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30 17:45:40     791



环保节能,再生,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背景技术:2.在污泥干化过程中,污泥中的水份需加热至一定温度,才可蒸发。尤其在寒冷的季节或地区,污泥在干化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给污泥预热。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4.一种污泥管道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两个管板,将外壳分隔成三个腔室,三个腔室分别为进泥室、预热室、出泥室,所述预热室位于进泥室与出泥室之间,所述预热室内安装有若干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均分别穿过两个管板伸入进泥室与出泥室内并与两个管板固定连接,连通进泥室与出泥室,所述进泥室上设置有进泥口,所述出泥室上设置有出泥口,所述预热室上设置有介质进口、介质出口;5.污泥由进泥口进入进泥室,再通过换热管进入出泥室,最后由出泥口排出,介质由介质进口进、由介质出口出,于预热室内,污泥与介质热交换,预热污泥。6.所述进泥室、预热室、出泥室并排,所述进泥口与出泥口相对,所述换热管为直管。7.所述外壳由左封头、筒体、右封头组合连接而成,两个管板左右分布,所述进泥室由左封头、左管板构成,所述预热室由筒体、左管板、右管板构成,所述出泥室由右封头、右管板构成。8.所述预热室内还安装有若干折流板,所有折柳板并排交错,在预热室内形成s形流道,所述流道两端分别连接介质进口、介质出口;所有折流板共同支撑固定所有换热管。9.所述进泥室内安装有有防冲挡板,所述防冲挡板正对进泥口。10.每个换热管上间隔缩径和/或每个换热管内均安装有扰流子。11.所述外壳支撑并固定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脚上。12.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所述干化系统包括污泥干化机;上述污泥管道加热器安装在与污泥干化机相连的污泥管道上,所述污泥管道共两段,第一段污泥管道的出口连接加热器的进泥口,第二段污泥管道的进口连接加热器的出泥口,第二段污泥管道的出口连接污泥干化的进泥口。13.所述干化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污泥干化机连接换热器并通过换热器连接加热器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14.通过换热器以污泥干化机产生的废弃热风作为热源加热水,通过加热器以热水作为热源预热污泥。15.所述污泥干化机为蒸气型,其分别连接加热器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通过加热器以污泥干化机产生的冷凝蒸汽为热源预热污泥;16.或所述污泥干化机为热泵型,其分别连接加热器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通过加热器以污泥干化机产生的热油为热源预热污泥。17.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污泥管道加热装置在污泥进入干化机前,先给污泥预热,可降低整个干化系统能耗,同时也缩短了污泥干化周期;并设计回收利用干化机的热量,用于预热污泥,进一步提高整个干化系统热利用,降低能耗。附图说明18.图1是干化系统结构示意图。19.图2是加热器局部剖视图。20.图中污泥干化机1、第一段污泥管道2、加热器3、进泥口3-1、出泥口3-2、介质进口3-3、介质出口3-4、换热管3-5、左封头3-6、筒体3-7、右封头3-8、左管板3-9、右管板3-10、折流板3-11、支架3-12。具体实施方式21.如图1-2所示,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所述干化系统包括污泥干化机1;第一段污泥管道2的出口连接加热器3的进泥口3-1,第二段污泥管道4的进口连接加热器3的出泥口3-2,第二段污泥管道4的出口连接污泥干化1的进泥口,所述干化系统还包括换热器5,所述污泥干化机1连接换热器5并通过换热器5连接加热器3的介质进口3-3、介质出口3-4;22.所述污泥管道加热器3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两个管板,将外壳分隔成三个腔室,三个腔室分别为进泥室、预热室、出泥室,所述预热室位于进泥室与出泥室之间,所述预热室内安装有若干换热管3-5,每个换热管3-5的两端均分别穿过两个管板伸入进泥室与出泥室内并与两个管板固定连接,连通进泥室与出泥室,所述进泥室上设置有进泥口3-1,所述出泥室上设置有出泥口3-2,所述预热室上设置有介质进口3-3、介质出口3-4;所述进泥室、预热室、出泥室并排,所述进泥口3-1与出泥口3-2相对,所述换热管3-5为直管;所述外壳由左封头3-6、筒体3-7、右封头3-8组合连接而成,两个管板左右分布,所述进泥室由左封头3-6、左管板3-9构成,所述预热室由筒体3-7、左管板3-9、右管板3-10构成,所述出泥室由右封头3-8、右管板3-10构成;所述预热室内还安装有若干折流板3-11,所有折柳板3-11并排交错,在预热室内形成s形流道,所述流道两端分别连接介质进口3-3、介质出口3-4;所有折流板3-11共同支撑固定所有换热管3-5;所述外壳支撑并固定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脚上。2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技术特征:1.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所述干化系统包括污泥干化机;其特征在于,一污泥管道加热器安装在与污泥干化机相连的污泥管道上,所述污泥管道共两段,第一段污泥管道的出口连接加热器的进泥口,第二段污泥管道的进口连接加热器的出泥口,第二段污泥管道的出口连接污泥干化的进泥口;所述污泥管道加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两个管板,将外壳分隔成三个腔室,三个腔室分别为进泥室、预热室、出泥室,所述预热室位于进泥室与出泥室之间,所述预热室内安装有若干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均分别穿过两个管板伸入进泥室与出泥室内并与两个管板固定连接,连通进泥室与出泥室,所述进泥室上设置有进泥口,所述出泥室上设置有出泥口,所述预热室上设置有介质进口、介质出口;污泥由进泥口进入进泥室,再通过换热管进入出泥室,最后由出泥口排出,介质由介质进口进、由介质出口出,于预热室内,污泥与介质热交换,预热污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室、预热室、出泥室并排,所述进泥口与出泥口相对,所述换热管为直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左封头、筒体、右封头组合连接而成,两个管板左右分布,所述进泥室由左封头、左管板构成,所述预热室由筒体、左管板、右管板构成,所述出泥室由右封头、右管板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室内还安装有若干折流板,所有折柳板并排交错,在预热室内形成s形流道,所述流道两端分别连接介质进口、介质出口;所有折流板共同支撑固定所有换热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室内安装有防冲挡板,所述防冲挡板正对进泥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管上间隔缩径和/或每个换热管内均安装有扰流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支撑并固定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脚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污泥干化机连接换热器并通过换热器连接加热器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通过换热器以污泥干化机产生的废弃热风作为热源加热水,通过加热器以热水作为热源预热污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机为蒸气型,其分别连接加热器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通过加热器以污泥干化机产生的冷凝蒸汽为热源预热污泥;或所述污泥干化机为热泵型,其分别连接加热器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通过加热器以污泥干化机产生的热油为热源预热污泥。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化余热回收预加热污泥干化系统,所述加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两个管板,将外壳分隔成三个腔室,三个腔室分别为进泥室、预热室、出泥室,所述预热室位于进泥室与出泥室之间,所述预热室内安装有若干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均分别穿过两个管板伸入进泥室与出泥室内并与两个管板固定连接,连通进泥室与出泥室,所述进泥室上设置有进泥口,所述出泥室上设置有出泥口,所述预热室上设置有介质进口、介质出口。介质出口。介质出口。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国 钱兵 吴明光 蔡张林 郭宇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爱可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1.10.26技术公布日:2022/9/29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