及变形量。52.本发明中未述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5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