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轨道式通用型管线转运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9 06:05:40     265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属于管线对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式通用型管线转运对接装置。背景技术:2.随着技术进步和任务综合性提升,现代装备多为多车辆、多设备的大系统复杂装备。随着现代装备对复杂系统在工作场地区域内的部署时间要求越来越少,对于车间或固定站间管线和线缆转运对接,现有的管线对接装置,只是人为或电动输送管线完成对接工作,经常会发生管线无法有效对齐,且管线过长,容易磕碰管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轨道式通用型管线转运对接装置,利用管线绞盘带动管线对接,且设置支撑导向机构,支撑稳定,提高装置的安全性。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可轨道式通用型管线转运对接装置包括:固定在设备上的管线对接座转接板、管线对接头转接板、钢丝绳轨道、管线绞盘和钢丝绳绞盘,所述管线绞盘和所述钢丝绳绞盘均安装在壳体上,所述钢丝绳绞盘上缠绕有所述钢丝绳轨道,所述钢丝绳轨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管线对接座转接板,所述管线绞盘缠绕有管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管线对接头转接板,所述钢丝绳轨道上设有用于支撑和导向所述管线的支撑导向机构。5.有益效果:利用管线绞盘带动管线对接,且设置支撑导向机构,支撑稳定,提高装置的安全性。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7.优选地,所述支撑导向机构包括轨道移动平台、吊挂滑轮、收缩绳和挂绳,所述轨道移动平台滑动设置在所述钢丝绳轨道,所述吊挂滑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u型安装壳内,所述吊挂滑轮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吊挂滑轮的底部滑动设在所述钢丝绳轨道上,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后一个所述吊挂滑轮的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收缩绳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前一个所述吊挂滑轮的所述安装壳,最前的所述吊挂滑轮的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收缩绳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轨道移动平台,最后的所述吊挂滑轮通过所述收缩绳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安装壳的底部通过所述挂绳连接所述管线,所述轨道移动平台通过吊绳连接所述管线对接头转接板。8.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平台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钢丝绳轨道滑动连接的轨道滑轮。9.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平台的相对两侧均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收缩绳的安装孔。10.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平台底部两侧间隔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吊绳的载荷挂孔。11.优选地,所述挂绳包括直线段和圆环段,所述直线段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壳,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环段。12.优选地,所述圆环段的末端设有挂钩。附图说明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14.图2为管线对接座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15.图3为管线对接座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16.图4为轨道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17.图5为吊钩滑轮与挂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18.图6为管线对接前的安装位置示意图;19.图7为管线对接前后的安装位置示意图。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21.1、管线对接座转接板;2、管线对接头转接板;3、钢丝绳轨道;4、管线绞盘;5、钢丝绳绞盘;6、壳体;7、轨道移动平台;8、吊挂滑轮;9、收缩绳;10、挂绳;101、直线段;102、圆环段;11、吊绳;12、轨道滑轮;13、安装孔;14、载荷挂孔。具体实施方式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23.实施例24.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式通用型管线转运对接装置,包括:固定在设备上的管线对接座转接板1、管线对接头转接板2、钢丝绳轨道3、管线绞盘4和钢丝绳绞盘5,所述管线绞盘4和所述钢丝绳绞盘5均安装在壳体6上,所述钢丝绳绞盘5上缠绕有所述钢丝绳轨道3,所述钢丝绳轨道3的一端连接所述管线对接座转接板1,所述管线绞盘4缠绕有管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管线对接头转接板2,所述钢丝绳轨道3上设有用于支撑和导向所述管线的支撑导向机构。25.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管线对接座转接板1主要分为管线座转接板和线缆座转接板;当转运对接对象为管线时,管线对接座转接板为管线座转接板;当转运对接对象为线缆时,管线对接座转接板为线缆座转接板;在管线对接座转接板1上设有吊环安装孔,以实现钢丝绳轨道3上的挂钩挂接在吊环上。26.优选地,所述支撑导向机构包括轨道移动平台7、吊挂滑轮8、收缩绳9和挂绳10,所述轨道移动平台7滑动设置在所述钢丝绳轨道3,所述吊挂滑轮8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u型安装壳内,所述吊挂滑轮8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吊挂滑轮8的底部滑动设在所述钢丝绳轨道3上,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后一个所述吊挂滑轮8的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收缩绳9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前一个所述吊挂滑轮8的所述安装壳,最前的所述吊挂滑轮8的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收缩绳9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轨道移动平台7,最后的所述吊挂滑轮8通过所述收缩绳9连接所述壳体6,所述安装壳的底部通过所述挂绳10连接所述管线,所述轨道移动平台7通过吊绳11连接所述管线对接头转接板2,具体在管线对接头转接板2上设有吊绳孔。通过管线绞盘4驱动带有管线的管线对接头转接板2移动,在这工程中伴随人为推动轨道移动平台7,将吊装滑轮8之间的间距拉开,起到支撑管线和保持管线运动的稳定。27.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平台7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钢丝绳轨道3滑动连接的轨道滑轮12,轨道滑轮12的滑轮槽设置在钢丝绳轨道3上。28.优选地,所述轨道移动平台7的相对两侧均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收缩绳9的安装孔13,可实现不同宽度的钢丝绳轨道3;所述轨道移动平台7底部两侧间隔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吊绳11的载荷挂孔14,为实现轨道移动平台7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管线接头。29.优选地,可以根据不同的器件或数量添加或减少强力磁铁10;增加或减少器件的固定数量,避免生产操作过程中对器件的损伤,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合格率。30.优选地,所述挂绳10包括直线段101和圆环段102,所述直线段101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壳,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环段102,所述圆环段102的末端设有挂钩。便于快速固定管线。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钢丝绳轨道3的数量不限定,对应的轨道移动平台7的滑轮组也与之对应。32.(一)、转运动作过程:33.步骤1:铺设钢丝绳轨道首先从钢丝绳绞盘5上牵拉钢丝绳到管线对接座转接板1,再将钢丝绳上的挂钩挂接在管线对接座转接板1上的吊环内,最后张紧钢丝绳轨道3,完成钢丝绳轨道铺设。34.步骤2:管线转运将轨道移动平台7从钢丝绳绞盘5上解锁,推动轨道移动平台7上的把手,使轨道移动平台7带着管线沿钢丝绳轨道3移动,与此同时管线绞盘4转动适应性释放管线,吊挂滑轮8也会逐渐展开,对后端管线进行支撑,当轨道移动平台7运行到位后停止,如图7所示为管线转运对接过程示意图。35.(二)、对接动作过程:36.步骤3:当轨道移动平台7带动管线运动到位后,水管对接过程为:抬起水管接头,将水管接头旋入管线对接座转接板1中的水管座,完成水管对接。电缆对接过程为:抬起电缆对接头转接板,将转接板与电缆座转接板对接,完成电缆对接。37.撤收为该过程的逆过程。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4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