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处理,合成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定化漆酶技术领域。背景技术:2.近几十年来,大量合成染料被开发并用于纺织和造纸。含染料废水由于其不可生物降解性和潜在的致癌性,对环境和生态生物学构成了威胁。根据染料废水基团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偶氮类、三苯甲烷类、蒽醌类、靛类、亚硝基类、硝基类等,其中偶氮类染料约占所有染料总产量的70%。目前,许多重要的水修复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吸附法、高级氧化法、电催化法和微生物法。然而,传统的物化处理成本较高,容易产生有害副产物。因此,生物法被认为是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即利用从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出的酶氧化难以降解的环境污染物,这种方法具有无毒、催化效率高、底物特异性高、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3.漆酶作为一类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具有宽泛的底物氧化能力,能够利用氧分子作为电子受体对不同底物进行催化。因此,将漆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治理过程中,利用漆酶的高特异性氧化能力,对印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催化,这种废水处理方法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技术手段。尽管漆酶在有机污染物治理中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酶溶解在溶液中稳定性差、无法重新利用、处理成本高等缺点,目前尚未见到漆酶工业化应用的报道。固定化酶可使催化反应环境的耐受范围更宽,操作稳定性提高,成本降低,更有利于环境生物修复以及自动化、连续化应用,实现酶的回收利用而克服上述问题。常用的酶的固定化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交联法、共价结合法、包埋法等。然而,固定化载体的性质和固定化的方法都会对漆酶的构象和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在固定化过程中,应根据酶的自身特性及其应用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固定化方法和载体,一方面,减少酶与底物接触的阻力、尽可能的结合牢固防止应用过程中酶的脱落或泄露,另一方面,减少酶的活力损失。4.金属有机框架(mof)是通过将有机链接和基于金属的节点(金属离子或簇)连接成扩展网络而组装的材料,这类材料以其高结晶度、高表面积和孔体积而闻名。由于其组件(节点和链接)的模块化结构和化学可变性,mof的结构拓扑、孔功能和晶体形态可以精确定制,mof的化学应用领域正在经历相当大的发展,其中,酶@mof生物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代表了最近一类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的酶支持材料,mof前体可以在酶的存在下组装以产生酶@mof生物复合材料,酶被紧密包裹在单个mof晶体中。为了找到合适的固定化漆酶的方法,制备对染料废水降解效果优异的固定化漆酶,很多研究小组开展了对mof@漆酶复合材料的研究,目前,对mof@漆酶复合材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金属mof@漆酶复合材料上,并且大多数用于固定漆酶的mof孔径较小,用于处理染料废水时,这类复合材料会阻碍底物与漆酶的接触,从而导致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现有的单金属mof@漆酶复合材料在降解废水时,普遍存在降解效率差、重复利用稳定性差等问题,大大限制了mof@漆酶复合材料的应用。因此,建立具有高度稳定和易于重复使用的酶@mof复合材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单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处理染料废水时对染料的处理效果较差、固定化漆酶的重复利用稳定性差等问题。6.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7.(1)将有机配体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得到有机配体溶液;8.(2)将铜盐和锌盐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有机配体溶液中,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制得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有机配体包括咪唑-2-甲醛、2-甲基咪唑、咪唑和苯并咪唑中的至少一种。1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盐包括三水硝酸铜、五水硫酸铜、二水氯化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锌盐包括六水合硝酸锌、乙酸锌、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1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有机配体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反应是在70~80℃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时间为3~4h。12.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13.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化漆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4.(1)将有机配体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得到有机配体溶液;15.(2)待液体冷却至室温,将漆酶水溶液快速加入到上述有机配体溶液中,静置,得到有机配体与酶的混合溶液;16.(3)将铜盐和锌盐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加入到上述有机配体与酶的混合溶液中,经静置沉积、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得固定化漆酶。1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有机配体包括咪唑-2-甲醛、2-甲基咪唑、咪唑和苯并咪唑中的至少一种。1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盐包括三水硝酸铜、五水硫酸铜、二水氯化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锌盐包括六水合硝酸锌、乙酸锌、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1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有机配体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反应是在80℃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时间为4h。2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入的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5:(3~5)。2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金属离子摩尔比zn2+:cu2为(1~4):1。2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的漆酶水溶液的加入量为2ml,漆酶水溶液中漆酶的浓度为1.6~2.0u/ml。2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静置沉积时的温度为25~45℃。2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静置沉积时的时间为0~30min,优选为0~10min。2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离心时的转速为8500~10000g,离心时间为10~15min。2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干燥过程包括将离心洗涤后的沉淀物在-50~-60℃的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的步骤。27.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28.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在降解染料方面的用途。2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使用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对染料进行脱色处理。3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具体脱色流程包括,将一定质量的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与染料溶液混合,脱色处理。3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的染料为蒽醌染料和/或偶氮染料。3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染料溶液的浓度为10~80mg/l。3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加入的固定化漆酶与染料溶液的质量比为1:(1~8)。3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为了加速脱色过程,脱色处理时需要搅拌,搅拌时转速为150~200r/min。3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中,脱色处理时温度为20~60℃,脱色时间为4h。3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37.(1)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纳米花形结构,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形貌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其纳米花朵状结构为漆酶的固定以及染料分子的吸附提供了较多的活性位点。38.(2)采用温和共沉淀的方法制备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即将有机配体、漆酶以及金属离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室温条件下静置共沉,离心、洗涤、干燥后即可制得固定化漆酶,不需复杂的工艺流程,制备方法简单。39.(3)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具有较高的漆酶活性,酶活最高可保留原漆酶的96%。40.(4)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表现出较高的重复利用稳定性,经5次循环使用后,固定化漆酶的活性仍保留初始酶活的70%。41.(5)本发明的固定化漆酶表现出较高的温度稳定性和ph耐受性,在20~80℃的温度区间和3~7的ph区间仍可保留一定的酶活性。42.(6)本发明的固定化漆酶对蒽醌染料和偶氮染料均可表现出优异的脱色效率,且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附图说明43.图1为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的合成流程图。44.图2为不同金属离子比例下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图。45.图3为不同金属离子比例下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图。46.图4为zn2+与cu2+比例为3:1时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投射电镜图。47.图5为反应条件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图。48.图6为ph和温度对游离漆酶及其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图。49.图7为游离漆酶和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结果图。50.图8为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稳定性结果图。51.图9为漆酶和固定化漆酶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图。52.图10固定化漆酶降解不同浓度染料的效果图。53.图11固定化漆酶对染料进行循环脱色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5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55.漆酶活性定:以abts为底物,在温室条件下(25℃),用1mm abts溶液(abts溶解于0.2m,ph 4.0的hac溶液)和适当稀释的漆酶溶液反应,测定反应前后10min内吸光度值(420nm)变化。1个漆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每分钟1μmol abts氧化所需要的酶量。对于固定化漆酶材料,酶活测定方法与游离酶类似,只需将漆酶溶液替换为固定化漆酶(5mg)即可。酶活计算公式如下:[0056][0057]δod:一定时间内420nm处吸光度值变化;v1:测试溶液总体积;v2:漆酶溶液体积;δt:反应时间;d:溶液吸收层厚度;ε为abts·+的摩尔消光系数;n为稀释倍数。[0058]实施例1: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zif-90)的制备[0059]称取480.0mg咪唑-2-甲醛与50.0m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25ml去离子水中,在80℃的条件下反应4h,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与有机配体摩尔比为4:5的金属离子溶液,该金属离子溶液为六水合硝酸锌和三水合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其中,zn2+与cu2+摩尔比为3:1。在25℃的恒温下静置沉积10min后,在1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反复清洗3次后将沉淀在-60℃下冷冻干燥,获得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zif-90。[0060]实施例2: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的制备[0061]称取480.0mg咪唑-2-甲醛与50.0m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25ml去离子水中,在80℃的条件下反应4h,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ml漆酶浓度为1.6u/ml的漆酶溶液,静置5min后,加入与有机配体摩尔比为4:5的金属离子溶液,该金属离子溶液为六水合硝酸锌和三水合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其中,zn2+与cu2+摩尔比为3:1。在25℃的恒温下静置沉积10min后,在1000rpm的转速下离心10min,反复清洗3次后将沉淀在-60℃下冷冻干燥,获得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0062]实施例3:金属离子比例对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固定化漆酶的结构形貌的影响[0063]按照实施例1和2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锌铜摩尔比例分别为6:1、3:1和1:1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zif-90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不同金属离子比例的cu-zif-90及lac@cu-zif-90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从图2可以看出,不加铜盐时,mof的fesem图像显示出清晰的菱形十二面体形貌和光滑的表面。随着铜离子的加入,mof表面的有机连接剂逐渐溶解,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cu2+离子取代部分zn2+离子,与有机配体结合合成cu-zif-90。当zn2+与cu2+的摩尔比为3:1时,从fesem图像上可以明显地看到,cu-zif-90表面生长出独特的花朵状结构,该结构是由纳米片排列和组装而成的圆形花朵状结构。随着铜离子的继续加入,当zn2+与cu2+的摩尔比为1:1时,纳米花的多层结构更加清晰,表面光滑,厚度均匀。[0064]为了更清楚的观察到cu-zif-90的微观形貌,利用透射电镜对cu2+与zn2+的摩尔比为1:3时的cu-zif-90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从图4可以看出,多个纳米片紧密地堆叠在一起,纳米花结构的存在与fesem图像结果一致。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花的单瓣长度约为67nm,花瓣厚约为20nm,这种纳米花的形貌结构可以提高比表面积。[0065]从图3和图4显示的结果还可以看出,在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的结构中,漆酶被包裹在cu-zif-90中,cu-zif-90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0066]实施例4:反应条件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0067](1)zn2+与cu2+的摩尔比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0068]由于cu-zif-90是由两种金属离子形成的,zn2+和cu2+的摩尔比是酶固定化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改变zn2+和cu2+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的固定化漆酶,具体包括,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了zn2+和cu2+的摩尔比分别为6:1、5:1、4:1、3:1、2:1、1:1、1:2、1:3的lac@cu-zif-90,并测试了它们的相对活性。如图5(a)所示,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固定化漆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为了使得固定化漆酶有较高的活性,zn2+和cu2+的摩尔比优选为4:1~1:1。[0069](2)漆酶的浓度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0070]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了添加不同漆酶浓度合成的的固定化漆酶,并测试了固定化漆酶的活性,结果如图5(b)所示,随着漆酶浓度从1.4u/ml增加到2.2u/ml,固定化漆酶的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当漆酶浓度过高时,固定化漆酶的相对活性降低。这是因为过多的漆酶会导致分子之间缺乏空间(空间位阻),从而导致传质限制。[0071](3)固定化温度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0072]通过改变固定化温度合成了一系列的固定化漆酶,固定化漆酶的合成方法参见实施例2中的方法,并测试了固定化漆酶的活性,固定化温度即为静置沉积时的温度,结果如图5(c)所示,固定化温度的适用范围为30~40℃,当温度超过40℃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大幅度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当温度过高时,蛋白质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酶活逐渐降低,甚至失活。[0073](4)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0074]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固定化时间合成了一系列的固定化漆酶,并测试了固定化漆酶的活性,固定化时间即为静置沉积时的时间,结果如图5(d)所示,结果显示,固化时间对相对活性有显著影响,说明在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混合的情况下,漆酶立即被包裹并形成lac@cu-zif-90固定化漆酶,因此,固定化时间的优选范围为0~10min。[0075]实施例5: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的酶学性质[0076](1)固定化酶lac@cu-zif-90的最适催化反应ph值[0077]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了锌铜摩尔比为3:1的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并研究了室温下,ph为3~8时,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的活性,即将游离漆酶与固定化漆酶分别在ph为3.0、4.0、5.0、6.0、7.0、8.0的柠檬酸-磷酸缓冲液中保持2h(25℃、50mm),然后以abts为底物测定酶活,样品一式三份,取平均值。其中,酶的相对活性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结果如图6(a)所示。[0078]相对酶活(%)=(残余酶活/初始阶段酶活)*100%[0079]结果显示,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在酸性区域活性最佳,其中,ph值为4时,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有相同的活性,且活性最高,在ph值为3的酸性条件下,lac@cu-zif-90的剩余相对活性为92.6%,高于游离漆酶(65.3%)。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在较宽的ph值(2~7)范围内均有一定的活性,而游离漆酶在ph为7和8时,酶活性显著下降或完全丧失。这是因为氢氧根阴离子(oh-)与漆酶活性位点的t2/t3铜结合,中断了内部电子从t1到t2/t3铜位点的转移。结果表明,制备的lac@cu-zif-90在强酸和近中性环境中具有稳定的催化活性。[0080](2)固定化酶lac@cu-zif-90的最适催化反应温度[0081]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了锌铜摩尔比为3:1的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并研究了在20~80℃范围内,不同温度对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酶活的影响,即将适量的游离漆酶与固定化漆酶分别在30℃、40℃、50℃、60℃、70℃、80℃(ph为4)的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孵育10min,取上清液测吸光度,计算酶的相对活性,酶活性测试结果见图6(b)。结果表明,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的最适温度均为40℃。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均有一定的活性,其中,在高温(70℃)下,固定化漆酶的相对活性在30%以上,而游离漆酶在此温度下几乎失活。这些结果表明,cu-zif-90纳米花结构包裹酶,可以为其提供保护,使漆酶在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活性。[0082](3)固定化酶lac@cu-zif-90的热稳定性:[0083]为了进一步评估cu-zif-90是否能够提供保护,使漆酶能够承受一系列极端条件,如高温,实验测试了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即将适量的固定化漆酶与游离漆酶分别保存在30℃、40℃、50℃、60℃、70℃、80℃的柠檬酸-磷酸缓冲液中(ph为4,0.1m),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残余酶活力。其中,固定化漆酶为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锌铜摩尔比为3:1的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样品一式三份,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7(a)和7(b)所示。结果显示,游离漆酶和固定化漆酶在20~30℃时表现出最高的热稳定性,游离漆酶的热稳定性在温度高于40℃时明显下降。实验结果显示,在40℃环境温度下孵育150min后,游离漆酶的活性仅保留58.5%。在50℃环境温度下培养120min后,固定化漆酶的活性保留约为初始活性的75%,而游离漆酶的相对活性不足50%。当环境温度高达到70℃及以上时,游离漆酶立即失活,而lac@cu-zif-90的残留活性约为33.8%。这些结果表明,cu-zif-90不仅为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还作为保护层缓解了高温加热引起的构象变化或变性。[0084](4)固定化酶lac@cu-zif-90的重复利用稳定性[0085]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了不含铜离子的固定化漆酶lac@zif-90和锌铜摩尔比为3:1的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为了考察所制备的固定化漆酶的运行稳定性,分别以固定化漆酶lac@zif-90和lac@cu-zif-90为催化剂进行了氧化abts的连续循环试验,每次实验之后,将lac@cu-zif-90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以去除剩余的底物或产物,以供下一个循环使用,然后将新鲜的abts溶液加入到lac@cu-zif-90中进行下一轮反应。实验测试了氧化abts后固定化漆酶lac@zif-90和lac@cu-zif-90的活性,结果如图8所示,其中,lac@zif-90为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从图8可以看出,lac@cu-zif-90具有可回收性,3次循环后相对活性仍保持在78%以上,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固定化漆酶会发生变性或浸出导致漆酶的相对活性逐渐降低,但在第5循环后,lac@cu-zif-90的活性仍保持初始活性的57.1%,重复利用稳定性优于lac@zif-90。[0086]实施例6:固定化酶lac@cu-zif-90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0087]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分别制备不含铜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90和锌铜摩尔比为3:1的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zif-90,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了不含铜离子的固定化漆酶lac@zif-90和锌铜摩尔比为3:1的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0088](1)漆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固定化漆酶的脱色效果对比[0089]将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和lac@zif-90、等酶活力的游离漆酶以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90和cu-zif-90分别加入到50ml的染料溶液中,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mg/l,并于40℃、转速为150rpm的条件下搅拌混匀,4h后,使用uv-vis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各混合物上清液的剩余染料浓度,并计算脱色率,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结果显示,游离漆酶对蒽醌类染料活性深绿色ke-4bd(rg)和活性深蓝色b-2gln(rb)的脱色率仅为15.1%和10.8%,相比之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90和cu-zif-90对rg和rb的脱色率优于游离漆酶,而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和lac@zif-90对rg和rb染料的脱色率优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中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对rg和rb染料的脱色率分别提高到77.8%和75.1%。偶氮染料酸性红18(cr)不能被游离漆酶降解或脱色,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90和cu-zif-9以及固定化漆酶lac@zif-90和lac@cu-zif-90对cr染料均有较高的脱色率,其中固定化漆酶lac@zif-90对cr的脱色率可达95.6%。这是由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能够很好地暴露在污染物溶液中,有效地提高其对染料的吸附能力。相对于rg和rb染料,分子量较小的cr染料更容易被漆酶吸附。通过对比可知,固定化漆酶中漆酶对rg和rb染料溶液的脱色起主导作用,金属离子cu2+的存在为染料的脱色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0090](2)染料初始浓度对固定化漆酶脱色效果的影响[0091]将一定质量的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加入到50ml的染料溶液(10~80mg/l)中,并于40℃、转速为150rpm的条件下搅拌混匀,4h后,使用uv-vis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各混合物上清液的剩余染料浓度,测试结果如图10所示,其中图10(a)、10(b)和10(c)分别为固定化漆酶对rg、rb和cr的脱色效果示意图。结果显示,rg、rb和cr染料的初始浓度对lac@cu-zif-90的染料脱色有显著影响。随着rg和rb染料浓度从10mg/l增加到80mg/l,lac@cu-zif-90的脱色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染料浓度较低时,固定化漆酶很难与染料分子发生相互作用。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溶液中染料分子的驱动力增强,脱色率略有提高,较高的初始浓度使染料分子激烈争夺漆酶的一定活性位点。初始染料浓度为80mg/l时,rg和rb的脱色率分别为64.8%和63.2%。对于cr染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染料的吸附对颜色降解有显著贡献。随着染料初始浓度的增加,染料的初始摩尔数逐渐增加,有效吸附位点逐渐减少,因此cr染料的脱色率也逐渐降低。[0092](3)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的循环脱色实验:[0093]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易于与污染物溶液分离,可多次清洗和重复使用。为了研究lac@cu-zif-90的可重用性,将质量为10mg的固定化漆酶lac@cu-zif-90加至20ml的染料溶液中(10mg/l)中,于25℃下匀速磁力搅拌。4h后通过离心将lac@cu-zif-90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用去离子水清洗以去除剩余的底物或产物,以供下一个循环使用,lac@cu-zif-90对各染料的脱色效果见图11。结果显示,在第一次循环后,lac@cu-zif-90对cr染料表现出较好的脱色效果,脱色率约为95.0%,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脱色率明显下降,第5次循环后cr染料的脱色率降至45.6%,这可能是由于lac@cu-zif-90的表面活性位点随着染料的不断添加而逐渐饱和。对于rg和rb染料,第5次循环后脱色率分别下降了10.7%和28.2%。随着脱色循环过程的进行,漆酶的贡献逐渐增加。[0094]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铜锌双金属有机框架固定化漆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9 10:37:33
205
- 下一篇: 锂盐离心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 上一篇: 套管式快接公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