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尾翼结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0-29 07:56:18     471



自行车,非机动车装置制造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翼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翼结构以及车辆。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汽车尾部因高速行驶会受到空气带来的升力,为此通常会在汽车尾部安装一个尾翼,来阻挡从车顶冲下来的气流并将其转换成向下压的作用力,降低汽车尾部的升力,能够提升汽车的运动感和高级感。在尾翼安装的时候,通常需要在尾翼上打孔以实现尾翼和汽车尾部的固定,使得尾翼和汽车尾部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佳,容易产生风噪和漏水问题。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翼结构以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尾翼密封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尾翼结构,所述尾翼结构包括尾翼本体,所述尾翼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尾翼本体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身抵接,所述第一密封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避让孔。5.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孔的孔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6.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设有多个,每一所述安装孔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尾翼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尾翼本体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身抵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呈环状而形成一包围空间,至少部分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包围空间内。7.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包围空间连通以形成第一排水通道。8.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的多个包围空间彼此独立不重合,多个所述安装孔分设于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的包围空间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第二排水通道。9.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部沿所述尾翼本体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所述尾翼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尾翼侧板,所述尾翼侧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第三排水通道。10.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排水通道处,所述尾翼本体朝向地面的一侧朝靠近所述尾翼本体背离地面的一侧凹陷。11.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材质为pu、橡胶和塑料中的任意一种。12.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粘接于所述尾翼本体。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尾部的尾翼结构,所述尾翼结构为以上描述的尾翼结构。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利用在尾翼本体上设置的安装孔,能够通过螺栓或螺杆,简单方便的将尾翼本体固定在车身上,实现尾翼本体和车身的固定连接。尾翼本体和车身在装配完成后,由于螺栓或螺杆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在车辆行使过程中,一方面很容易产生风噪,影响驾乘人员的驾车体验;另一方面雨水容易从安装孔进入车内,造成漏水或腐蚀。为此,设置了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设置在安装孔的边缘,且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避让孔,与安装孔配合的螺栓或螺杆从避让孔中穿过,而第一密封部的一端与尾翼本体连接,另一端可以抵接在车身的尾部,如此相当于在安装孔的外部形成一个连接尾翼本体和车身的围挡结构,使得尾翼本体和车身可以密封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尾翼本体或车身上的雨水从安装孔的间隙处流入车内,进而防止风噪或漏水问题。附图说明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尾翼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18.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19.附图标号说明:2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尾翼本体20第一密封部30第二密封部31开口40第二排水通道50第三排水通道60尾翼侧板ꢀꢀ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2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26.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27.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车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车辆感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nvh性能和节能减排逐渐被汽车行业重视起来。为了克服汽车汽车高速行驶时车辆尾部受到的空气带来的升力,在汽车的尾部配置尾翼越来越常见。尾翼一般安装在行李箱的钣金上,为了实现尾翼和行李箱的固定,尾翼和行李箱的钣金上往往会开一些安装孔。然而,安装孔的设置降低了尾翼和车身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也容易产生风噪和漏水问题。2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尾翼结构,在安装孔的边缘设置了第一密封部,通过第一密封部连接尾翼本体和车身,而且在第一密封部上还设置了与安装孔对应的避让孔,不会对螺栓造成干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部环绕安装孔设置,通过第一密封部与尾翼本体、第一密封部与车身的抵接,可以提高尾翼本体与车身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将雨水阻挡在第一密封部背离安装孔的一侧,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安装孔而产生漏水问题。29.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3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尾翼结构,尾翼结构包括尾翼本体10,尾翼本体10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部20,第一密封部20的一端与尾翼本体1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身抵接,第一密封部20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避让孔。31.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在尾翼本体10上设置的安装孔,能够通过螺栓或螺杆,简单方便的将尾翼本体10固定在车身上,实现尾翼本体10和车身的固定连接。尾翼本体10和车身在装配完成后,由于螺栓或螺杆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在车辆行使过程中,一方面很容易产生风噪,影响驾乘人员的驾车体验;另一方面雨水容易从安装孔进入车内,造成漏水或腐蚀。为此,设置了第一密封部20,第一密封部20设置在安装孔的边缘,且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避让孔,与安装孔配合的螺栓或螺杆从避让孔中穿过,而第一密封部20的一端与尾翼本体10连接,另一端可以抵接在车身的尾部,如此相当于在安装孔的外部形成一个连接尾翼本体10和车身的围挡结构,使得尾翼本体10和车身可以密封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尾翼本体10或车身上的雨水从安装孔的间隙处流入车内,进而防止风噪或漏水问题。32.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尾翼结构安装在汽车的尾部,主要用于平衡车尾,降低汽车尾部的升力。尾翼结构包括尾翼本体10和设置在尾翼本体10两侧的尾翼侧板60,尾翼本体10上设置了安装孔,并配合螺栓或螺杆固定在车身的尾部。在通过螺栓将尾翼本体10和车身装配完成后,尾翼本体10与车身之间、安装孔的内壁与螺栓之间一般都会存在间隙,造成尾翼结构和车身之间的密封性不佳,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时候,气流会从间隙中流过,从而产生风噪。同时,在雨雪等恶劣环境中,雨雪可能会从安装孔的间隙中进入车内,从而产生漏水,或对车体造成腐蚀。为此,设置了第一密封部20。第一密封部20设置在尾翼本体10和车身之间,可以用来封堵尾翼本体10和车身之间的间隙,提高尾翼本体10和车身的密封连接效果。优选的,第一密封部20的一端与尾翼本体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身抵接,如此在通过螺栓固定尾翼本体10和车身的时候,通过螺栓的锁紧,第一密封部20会逐渐与车身抵接,实现尾翼本体10与车身本体的密封连接。而且,第一密封部20设置在安装孔的边缘,且设置与安装孔对应的避让孔,用于供螺栓或螺杆穿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部20是环绕安装孔一圈设置的,中部形成避让孔,如此可以对安装孔形成包围,即在安装孔的外部形成对雨水的阻挡结构,避免雨水或雪水进入安装孔,防止漏水或对车体的腐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20的材质可以为pu、橡胶和塑料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定。第一密封部20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与尾翼本体10固定,也可以与尾翼本体10一体成型,在此不做限定。33.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避让孔的孔径等于或小于安装孔的孔径。也就是说,避让孔的孔径可以等于安装孔的孔径,也可以小于安装孔的孔径,如此设置,使得螺栓或螺杆与避让孔过盈配合,第一密封部20也会对安装孔产生一定的干涉,可以封堵螺栓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尾翼本体10和车身连接的密封性,进而降低风噪或避免漏水。34.进一步的,参照图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孔设有多个,每一安装孔对应设有一第一密封部20,尾翼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部30,第二密封部30的一端与尾翼本体1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身抵接,第二密封部30呈环状而形成一包围空间,至少部分安装孔位于包围空间内。35.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尾翼本体10和车身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安装孔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安装孔可以沿尾翼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可以在多个位置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固定,提高尾翼本体10和车身之间的牢固连接。优选的,第一密封部20的设置数量与安装孔的数量一致,即每一安装孔对应设置一第一密封部20,如此可以提高每一安装孔处的密封性。随着长时间的使用,第一密封部20可能会失效,对密封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二密封部30,第二密封部30为环状,可以是圆环,也可以是方形环,还可以是其它不规则形状的环状。第二密封部30设置在尾翼本体10和车身之间,即第二密封部30的一端与尾翼本体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身抵接,至少部分安装孔(也可以是第一密封部20)位于第二密封部30的包围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密封部20背离安装孔的一侧设置了第二密封部30,如此可以通过第二密封部30形成对雨水的阻挡结构,即使第一密封部20失效,但由于第二密封部30的设置,雨水或雪水会被阻挡在第二密封部30背离第一密封部20的一侧,从而避免雨水或雪水流向安装孔,防止漏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30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在此不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30的材质可以为pu、橡胶和塑料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密封部30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与尾翼本体10固定,也可以与尾翼本体10一体成型,在此亦不做限定。36.进一步的,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30上设有开口31,开口31与包围空间连通以形成第一排水通道。为避免意外进入第一密封部20和第二密封部30之间的雨水无法排出,在第二密封部30上设置了开口31,开口31连通包围空间和外部环境,使得第一密封部20和第二密封部30之间的雨水可以经开口31流出,从而防止雨水在第一密封部20和第二密封部30之间积聚而产生漏水。在本实施例中,开口31可以设置一个,如此可以简化工艺的复杂性,提高车身和尾翼本体10之间的密封性;开口31也可以设置多个,如此可以将第一密封部20和第二密封部30之间的雨水及时快速的排出。37.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30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密封部30形成的多个包围空间彼此独立不重合,多个安装孔分设于多个第二密封部30形成的包围空间内,相邻两个第二密封部30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第二排水通道40。38.在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密封部30设有多个,即至少设有两个。多个第二密封部30的设置,形成了多个独立不重合的包围空间,每一个包围空间内至少有一个安装孔。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安装孔分布在不同的包围空间内,可以是平均分布,也可以是不平均分布,在此不做限定。尾翼本体10与车身装配完成后,因尾翼本体10的限制,车身上的雨水不方便流动。为此,将相邻的两个第二密封部30间隔设置,利用相邻两个第二密封部30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排水通道40,以供雨水流动,从而方便的进行排水。39.进一步的,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密封部30沿尾翼本体10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尾翼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尾翼侧板60,尾翼侧板60与相邻的第二密封部30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第三排水通道50。如此设置,使得尾翼侧板60与相邻的第二密封部30之间间隔设置而形成第三排水通道50,雨水可以从第三排水通道50流过,进一步提高排水的及时性。40.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排水通道40处,尾翼本体10朝向地面的一侧朝靠近尾翼本体10背离地面的一侧凹陷。如此设置,增加了尾翼本体10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三排水通道50的截面面积变大,增加了排水流量,进一步提高排水的及时性。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的尾翼结构。具体的,尾翼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