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片的使用方法。背景技术:2.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较为严重的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和心室纤颤(简称室颤),以及较多见的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等。房颤发作,一般来说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病人感觉异常痛苦难受,所以也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及时终止房颤,否则病人就会出现昏厥等现象,另外房颤现象还会引起脑卒中、心功能衰竭等恶性并发症和诱发诸如室颤等其他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现象。普通人群的房颤发病率约为0.5~1.0%,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发病率可达5.9%。室颤发作时可使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且往往合并心、脑、肾功能的衰竭而造成心源性猝死(scd),一旦发作,必须立即救护,否则几分钟之内生命就可能结束。据美国健康统计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中超过50%者为scd,每年我国的scd总数在54.4万例以上;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scd的发生有上升趋势。3.电击除颤(简称除颤)是目前临床上唯一一种可有效终止心肌纤颤的方法,即对心脏进行高压强电击,使心肌细胞重新极化,心脏回到正常的窦性节律跳动。自1947年美国医生beck完成第一例电除颤抢救后,心脏电除颤方法及放电策略不断改进,各种电除颤器相继面世,如今除颤器已成为临床医院的必不可少仪器。近年,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出现使得医院外实施早期除颤急救成为可能,其主要包括心电图检测、心脏节律分析和放电决策咨询等子系统,具有“自动识别、自动分析、自动除颤”的智能特性。aed可实现全自动自动除颤放电,或者建议何时执行电击除颤,而由操作者执行按下“电击”按钮实施电除颤,让电击除颤操作变得简单易行,非专业民众亦可就地取用及时地对scd患者实施除颤抢救,缩短抢救时间,提高scd的抢救生存率。4.实际应用中,除颤器中的电极片并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而是存在有效时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极片上的导电粘合剂层会逐渐变干,这种情况下的电极片在使用的时候,其与人体表面接触的电阻就会增大,会导致除颤效能降低。但在实际情况中,对于设置在公共场所的aed,因为维护手段及人员的限制,经常出现电极片过期后仍然没有被及时换掉的情况。同时,目前业界对于电极片的有效期判定一般都是专业人员人工辨别的,在此过程中可能造成检查的遗漏。5.也有部分厂家在电极片导电粘合剂部分增加介质将两片电极片粘合在一起,并通过测量该介质的特性来进行判断电极片的生产日期,在这种方法中对电极片的加工工艺要求较高,且在电极片打开以后就无法再判断日期,不便于其生产日期的重复判别。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缺乏精准判断电极片的使用是否超出有效期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极片的使用方法。7.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极片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s1:将所述电极片与除颤设备连接并开机;s2:检测所述电极片的工作参数,并根据所述工作参数确定所述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s3:判断所述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若超过,报警提醒。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电极片之间的工作参数,判断所述工作参数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将当前时间确定为所述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9.进一步的,在将当前时间确定为所述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的步骤之前,判断所述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记录的所述首次使用时间是否为预设初始时间,若是,将当前时间确定为所述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并将所述预设初始时间修改为当前时间。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电极片之间的工作参数,判断所述工作参数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将当前时间记录在所述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并读取所述首次使用时间,计算当前时间和所述首次使用时间之间的差值,所述差值为所述总使用时长。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阻抗参数,所述预设范围为20ω-200ω。12.进一步的,检测所述电极片之间的阻抗参数包括步骤: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的除颤设备调制并输出激励信号至所述电极片上,所述激励信号在所述电极片任意两点之间出现电位差,所述电位差经过解调和滤波后转化成所述阻抗参数。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为24小时。14.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内设有存储芯片,所述存储芯片内设有所述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所述预设初始时间晚于所述电极片的到期日期,出厂时所述存储芯片内设有所述预设初始时间,所述电极片使用过程中所述存储芯片用于记录所述首次使用时间和其他使用时间。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存储芯片为eeprom。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提出的电极片的使用方法,能根据电极片的工作参数精准地确定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和非首次使用时间,在电极片的使用过程中计算当前状态下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并判断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是否超出电极片的有效时长,若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超出了有效时长则会进行警示,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电极片。附图说明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极片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抗检测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19.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23.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较为严重的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和心室纤颤(简称室颤),以及较多见的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等。房颤发作,一般来说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病人感觉异常痛苦难受,所以也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及时终止房颤,否则病人就会出现昏厥等现象,另外房颤现象还会引起脑卒中、心功能衰竭等恶性并发症和诱发诸如室颤等其他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现象。普通人群的房颤发病率约为0.5~1.0%,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发病率可达5.9%。室颤发作时可使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且往往合并心、脑、肾功能的衰竭而造成心源性猝死(scd),一旦发作,必须立即救护,否则几分钟之内生命就可能结束。据美国健康统计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中超过50%者为scd,每年我国的scd总数在54.4万例以上;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scd的发生有上升趋势。24.电击除颤(简称除颤)是目前临床上唯一一种可有效终止心肌纤颤的方法,即对心脏进行高压强电击,使心肌细胞重新极化,心脏回到正常的窦性节律跳动。自1947年美国医生beck完成第一例电除颤抢救后,心脏电除颤方法及放电策略不断改进,各种电除颤器相继面世,如今除颤器已成为临床医院的必不可少仪器。近年,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出现使得医院外实施早期除颤急救成为可能,其主要包括心电图检测、心脏节律分析和放电决策咨询等子系统,具有“自动识别、自动分析、自动除颤”的智能特性。aed可实现全自动自动除颤放电,或者建议何时执行电击除颤,而由操作者执行按下“电击”按钮实施电除颤,让电击除颤操作变得简单易行,非专业民众亦可就地取用及时地对scd患者实施除颤抢救,缩短抢救时间,提高scd的抢救生存率。25.实际应用中,除颤器中的电极片并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而是存在有效时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极片上的导电粘合剂层会逐渐变干,这种情况下的电极片在使用的时候,其与人体表面接触的电阻就会增大,会导致除颤效能降低。但在实际情况中,对于设置在公共场所的aed,因为维护手段及人员的限制,经常出现电极片过期后仍然没有被及时换掉的情况。同时,目前业界对于电极片的有效期判定一般都是专业人员人工辨别的,在此过程中可能造成检查的遗漏。此外,也有部分厂家在电极片导电粘合剂部分增加介质将两片电极片粘合在一起,并通过测量该介质的特性来进行判断电极片的生产日期,在这种方法中对电极片的加工工艺要求较高,且在电极片打开以后就无法再判断日期,不便于其生产日期的判别。26.所以针对上文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缺乏精准判断电极片是否超出有效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极片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s1:将电极片与除颤设备连接并开机,一般除颤设备会连接两个电极片,两者成功连接并开机后便可以投入使用,对人体进行电击除颤治疗;s2:检测电极片的工作参数,并根据工作参数确定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该使用时间包括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和非首次使用时间;s3:判断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即为电极片的有效使用时长,不同的电极片的有效使用时长是不同的;若超过,报警提示电极片过度使用,提醒用户更换电极片。27.综上可知,本发明提出的电极片的使用方法,能根据电极片的工作参数确定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该使用时间包括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和非首次使用时间,在电极片的使用过程中计算当前状态下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并判断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是否超出电极片的有效时长,若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超出了有效时长则会进行警示,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电极片。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29.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极片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首先,将电极片与除颤设备连接,一般情况下除颤设备上设有两个连接插口,使用时直接将两个电极片对应插入该插口中即可,然后开机对人体进行电击除颤治疗。30.其次,检测电极片之间的工作参数,该工作参数可以是电压、电流、阻抗等工作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参数为阻抗参数。所以,检测两个电极片之间的阻抗参数,然后判断阻抗参数是否在预设范围内,与阻抗参数对应该预设范围是指人体正常阻抗范围,一般是20ω-200ω。若检测到的阻抗参数不在预设范围内,即检测到的阻抗大于1000ω或者无限大,则表示此时的电极片并未开封使用。若检测到的阻抗参数在预设范围内,即阻抗参数在正常人体阻抗范围内,则表示此时电极片已经成功粘贴在人体胸腔上并对人体进行了电击除颤治疗,所以此时此刻电极片是处于使用状态的,所以当前时间是电极片的使用时间,需要把当前的时间作为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在电极片中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但是在记录当前时间之前还需要判断当前使用时间是否是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判断当前使用时间是否是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具体包括:判断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是否记录有预设初始时间,若是则表示当前时间是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若否则表示当前时间是电极片的非首次使用时间。31.为了便于确定电极片某次的使用时间是否为首次使用时间,电极片在出厂时(即电极片并未使用的时候)电极片中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便设有预设初始时间,该预设初始时间要晚于电极片的到期日期,在电极片未使用之前预设初始时间就一直保留在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当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确定后便会将预设初试时间修改为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此后电极片的每个使用时间都会记录在该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所以最终该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会记录保留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以及非首次使用时间,这些使用时间能作为实验数据以便于发现并克服电极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32.最后,在电极片的使用过程中,确定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之后,若再次检测到电极片的阻抗参数在预设范围内便可确定当前时间为电极片的非首次使用时间,并将当前时间记录在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内,并计算当前时间与首次使用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该时间差值便是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然后判断总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预设时长表示电极片的有效使用时长,若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则表示该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电极片的有效使用时长,这个状态下电极片已经过度使用了,电极片的除颤效果已经大大降低、不稳定了,会影响电击除颤治疗的效果、降低救治成功率,所以此时会语音报警提示用户该电极片已经过度使用,需要及时更换电极片。若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未超过预设时长,则电极片还处于有效使用时长内,电极片可以继续使用,此时会重复上述步骤检测电极片之间的阻抗参数、确定电极片的使用时间、判断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是否超过有效使用时长。33.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片的有效使用时长为24小时,即预设时长为24小时,但是不同的电极片的有效使用时长是不同的。34.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检测电极片之间的阻抗参数具体包括:与电极片连接的除颤设备调制并输出激励信号至电极片上,激励信号在两个电极片之间形成电位差,电位差经过解调和滤波后转化成阻抗参数。35.其次,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电极片中设有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在电极片中设有一块存储芯片,该存储芯片的类型为eeprom(只读存储器,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该存储芯片中设有一个用于专门记录电极片的使用时间记录区域,在该区域内还存有一个预设初始时间,该预设初始时间是在电极片出厂之前设置的,即设置该预设初始时间时电极片还未开始使用。预设初始时间是晚于电极片的到期日期的,因为设置预设初始时间还能起到及时、快速地判断出电极片的使用时是否实是在电极片的有效期内的。所以,在上文所描述的电极片的使用方法中,还可以根据阻抗参数确定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之后,增设判断首次使用时间是否晚于预设初始时间,若是则表示该电极片已经超过有效期了,则直接警示电极片已过期、不能使用,若否则表示该电极片处于有效期内,接下来便可以将预设初始时间修改为首次使用时间。且需要明确的是,有效期和有效使用时长(预设时长)是两个概念,有效期是电极片到期日期之前的总时长,而有效使用时长是有效期内的一个时间段,有效使用时长内是电极片的除颤效果最佳的时间段,在本实施例中是开封24小时内,超过有效使用时长后只要电极片还在有效期内电极片还可以继续使用,只是此时的电极片初颤效果大大降低了。36.综上可知,本发明提出的电极片的使用方法,能根据电极片的工作参数精准的确定电极片的首次使用时间和非首次使用时间,在电极片的使用过程中计算当前状态下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并判断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是否超出电极片的有效时长,若电极片的总使用时长超出了有效时长则会进行警示,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电极片。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电极片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作者:admin
2022-07-30 07:10:01
418
- 下一篇: 水凝胶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上一篇: 交易的查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