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基于番茄种植的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27 20:06:45     437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番茄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番茄种植的支架结构。背景技术:2.番茄为一年生草本,其特点是主干不够粗壮,株型高大,分枝蔓生攀爬,由于枝干支撑能力差,需要搭架和引蔓上架,依靠支架的支撑能力,使植株朝上生长,达到更好的通风透光效果,促进西红柿健康生长。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番茄种植支架大都是在番茄植株周围设立木棍,通过人工绑系番茄藤蔓使番茄攀附在其上,因此大面积种植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绑系,而传统的番茄支架采用定期人工调节支架高度和支架相对番茄植株位置的方法使支架能够支撑长高后的番茄植株,由于番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来调整支架,工作繁琐,劳动强度较大,因此需要一种基于番茄种植的支架结构。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番茄种植的支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需要大量人力调整番茄支架高度和支架相对番茄植株位置的方法来使支架能够支撑长高后的番茄植株的问题。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番茄种植的支架结构,包括底盘架,底盘架的顶部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剪式升降台,剪式升降台的一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且第一横梁两端外壁通过焊接与剪式升降台相连,第一横梁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攀爬架,第一横梁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横梁,且第二横梁两端外壁通过焊接与第一横梁相连接,第二横梁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攀爬架,底盘架的底部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圆柱钗。6.优选的,剪式升降台、第一横梁与第一攀爬架的数量均为两个,圆柱钗的数量为六个,且第二攀爬架位于第一攀爬架的中间。7.优选的,第一攀爬架包括第一方管,第一方管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吊绳,第一吊绳的数量为三条,第一方管的数量为七个,且方管均通过吊绳固定连接并相互平行。8.优选的,第二攀爬架包括第二方管,第二方管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吊绳,第二吊绳的数量为三条,第二方管的数量为七个,且方管均通过吊绳固定连接并相互平行。9.优选的,剪式升降台包括u型架,u型架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靠近u型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连接套通过通孔卡接有导向铰链轴,且连接套通过导向铰链轴铰接有第一连杆,u型架远离电动推杆的一侧内壁上铰接有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相铰接。10.优选的,剪式升降台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交叉相铰接,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三连杆另一端铰接有u型架,u型架与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11.优选的,u型架的数量为两个,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3.1、通过设置的底盘架、剪式升降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与圆柱钗,能够使自动调节番茄种植支架的高度,省去了繁琐的定期人工调整,进而大大简化了番茄种植的步骤,减轻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向番茄的大面积种植普及。14.2、通过设置的第一方管和第一吊绳,能够使番茄植株主动攀附在第一方管和第一吊绳上,通过设置的第二方管和第二吊绳,能够扩大对番茄藤蔓的支撑面积,从而方便番茄植株更加容易攀附在番茄种植支架上,无需人工绑系,极大简化了番茄种植过程。附图说明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剪式升降台剖视结构的示意图。17.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结构的示意图。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攀爬架结构的示意图。19.图5为本实用新型b处的放大结构的示意图。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攀爬架结构的示意图。21.图中:1、底盘架;2、剪式升降台;21、u型架;22、电动推杆;23、连接套;24、导向铰链轴;25、第一连杆;26、第二连杆;27、第三连杆;28、第四连杆;3、第一横梁;4、第一攀爬架;401、第一方管;402、第一吊绳;5、第二横梁;6、第二攀爬架;601、第二方管;602、第二吊绳;7、圆柱钗。具体实施方式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基于番茄种植的支架结构,包括底盘架1,底盘架1的顶部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剪式升降台2,剪式升降台2的一侧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3,且第一横梁3两端外壁通过焊接与剪式升降台2相连,第一横梁3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攀爬架4,第一横梁3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横梁5,且第二横梁5两端外壁通过焊接与第一横梁3相连接,第二横梁5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攀爬架6,通过剪式升降台2带动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5向上移动,能够使第一攀爬架4与第二攀爬架6向上移动,从而方便自动调节攀爬架的高度以使支架能够支撑长高后的番茄植株,底盘架1的底部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圆柱钗7,剪式升降台2、第一横梁3与第一攀爬架4的数量均为两个,圆柱钗7的数量为六个,且第二攀爬架6位于第一攀爬架4的中间,通过两个剪式升降台2,能够使第一攀爬架4与第二攀爬架6垂直向上移动,通过第一攀爬架4和第二攀爬架6,方便使番茄从各个方向主动攀附在第一攀爬架4和第二攀爬架6上,通过圆柱钗7插入土中,能够使底盘架1固定。24.在本实施例中,剪式升降台2包括u型架21,u型架21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电动推杆22,电动推杆22靠近u型架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3,连接套23通过通孔卡接有导向铰链轴24,且连接套23通过导向铰链轴24铰接有第一连杆25,u型架21远离电动推杆22的一侧内壁上铰接有第二连杆26,且第一连杆25与第二连杆26交叉相铰接。25.在本实施例中,剪式升降台2还包括第三连杆27和第四连杆28,第三连杆27和第四连杆28交叉相铰接,第三连杆27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6铰接,第四连杆28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5铰接,第三连杆27另一端铰接有u型架21,u型架21与第四连杆28的另一端铰接,通过电动推杆22带动连接套23和第一连杆25在u型架21槽中移动,能够使第一连杆25抬起,从而第一连杆25带动第四连杆28在u型架21槽中移动,进而将u型架21抬起,方便自动调节第一攀爬架4与第二攀爬架6向上移动,实现自动调节番茄种植支架高度,代替了人工繁琐的调节过程,大大降低了番茄种植的劳动强度。26.在本实施例中,u型架2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第三连杆27与第四连杆28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攀爬架4包括第一方管401,第一方管401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吊绳402,第一吊绳402的数量为三条,第一方管401的数量为七个,且方管401均通过吊绳402固定连接并相互平行,通过第一方管401和第一吊绳402,有利于番茄植株主动攀附在第一方管401和第一吊绳402上,无需人工绑系,大大简化了番茄种植过程。2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攀爬架6包括第二方管601,第二方管601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吊绳602,第二吊绳602的数量为三条,第二方管601的数量为七个,且方管601均通过吊绳602固定连接并相互平行,通过第二方管601和第二吊绳602,能够扩大对番茄藤蔓的支撑面积,从而方便番茄植株攀附在番茄种植支架上。29.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番茄种植的支架结构,使用时,先将圆柱钗7插入土中,通过圆柱钗7使整个番茄种植支架固定在番茄植株周围,通过电动推杆22带动连接套23和第一连杆25在u型架21槽中移动,能够使第一连杆25抬起,从而使第一连杆25带动第四连杆28在u型架21槽中移动,进而将u型架21抬起,通过u型架21带动第一横梁3、第一攀爬架4、第二横梁5与第二攀爬架6向上移动,从而在番茄植株长高时自动调节番茄种植支架的高度。30.通过第一方管401和第一吊绳402,使番茄植株主动攀附在第一方管401和第一吊绳402上,通过第二方管601和第二吊绳602,能够扩大对番茄藤蔓的支撑面积。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