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膜料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27 23:05:31     232



包装,储藏,运输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膜料压合装置。背景技术:2.在许多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压合方式将离型膜或其他两种不同的膜料压合成一卷料。但是现有的压合过程中,需要对薄膜张力进行检测,以判断版距是否稳定,张力检测不稳定时需要靠人工调整放卷张力的大小来控制张力稳定性,进而以达到控制整卷薄膜压合保持稳定,此外现有的压合装置中存在压合不紧密的问题,特别是在压合过程中,压合间隙过大不均也容易导致的不良率高,而且在压合准备阶段时很不方便,待压合的两种料卷无法轻易张紧在压合装置上。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膜料压合装置,能够对膜张力进行调整,提高膜压的质量。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料压合装置,包括基座、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送料组件、第二送料组件、压合组件、收料组件、第一调节张紧辊、第二调节张紧辊和第三调节张紧辊;所述第一调节张紧辊设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和所述压合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调节张紧辊设于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和所述压合组件之间;所述第三调节张紧辊设于所述收料组件和所述压合组件之间。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张力传感器、第二张力传感器、第三张力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和所述第一调节张紧辊之间;所述第二张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张紧辊之间;所述第三张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调节张紧辊和所述收料组件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所述第二送料组件、所述收料组件、所述压合组件、所述第一调节张紧辊、所述第二调节张紧辊、所述第三调节张紧辊、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张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张力传感器电性连接。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张紧辊包括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正对着所述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二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盘上;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盘上,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盘上;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盘上,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盘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盘上,且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传动连接。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垫。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张紧辊、所述第二调节张紧辊及所述第三调节张紧辊的结构相同。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第一放卷辊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放卷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放卷辊传动连接。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第二放卷辊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放卷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放卷辊传动连接。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收卷辊和第四驱动件,所述收卷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四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收卷辊传动连接。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电缸、导向架、滑块、第五驱动件、上压合辊和下压合辊;所述电缸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导向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块固定于所述电缸上且与所述导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滑块上;所述上压合辊与所述第五驱动件传动连接且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下压合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上压合辊的下方。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配合第一调节张紧辊、第二调节张紧辊,可以对第一送料组件和第二送料组件输出的膜料的牵引力进行调整,以使两种膜料保持相同的速度输入到压合组件进行压合,可以提升膜料压合的均匀性和质量;同时配合第三调节张紧辊,使压合后的膜料的牵引力也可以与压合之前的牵引力保持相同,则可以使膜料的压合过程保持稳定,提升了膜料压合的质量。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料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7.图2为图1示出的膜料压合装置的第一调节张紧辊的结构示意图;18.图3为图2示出的第一调节张紧辊与第一膜料连接时的状态示意图。19.附图标记:基座100、第一送料组件200、第一放卷辊210、第二驱动件220、第二送料组件300、第二放卷辊310、第三驱动件320、压合组件400、电缸410、导向架420、第五驱动件430、上压合辊440、下压合辊450、收料组件500、收卷辊510、第四驱动件520、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一固定盘610、第二固定盘620、第一转盘630、第二转盘640、第一转轴650、第二转轴660、第一驱动件67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第三调节张紧辊800、第一张力传感器900、第二张力传感器1000、第三张力传感器1100、第一膜料1200、第二膜料1300、第四膜料1400。具体实施方式2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21.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22.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23.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24.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料压合装置,包括基座100、及设于基座100上的第一送料组件200、第二送料组件300、压合组件400、收料组件500、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和第三调节张紧辊800;第一调节张紧辊600设于第一送料组件200和压合组件400之间;第二调节张紧辊700设于第二送料组件300和压合组件400之间;第三调节张紧辊800设于收料组件500和压合组件400之间。25.工作原理:第一送料组件200用于输送第一膜料1200,且第一膜料1200穿过第一调节张紧辊600后进入压合组件400,第二送料组件300用于输送第二膜料1300,且第二膜料1300穿过第二调节张紧辊700后进入压合组件400,第一膜料1200和第二膜料1300经过压合后形成第三膜料1400,并穿过第三调节张紧辊800后,再由收料组件500进行收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转动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及第三调节张紧辊800,可以分别改变第一膜料1200、第二膜料1300和第三膜料1400的牵引力,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以及第三调节张紧辊800的角度,以使第一膜料1200、第二膜料1300及第三膜料1400在传输和压合过程中保持相同的张力,则可以使第一膜料1200和第二膜料1300准确对合,并提升了压合后的第三膜料1400的质量。26.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张紧辊600包括第一固定盘610、第二固定盘620、第一转盘630、第二转盘640、第一转轴650、第二转轴660、第一驱动件670;第一固定盘610固定于基座100上;第二固定盘620固定于基座100上且正对着第一固定盘610;第一转盘630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盘610上;第二转盘640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盘620上;第一转轴65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盘630上,第一转轴65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盘640上;第二转轴66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盘630上,第二转轴66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盘640上;第一驱动件670固定于第一固定盘610上,且驱动端与第一固定盘610传动连接。其中,参照图3,第一膜料1200与第一转轴650的侧面抵接并从第一转轴650一侧并穿过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之间,最后与第二转轴660抵接并从第二转轴660送出,当需要改变膜料的张紧力时,可以转动第一转盘630或第二转盘640,则可以同步带动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转动,进而可以调整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的所在平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配合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之间的作用,则可以改变第一膜料1200在传输过程中的张紧力,进而可以使第一膜料1200传输过程保持稳定,以确保第一膜料1200可以稳定地输入到压合组件400中。27.在确定好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的位置后,则需要锁定第一转盘630或第二转盘640,使其中一个转盘不能转动,则可以使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在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则在第一膜料1200传输过程中,使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仅能实现自转的转动。其中,实现能够锁定第一转盘630或第二转盘640不能转动的方案,可以采用常规锁合结构,如插销结构,则可以对第一转盘630或第二转盘640进行锁定,或是配合常规的驱动件,如电机自身的锁止结构,也可以对第一转盘630或第二转盘640进行锁定,具体的锁止原理属于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此次则不再进行详细的讲述。如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670的驱动端与第一转盘630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670可以采用电机的结构,当第一驱动件670不启动时,则可以锁止第一转盘630转动,仅在第一驱动件670启动时,第一转盘630才能够转动。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位于第一转盘630的同一直径的方向上。使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在第一转盘630的同一直径的方向上,可以使第一膜料1200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完全与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的表面贴合,配合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与第一转盘630及第二转盘64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膜料1200传输时,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会同步转动,进而可以使第一膜料1200的滑动助力更小,即降低摩擦,使第一膜料1200能够顺利完成传送。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650和第二转轴660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垫。设置橡胶垫,能够降低第一膜料1200与第一转轴650或第二转轴660之间的摩擦,进而可以避免第一膜料1200出现损坏。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及第三调节张紧辊800的结构相同。同样,第二调节张紧辊700和第三调节张紧辊800的结构与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的结构相同,进而可以分别调整第二膜料1300以及第三膜料1400在传输过程中的牵引力,配合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以及第三调节张紧辊800,则可以使第一膜料1200、第二膜料1300以及第三膜料1400在传输和过程中牵引力保持相同,进而确保压合能够稳定和顺利进行,可以有效地提升了压合的质量。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料组件200包括第一放卷辊210和第二驱动件220;第一放卷辊210转动连接于基座100上;第二驱动件220设于基座100上,第二驱动件220的驱动端与第一放卷辊210传动连接。其中,第二驱动件220可以采用电机,利用第二驱动件220,可以使第一膜料1200的输出保持稳定的输出。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送料组件300包括第二放卷辊310和第三驱动件320;第二放卷辊310转动连接于基座100上;第三驱动件320设于基座100上,第三驱动件320的驱动端与第二放卷辊310传动连接。其中,第三驱动件320可以采用电机,利用第三驱动件320,可以使第二膜料1300的输出保持稳定的输出。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收料组件500包括收卷辊510和第四驱动件520,收卷辊510转动连接于基座100上;第四驱动件520设于基座100上,第四驱动件520的驱动端与收卷辊510传动连接。其中,第四驱动件520可以采用电机,利用第四驱动件520,可以使收卷辊510稳定地对第三膜料1400进行收集。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组件400包括电缸410、导向架420、滑块、第五驱动件430、上压合辊440和下压合辊450;电缸410设于基座100上;导向架420设于基座100上;滑块固定于电缸410上且与导向架420滑动连接;第五驱动件430固定于滑块上;上压合辊440与第五驱动件430传动连接且与滑块转动连接;下压合辊450转动连接于基座100上,且位于上压合辊440的下方。配合电缸410、导向架420和滑块,可以使上压辊靠近或远离下压辊,进而可以根据膜料的厚度,改变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距离,进而确保在压合过程中,可以确保上压辊和下压辊是紧密贴近,确保第一膜料1200和第二膜料1300能够顺利完成压合形成第三膜料1400。第五驱动件430采用的是电机。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张力传感器900、第二张力传感器1000、第三张力传感器1100及控制器;第一张力传感器900设于第一送料组件200和第一调节张紧辊600之间;第二张力传感器1000设于第二送料组件300和第二调节张紧辊700之间;第三张力传感器1100设于第三调节张紧辊800和收料组件500之间;控制器与第一送料组件200、第二送料组件300、收料组件500、压合组件400、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第三调节张紧辊800、第一张力传感器900、第二张力传感器1000以及第三张力传感器1100电性连接。通过增加第一张力传感器900、第二张力传感器1000以及第三张力传感器1100,控制器可在膜料压合的过程中,实时检测到第一膜料1200、第二膜料1300以及第三膜料1400的膜张力,进而可以使控制器能够实时调整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第三调节张紧辊800的角度,并调整第一送料组件200、第二送料组件300的送料速度以及收料组件500的收料速度,以确保第一膜料1200、第二膜料1300、第三膜料1400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相同的膜张力,以使膜料的压合可以顺利完成,从而可以提升第三膜料1400的质量和合格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是分别与第一驱动件670、第二驱动件220、第三驱动件320、第四驱动件520以及第五驱动件430电性连接。进而控制第一驱动件670、第二驱动件220、第三驱动件320、第四驱动件520以及第五驱动件430的工作状态,36.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转动连接,可以配合轴承结构实现。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配合第一调节张紧辊600、第二调节张紧辊700,可以对第一送料组件200和第二送料组件300输出的膜料的牵引力进行调整,以使两种膜料保持相同的速度输入到压合组件400进行压合,可以提升膜料压合的均匀性和质量;同时配合第三调节张紧辊800,使压合后的膜料的牵引力也可以与压合之前的牵引力保持相同,则可以使膜料的压合过程保持稳定,提升了膜料压合的质量。38.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