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背景技术:2.混凝土试块模具,是用于测试本次送来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用于证明施工单位所用混凝土是合格的,质量有保证的,并且是需要留样保存28天,是甲方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工程质量的把控也越来越严格,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寿命和使用功能,增加工程维护量,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给使用单位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当前每层需要留置的同样试块和标养试块越来越多,对于试模模具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了。3.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大多还是塑料试模,但塑料试模存在易破损、易变形、重复使用率低等问题,不仅仅会造成成本增加且试块成型后质量较差,存在缺棱少角的情况,而且还会导致试块试验过程中出现数据不准确情况,影响工程质量。为此需要研发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来解决此项问题,达到保障混凝土试块质量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建筑主体施工时,每层需要留置的混凝土同样试块和标养试块较多,而目前市面上大多为塑料试模,塑料试模容易破损、变形等,容易导致试块破损,出现试验时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解决了在建筑主体施工时对于留样的混凝土试块由于模具破损、变形等,导致试块存在缺棱少角的技术问题。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限位柱,底座和限位柱连接为一个整体,底座上活动设有内隔板和外隔板,内隔板设在外隔板之间,外隔板与把手相连接,每个限位柱的内侧与外隔板相接触。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垂直固定在底座上,限位柱均匀的分布在底座的四角以及侧部,其中底座的四角分别固定两块限位柱,外隔板设置在两块限位柱之间。7.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采用横截面积为正方形的方钢,把手与外隔板固定连接。8.进一步地,所述内隔板和外隔板的底部均与底座相适配。9.进一步地,所述内隔板和外隔板通过固定连接构成整体设置在底座上,外隔板呈竖向对称分布,内隔板在外隔板之间呈横向分布且间距相同。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中部的限位柱通过搭扣与外隔板相连接,搭扣采用无锁孔搭扣,无锁孔搭扣的两边分别固定在限位柱和外隔板上。11.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结构简单,造价较低,还可多次使用,可有效解决塑料试模导致的模块变形、破损、不成型等情况以及塑料试模使用率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整体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拆除,试块成型质量好,无缺棱少角的情况,避免试块试验过程中出现数据不准确情况,降低工程的质量风险。附图说明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立面图。15.图中,1为底座,2为限位柱,3为把手,4为内隔板,5为外隔板,6为搭扣。具体实施方式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1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限位柱2,底座1和限位柱2连接为一个整体,底座1用于支撑限位柱2和隔板,所述隔板包括内隔板4和外隔板5。底座1上活动设有内隔板4和外隔板5,内隔板4设在外隔板5之间,内隔板4、外隔板5和底座1组成的空间用于承载试块。且外隔板5与把手3相连接,把手3方便抬起隔板,每个限位柱2的内侧与外隔板5相接触,装置整体采用特制钢试模技术,重复使用率高,试块成型质量好。18.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柱2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限位柱2均匀的分布在底座1的四角以及侧部,限位柱2用于限位隔板,保证隔板的稳定性,其中底座1的四角分别固定两块限位柱2,外隔板5设置在两块限位柱2之间,由于振捣混凝土时会产生冲击力,所以限位柱2是起到限制外隔板5由于冲击力产生位移,防止内部的混凝土试块出现不均匀的情况。19.如图2所示,所述把手3采用横截面积为正方形的方钢,把手3通过固定与外隔板5固定连接,方便实施者在混凝土试块成型以后将模具抽取出来,方便操作,使用便捷,防止试块成型后,拆除不出来,成为废弃试模。20.进一步地,所述内隔板4和外隔板5的底部均与底座1相适配,试模尺寸必须保持一致,方便在成型后进行试验时,试模不会存在由于尺寸原因导致的试验数据出现误差。21.优选地,所述内隔板4和外隔板5通过固定连接构成整体设置在底座1上,外隔板5呈竖向对称分布,内隔板4在外隔板5之间呈横向分布且间距相同,底座1、内隔板4和外隔板5构成得到封闭结构可有效防止混凝土乱渗,导致不同型号的混凝土掺和在一块,影响模块最终的强度试验。同时内隔板4和外隔板5采用高强度钢板,整体强度和刚度好,模具不容易出现变形,混凝土试块也不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2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中部的限位柱2通过搭扣6与外隔板5相连接,搭扣6采用无锁孔搭扣,无锁孔搭扣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柱2和外隔板5上,将混凝土放入模具后,要将混凝土振捣均匀,外侧增加搭扣6,可有效将底座1和外隔板5进行固定,防止出现混凝土坍塌不成型的情况。23.将混凝土放入模具后,要将混凝土振捣均匀,外侧增加无锁孔搭扣,可有效将底座1和外隔板5进行固定,防止出现混凝土坍塌不成型的情况。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技术特征:1.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限位柱(2),底座(1)和限位柱(2)连接为一个整体,底座(1)上活动设有内隔板(4)和外隔板(5),内隔板(4)设在外隔板(5)之间,外隔板(5)与把手(3)相连接,每个限位柱(2)的内侧与外隔板(5)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试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2)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限位柱(2)均匀地分布在底座(1)的四角以及侧部,其中底座(1)的四角分别固定两块限位柱(2),外隔板(5)设置在两块限位柱(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拆卸试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采用横截面积为正方形的方钢,把手(3)与外隔板(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试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4)和外隔板(5)的底部均与底座(1)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试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4)和外隔板(5)通过固定连接构成整体设置在底座(1)上,外隔板(5)呈竖向对称分布,内隔板(4)在外隔板(5)之间呈横向分布且间距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试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的限位柱(2)通过搭扣(6)与外隔板(5)相连接,搭扣(6)采用无锁孔搭扣,无锁孔搭扣的两边分别固定在限位柱(2)和外隔板(5)上。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用以解决当前建筑主体施工阶段,混凝土标号较多、方量较大,每层需要留置的同样试块和标养试块较多,但目前市面上大多还是塑料试模,塑料试模存在易破损、易变形、重复使用率低、环境污染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限位柱,底座和限位柱连接为一个整体,底座上活动设有内隔板和外隔板,内隔板设在外隔板之间,外隔板与把手相连接,每个限位柱与外隔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重复使用率高,节约成本,还可避免造成浪费;整体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拆除,试块成型质量好,无缺棱少角的情况,避免试块试验过程中出现数据不准确情况,降低混凝土试块的质量风险。量风险。量风险。技术研发人员:张荣朋 张如意 李明辉 袁坤 徐昂昂 吴海涛 仇磊涛 孔德超 王家宝 高文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2.04.26技术公布日:2022/9/29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可拆卸试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30 18:55:13
970
关键词: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专利技术
- 下一篇: 一种电气控制的变频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上一篇: 一种带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双锥干燥器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