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音频插座。背景技术:2.耳机接口有多个标准,电子设备主流的使用标准为3.5mm标准接口,接口内径已经确定后,耳机插座的外在尺寸由设备厂商与零组件供应商进行设计确定。而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机限于自身厚度薄的要求,对于零组件尺寸要求同样是需要做到极致,便于腾出更多的空间以方便电路板的设计及留出更多空间用来安装更大容量的电池以提供更长时间的续航。3.如此,耳机插座的外形尺寸同样进行了缩减,主要在于减薄塑胶本体的厚度等,如此导致塑胶本体的强度大大降低,特别是某些产品的开口一侧还需要做成斜面,导致接口端比较脆弱,在音频插头插入时容易造成塑胶本体破裂,达不到客户要求的抗劈裂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出现了在接口上侧与横向两侧成型金属加强件的技术方案,也出现了直接在所述接口端外侧套设一个金属加强件的技术方案,再将金属加强件焊接于电路板上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上述成型方案仅部分成型,仍存在挤破塑胶下侧的问题,而外面套设金属加强件则会明显增加产品的外形尺寸,不符合客户要求。技术实现要素: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插接强度高,在音频插头插接时不易造成绝缘本体破裂的音频插座。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音频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的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金属加强件及插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所述插接腔前后方向开设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插接腔的插接端位于所述主体部前侧,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内的加强顶壁、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内的加强底壁及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内并连接所述加强顶壁与加强底壁的加强侧壁,所述加强顶壁、加强底壁及加强侧壁形成闭环结构。6.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前端缘相较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更靠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处形成斜面。7.优选地,所述加强侧壁包括自所述加强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前端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加强底壁横向两端的第三连接部,所述加强侧壁埋设于所述斜面下的绝缘本体的侧壁内。8.优选地,所述金属加强件还包括有焊接耳部及贯穿所述金属加强件的若干贯通孔,所述焊接耳部是自所述第二连接部顶部沿横向外侧折弯延伸形成的。9.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上的一个斜面向下开设有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包括固持槽、自所述固持槽向前延伸并与所述插接腔连通的连通槽,所述端子组包括插接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固持槽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且至少部分突入所述插接腔内的弹性接触臂及自所述固持部底部向上折弯形成的折弯弹臂。10.优选地,所述加强侧壁的内壁面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固持槽内,所述折弯弹臂通过弹性力电性接触所述加强侧壁的内壁面,所述固持部前后两端分别向横向外侧折弯形成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固持槽的壁面以支撑所述第一端子不晃动。11.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臂是自所述固持部先向前且斜向所述插接腔延伸后再折弯向前延伸形成的,所述弹性接触臂末端朝向所述插接腔方向冲压形成有凸出至所述插接腔内的触点;所述折弯弹臂顶部朝横向外侧冲压形成有冲压凸部,所述折弯弹臂通过所述冲压凸部接触所述加强侧壁的内壁面。12.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向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内的一对第二端子槽及自所述绝缘本体尾部向前开设的一对第三端子槽,所述端子组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的第二端子及插装于所述第三端子槽内的第三端子。13.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子槽与所述第三端子槽均包括固持槽及自所述固持槽延伸并连通所述插接腔的连通槽,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均包括固持于所述固持槽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延伸至所述连通槽内并突入所述插接腔内的弹性接触臂及自所述固持部顶部沿横向外侧折弯延伸形成的焊接耳部。14.优选地,所述加强侧壁是自所述加强顶壁前端外侧折弯延伸形成的,所述加强顶壁后端下方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避让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耳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外。15.本技术音频插座通过将所述金属加强件设计成一个闭环结构,并通过将所述金属加强件成型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接腔外周位于所述插接端侧一圈,可以有效增加所述插接腔插口处的抗破裂强度;同时,所述金属加强件还包括折弯延伸形成的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接耳部,可进一步增强所述金属加强件的强度;所述端子组的第一端子直接通过电接触所述金属加强件导通至所述电路板,减少电路板上金手指或焊孔的数量,方便电路板的设计。附图说明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17.图1为本技术音频插座的立体组合图;18.图2为本技术音频插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19.图3为本技术音频插座的金属加强件的立体图;20.图4为本技术音频插座的端子组的立体图;21.图5为本技术音频插座的端子组与金属加强件的配合图;22.图6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23.附图标记说明24.绝缘本体-10;主体部-11;顶壁-111;底壁-112;侧壁-113;尾部-114;插接端-115;斜面-116;插接腔-12;第一端子槽-13;第二端子槽-14;固持槽-131,141;连通槽-132;142;连通口-143;第三端子槽-15;金属加强件-20;加强顶壁-21;加强底壁-22;加强侧壁-23;第一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32;第三连接部-233;焊接耳部-24,313;铆接部-25;贯通孔-26;避让部-27;端子组-30;第一端子-33;第二端子-32;第三端子-31;固持部-311,331;弹性接触臂-312,332;触点-333;折弯弹臂-334;冲压凸部-335;抵持部-336,337。具体实施方式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26.本技术以图1所示x方向为横向方向,以y方向为纵向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后方,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的上方。27.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音频插座包括设有插接腔12的绝缘本体10、插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30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0前端的金属加强件20。28.所述绝缘本体10还包括主体部11及开设于所述主体部11横向两侧且与所述插接腔连通的若干端子槽。所述主体部11包括顶壁111、底壁112、横向两侧的两个侧壁113、尾部114及位于前侧的插接端115。所述插接端15为所述插接腔12的开口位置,所述顶壁111相较于所述底壁112的前端面更靠后,并在所述顶壁111与所述底壁112之间形成斜面116,所述斜面116前侧低、后侧高,所述斜面116是所述侧壁113的一部分。如此,使所述插接腔12前半部分的上侧暴露于外,此处的前半部分不特指一半的距离,而是指所述插接腔12前端部分暴露于外。29.所述端子槽包括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13位于所述斜面116上的第一端子槽33、自所述底壁112向上开设于所述侧壁113内的第二端子槽14及自所述尾部114向前开设于所述侧壁113内的第三端子槽15。所述第一端子槽13位于最前端,且所述第一端子槽13是自所述斜面116上下向下开设形成的,对应的导电端子是自所述第一端子槽13上方插入。30.所述第一端子槽13包括固持槽131及自所述固持槽131前向延伸后连通所述插接腔12的连通槽132。所述连通槽132位于所述插接腔12最前侧且暴露于所述斜面116外。所述第二端子槽31与第三端子槽32均包括固持槽311及连通所述固持槽311与所述插接腔12的连通槽312,所述连通槽312在靠近所述插接腔12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个连通口313来连通所述插接腔12。31.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所述金属加强件20包括部分嵌入所述顶壁111前端内的加强顶壁21、部分嵌入所述底壁112前端内的加强底壁22、嵌入所述侧壁113内的加强侧壁23及自所述加强侧壁23顶部向外垂直折弯形成的焊接耳部24。所述加强顶壁21与所述加强底壁22的表面分别暴露于所述顶壁111与底壁112外。所述加强顶壁21靠近所述斜面116的后侧,所述加强底壁22位于所述插接端115的底面上,所述加强侧壁23至少部分埋入所述侧壁113内。所述加强侧壁23连接所述加强顶壁21与所述加强底壁22,所述加强侧壁23包括自所述加强顶壁21前端的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231、自所述第一连接部231沿前后方向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232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32前端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加强底壁22的第三连接部233。所述加强顶壁21后端下方形成有缺失的避让部27,所述金属加强件20的各个位置上还分别贯穿形成有若干贯通孔26以加强塑胶流动填充以加强所述金属加强件20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结合强度。32.所述金属加强件20通过板状金属冲压而成,在所述加强侧壁23位置处形成有相互结合的铆接部25。当然,所述金属加强件20也可以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此时,则不再需要所述铆接部25。所述金属加强件20与所述绝缘本体10通过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焊接耳部24自所述斜面116处的侧壁113处穿出所述侧壁113的外侧。所述焊接耳部24是自所述加强侧壁23顶部垂直向外折弯后再次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33.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端子组30包括自所述第一端子槽13插入的第一端子33、自所述第二端子槽14插入的第二端子32及自所述第三端子槽15插入的第三端子31。所述第一端子33是自所述绝缘本体10前端的斜面116上方向下插入所述第一端子槽13内的,所述第二端子32是自所述绝缘本体10底侧向上插入所述第二端子槽14内的,所述第三端子31是自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方向前插入所述第三端子槽15内的。34.所述第一端子33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槽13的固持槽131内的固持部331、自所述固持部331向前且斜向所述插接腔12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臂332及自所述固持部331底部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折弯弹臂334。所述弹性接触臂332先向前且斜向所述插接腔12延伸,随后再折弯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所述弹性接触臂332的末端朝向所述插接腔12冲压形成凸出至所述插接腔12内的触点333,所述弹性接触臂332的触点333自所述连通槽132凸出至所述插接腔12内。所述折弯弹臂334与所述固持部331的截面呈v型结构,所述折弯弹臂334顶端还向横向外侧冲压形成有冲压凸部335,所述固持部331纵向两侧还朝横向外侧折弯形成有抵持部336,337。所述金属加强件20的加强侧壁23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一端子槽13的固持槽131内,在所述第一端子33插入所述第一端子槽13内时,所述折弯弹臂334通过弹力抵持接触于所述加强侧壁23内壁面上,所述抵持部336,337抵持于所述固持槽131外侧内壁面上以防止所述第一端子33晃动。所述触点333位于所述插接腔12的最前端,是最早与音频插头(未图示)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一端子33不设置焊脚,而是通过所述搭接于所述金属加强件20的加强侧壁23上实现与电路板的连接。35.所述第二端子槽14与第三端子槽15均包括与固持槽141、自所述固持槽141延伸或位于所述固持槽141内侧的连通槽142及连通所述连通槽142与所述插接腔12的连通口143。36.所述第二端子32与第三端子31均包括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41内的固持部311及延伸至所述连通槽142内并通过所述连通口143凸出至所述插接腔12内的弹性接触臂312。37.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金属加强件20在注塑成型所述绝缘本体10时,埋入所述插接端115一侧的斜面116所在侧壁113、顶壁111与底壁112内,如此,可以保证所述插接端115在接纳所述音频插头的插入力,同时,所述金属加强件20的加强顶壁21后侧底部形成的避让部27可以避让所述第二端子32的焊接耳部313。所述第二端子32从下向上插入所述第二端子槽14内,可以避开所述金属加强件20的加强底壁22。所述第一端子33为侦测端子,用于侦测所述音频插头的插入,也可以是其他作用的端子,所述第一端子33不具有焊接耳部,而是通过所述折弯弹臂334导通所述金属加强件20,再通过金属加强件20的焊接耳部24连接至电路板上,同时,所述金属加强件20通过焊接耳部24焊接至电路板上可以增加音频插座的稳定性。38.本技术音频插座通过将所述金属加强件20设计成一个闭环结构,并通过将所述金属加强件20成型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插接腔12外周位于所述插接端115侧一圈,可以有效增加所述插接腔12插口处的抗破裂强度;同时,所述金属加强件20还包括折弯延伸形成的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接耳部24,可进一步增强所述金属加强件20的强度;所述端子组30的第一端子33直接通过电接触所述金属加强件20导通至所述电路板,减少电路板上金手指或焊孔的数量,方便电路板的设计。3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4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音频插座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8-20 08:52:48
926
关键词: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
- 下一篇: 一种采用富氧燃烧的焦炉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 上一篇: 显示画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