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可移动的泵管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30 17:56:02     859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泵管。背景技术: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建筑高度越发高大,混凝土泵车臂长已不满足现场需求,所以用混凝土浇筑地上的时候就换成了应用混凝土地泵进行浇筑,而接管移管就成为了最为繁琐并且影响浇筑速度的重要原因,对工期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泵管需要过多的人工移动,浪费劳动力,接管时间过长,影响工期。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泵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泵管需要过多的人工移动,浪费劳动力,接管时间过长,影响工期的问题。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包括泵管、三角支架和履带,所述泵管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下端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下端设置有履带,所述履带内侧两端均设置有轮轴。5.优选的,所述液压装置为可升降式液压装置。6.优选的,所述泵管内侧设置有泵管壁。7.优选的,所述三角支架上端内侧设置有凹槽,且三角支架与泵管适配。8.优选的,所述三角支架下端中部与液压装置顶部固定连接。9.优选的,所述轮轴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履带内侧两端,所述轮轴与履带传动连接。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1.1、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混凝土地泵进行浇筑的情况,泵管的架设以及泵送过程中的转移则只能用人工进行,实现了泵管的便携式移动,以及快速准确连接,从而节省现场的劳动力,减少工人用量,减少泵送时间,加快工期。12.2、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省了工人的时间,加快工期,而且减少工人的用量,节约成本,另外对于工人的力量要求降低,实现了泵管的快速连接,使得现场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了保障。附图说明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主视图;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左视图;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俯视图;17.图中:1、泵管;2、泵管壁;3、三角支架;4、转轴;5、液压装置;6、轮轴;7、履带。具体实施方式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包括泵管1、三角支架3和履带7,泵管1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3,三角支架3下端中部设置有转轴4,选用现场应用的常规泵管1,在底部安装三角支架3,三角支架3将重量传递至转轴4,实现360度自由旋转,从而增加便捷性,转轴4下端设置有液压装置5,转轴4将重量传递至可升降式液压装置5,从而准确的调节高度,实现更加便捷的进行接管,液压装置5下端设置有履带7,履带7内侧两端均设置有轮轴6,液压装置5将重量传递至轮轴6,轮轴6连接履带7,从而实现泵管1在钢筋上自由移动。20.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液压装置5为可升降式液压装置,液压装置5将重量传递至轮轴6,轮轴6连接履带7,从而实现泵管1在钢筋上自由移动,泵管1内侧设置有泵管壁2,三角支架3上端内侧设置有凹槽,且三角支架3与泵管1适配,三角支架3将重量传递至转轴4,实现360度自由旋转,从而增加便捷性,三角支架3下端中部与液压装置5顶部固定连接,轮轴6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履带7内侧两端,轮轴6与履带7传动连接,轮轴6连接履带7,从而实现泵管1在钢筋上自由移动。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选用现场应用的常规泵管1,在底部安装三角支架3,三角支架3将重量传递至转轴4,实现360度自由旋转,从而增加便捷性,转轴4将重量传递至可升降式液压装置5,从而准确的调节高度,实现更加便捷的进行接管,液压装置5将重量传递至轮轴6,轮轴6连接履带7,从而实现泵管1在钢筋上自由移动。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技术特征:1.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包括泵管(1)、三角支架(3)和履带(7),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管(1)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3),所述三角支架(3)下端中部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下端设置有液压装置(5),所述液压装置(5)下端设置有履带(7),所述履带(7)内侧两端均设置有轮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装置(5)为可升降式液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管(1)内侧设置有泵管壁(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架(3)上端内侧设置有凹槽,且三角支架(3)与泵管(1)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架(3)下端中部与液压装置(5)顶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6)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履带(7)内侧两端,所述轮轴(6)与履带(7)传动连接。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泵管,包括泵管、三角支架和履带,所述泵管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下端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下端设置有履带,所述履带内侧两端均设置有轮轴,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混凝土地泵进行浇筑的情况,泵管的架设以及泵送过程中的转移则只能用人工进行,实现了泵管的便携式移动,以及快速准确连接,从而节省现场的劳动力,减少工人用量,减少泵送时间,加快工期,不仅节省了工人的时间,加快工期,而且减少工人的用量,节约成本,另外对于工人的力量要求降低,实现了泵管的快速连接,使得现场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了保障。使得现场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了保障。使得现场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了保障。技术研发人员:刘琳娜 任合仕 田昆 李荣朋 季本鑫 付丙阳 何国徽 赵秀敏 徐国伟 金柏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1.12.07技术公布日:2022/9/29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