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8 17:33:10     962



测量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1.本发明主要涉及pccp管道安装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背景技术:2.目前,在国内大型地埋管道的安装领域,pccp材质的管道应用比较广泛。pccp管道相对金属管道制造成本较低,并且pccp管道是由钢筒、混凝土等材料分层制作组成,因此其强度和硬度都比较高。pccp管道在安装的时候,不需要焊接,而是通过承插口以承插的方式安装,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在管道插口端面上设置两个橡胶o型圈,通过两个橡胶o型圈,保证对接之后接口之间的密封性。但是,在管道承插口对接安装完成后,不能够确定对接完成后接口处是否严密,为设备以后的运行埋下隐患。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5.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包括橡胶o型圈、水压试验注水孔,所述橡胶o型圈安装于插口钢环外壁o圈安装槽处,所述水压试验注水孔是在插口钢环内壁上加工预留出来的,为内螺纹型式,在进行钢筒内层混凝土加工成型时,提前用螺丝将进水孔堵上,防止混凝土将进水孔堵塞;6.所述插口钢环一侧安装在钢筒内部,且插口钢环和钢筒内部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在钢筒外壁和钢筒与插口钢环连接处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承口钢环一侧安装在钢筒内部,且承口钢环和钢筒外壁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在钢筒内壁和钢筒与承口钢环连接处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在钢筒外层混凝土外壁,另外再覆盖一层外层混凝土保护层。7.进一步的,所述插口钢环外壁处开设有两个o圈安装槽。8.进一步的,所述插口钢环内壁上,在对应两个o圈安装槽中间位置,预留有水压试验注水孔,为水压试验注水用。9.进一步的,所述插口钢环安装完o圈后与承口钢环对接安装,实现pccp管道连接处的密封。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1.本发明的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因本发明采用了水压试验注水孔,可以在初次安装时,在管道通水前,检查橡胶o型圈的严密性,以便发现泄漏点能够及时解决,避免为设备以后的运行埋下隐患。并且,在后续的定期检查维护时,可以通过水压试验注水孔进行判断承插口处是否存在泄漏,简单快捷。12.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13.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14.图中:1、橡胶o型圈;2、水压试验注水孔;3、承口钢环;4、插口钢环;5、钢筒;6、钢筒外层混凝土;7、钢筒内层混凝土;8、外层混凝土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1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16.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包括橡胶o型圈1、水压试验注水孔2,两个橡胶o型圈1安装于插口钢环4外壁处,水压试验注水孔2是在插口钢环4内壁上加工预留出来的,为内螺纹型式,在进行钢筒内层混凝土7加工成型时,提前用螺丝将进水孔堵上,防止混凝土将进水孔堵塞。插口钢环4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且插口钢环4和钢筒5内部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7,在钢筒5外壁和钢筒5与插口钢环4连接处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6,承口钢环3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且承口钢环3和钢筒5外壁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6,在钢筒5外内壁和钢筒5与承口钢环3连接处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7,在钢筒外层混凝土6外壁,另外再覆盖一层外层混凝土保护层8。该设计可以实现pccp管道承插口密封位置的打压试验。17.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两个橡胶o型圈1安装于插口钢环4外壁处,通过安装两个橡胶o型圈1,在进行插口钢环4和承口钢环3对接时,可以实现两段pccp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在插口钢环4内壁上加工预留出来的水压试验注水孔2,通过水压试验注水孔2可以对密封处进行注水打压,检查橡胶o型圈1的安装及密封效果。18.插口钢环4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另一侧预留出来,并且在插口钢环4外壁表面上加工出两道o圈安装槽,便于橡胶o型圈1的安装,另外可以实现和承口钢环3对接安装。在插口钢环4和钢筒5内部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7,可以提高插口钢环4和钢筒5的连接强度以及管道整体强度。19.承口钢环3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另一侧预留出来,可以和插口钢环4对接安装。在承口钢环3和钢筒5外壁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6,以提高承口钢环3和钢筒5的连接强度以及管道整体强度。20.钢筒外层混凝土6外壁处,另外再覆盖一层外层混凝土保护层8,进一步提高pccp管道的整体强度。21.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设备停运或者怀疑有泄漏需要检查维护时,只需进入到管道内部,将水压试验注水孔2封堵螺丝拆下,利用水压试验专用工具,进行注水打压,方便维修人员的后续检查维修。22.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23.首先,将两个橡胶o型圈1安装于插口钢环4外壁处,通过安装两个橡胶o型圈1,在进行插口钢环4和承口钢环3对接时,可以实现两段pccp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在插口钢环4内壁上加工预留出来的水压试验注水孔2,通过水压试验注水孔2可以对密封处进行注水打压,检查橡胶o型圈1的安装及密封效果,然后将插口钢环4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另一侧预留出来,并且在插口钢环4外壁表面上加工出两道o圈安装槽,便于橡胶o型圈1的安装,另外可以实现和承口钢环3对接安装,在插口钢环4和钢筒5内部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7,可以提高插口钢环4和钢筒5的连接强度以及管道整体强度,承口钢环3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另一侧预留出来,可以和插口钢环4对接安装,在承口钢环3和钢筒5外壁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6,以提高承口钢环3和钢筒5的连接强度以及管道整体强度,钢筒外层混凝土6外壁处,另外再覆盖一层外层混凝土保护层8,进一步提高pccp管道的整体强度,在设备停运或者怀疑有泄漏需要检查维护时,只需进入到管道内部,将水压试验注水孔2封堵螺丝拆下,利用水压试验专用工具,进行注水打压,方便维修人员的后续检查维修。24.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技术特征:1.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包括橡胶o型圈(1)、水压试验注水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o型圈1安装于插口钢环(4)外壁o圈安装槽处,所述水压试验注水孔(2)是在插口钢环(4)内壁上加工预留出来的,为内螺纹型式,在进行钢筒内层混凝土加工成型时,提前用螺丝将进水孔堵上,防止混凝土将进水孔堵塞;所述插口钢环(4)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且插口钢环(4)和钢筒(5)内部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7),在钢筒(5)外壁和钢筒(5)与插口钢环(4)连接处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6),承口钢环(3)一侧安装在钢筒(5)内部,且承口钢环(3)和钢筒(5)外壁均覆盖有钢筒外层混凝土(6),在钢筒(5)内壁和钢筒(5)与承口钢环(3)连接处均覆盖有钢筒内层混凝土(7),在钢筒外层混凝土(6)外壁,另外再覆盖一层外层混凝土保护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钢环(4)外壁处开设有两个o圈安装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钢环(4)内壁上,在对应两个o圈安装槽中间位置,预留有水压试验注水孔(2),为水压试验注水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钢环(4)安装完o圈后与承口钢环(3)对接安装,实现pccp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CP管道水压试验装置,包括橡胶O型圈、水压试验注水孔,所述橡胶O型圈安装于插口钢环外壁O圈安装槽处,所述水压试验注水孔是在插口钢环内壁上加工预留出来的,为内螺纹型式,在进行钢筒内层混凝土加工成型时,提前用螺丝将进水孔堵上,防止混凝土将进水孔堵塞,因本发明采用了水压试验注水孔,可以在初次安装时,在管道通水前,检查橡胶O型圈的严密性,以便发现泄漏点能够及时解决,避免为设备以后的运行埋下隐患。并且,在后续的定期检查维护时,可以通过水压试验注水孔进行判断承插口处是否存在泄漏,简单快捷。简单快捷。简单快捷。技术研发人员:杨顺超 钟声 郝建宽 丛述广 蒋立军 郑全 冯军文 郑雄伟 宋圣杰 孙彦昌 李野 马忠南 肖永国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大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3.24技术公布日:2023/6/27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