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一种门禁系统用rfid技术扫描装置技术领域1.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门禁系统用rfid技术扫描装置。背景技术:2.门禁系统,在智能建筑领域,就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以收取停车费为目的,主要是管理车辆进出权限,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车场管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3.现有扫描装置多数是通过多组螺栓的拧动进行安装固定,该种固定方式虽较为牢固,但不便于操作人员后期进行快拆工作,降低了操作人员工作步骤,提升了该装置使用的繁琐性,同时现有扫描装置多数是直接暴露在外界使用的,多数不具备保护措施,当长久处于雨水天气会导致该扫描装置出现损坏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后期的正常工作;现有扫描装置多数是直接固定至指定位置处的,该种固定方式不便于操作人员后期对其扫描角度进行调节,调节时还需操作人员进行较繁琐的操作步骤,从而降低了其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禁系统用rfid技术扫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扫描装置多数是通过多组螺栓的拧动进行安装固定,该种固定方式虽较为牢固,但不便于操作人员后期进行快拆工作,降低了操作人员工作步骤,提升了该装置使用的繁琐性,同时现有扫描装置多数是直接暴露在外界使用的,多数不具备保护措施,当长久处于雨水天气会导致该扫描装置出现损坏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后期的正常工作;现有扫描装置多数是直接固定至指定位置处的,该种固定方式不便于操作人员后期对其扫描角度进行调节,调节时还需操作人员进行较繁琐的操作步骤,从而降低了其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的问题。5.技术方案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禁系统用rfid技术扫描装置,包括保护仓,所述保护仓内底部的两侧皆设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保护仓正面一端的底部设有观察口,所述保护仓内部两侧的顶部皆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内部共同设有放置板,两组所述滑槽的内顶部皆设有与放置板相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观察口相配合的扫描主体,所述放置板顶部的四角处皆设有连接杆,四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共同设有与保护仓相配合的密封盖,四组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共同套设有与扫描主体相配合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延伸至密封盖外部的固定杆,两组所述固定杆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设有通孔;7.所述密封盖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延伸至其外部的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部对称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内螺纹套块,两组所述内螺纹套块的两侧皆设有第二固定组件,两组所述内螺纹套块的顶部皆设有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设有照明主体,所述保护仓的背面一端设有调节组件。8.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安装杆、l型卡杆和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放置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安装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安装杆位于保护仓内部两侧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两组所述安装杆外部相远离的一侧皆套设有与保护仓相连接的第一弹簧,两组所述安装杆顶部相靠近的一侧皆设有延伸至卡槽内部并与其相配合的l型卡杆。9.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铰接杆、第五弹簧、套筒、固定插杆、第一通槽、顶杆、第三弹簧、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槽和第一延长板,所述套筒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套筒位于第一安装板内部的两侧并延伸至其外部,两组所述套筒相靠近一侧的两端皆铰接设有铰接杆,且铰接杆远离套筒的一侧与内螺纹套块相互铰接,两组所述套筒外部相靠近的一侧皆套设有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的第五弹簧,两组所述套筒顶部相远离的一侧皆设有第一通槽,两组所述套筒内部相远离的一侧皆套设有延伸至通孔内部并与其相配合的固定插杆;10.两组所述固定插杆相靠近的一侧皆设有通过第一通槽延伸至套筒外部的第一延长板,两组所述第一延长板的底部皆设有第一限位槽,两组所述第一延长板的内部皆贯穿设有顶杆,两组所述套筒底部相远离的一侧皆贯穿设有延伸至第一限位槽并与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杆,两组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底部皆套设有与套筒相连接的第三弹簧。11.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第二通槽、插板、插槽、第二延长板、第四弹簧、插杆和插孔,所述插槽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插槽位于照明主体两端的底部,所述第二通槽位于第一安装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对称设有与内螺纹套块相连接的第二延长板,两组所述第二延长板的内部皆贯穿设有延伸至插槽内部的插板,两组所述插板顶部相远离的一侧皆设有插孔,两组所述第二延长板的顶部皆贯穿设有延伸至插孔内部的插杆,两组所述插杆的顶部皆套设有与第二延长板相连接的第四弹簧。12.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绳轮、连接绳、第二安装板和固定底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铰接位于保护仓背面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板顶部和两侧的顶部皆设有限位绳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背面一端设有固定底板,所述连接绳缠绕位于保护仓背面一端的顶部并与限位绳轮相配合。13.优选的,所述固定底板内部的四角处皆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固定底板正面一端的两侧皆设有与第二安装板相固定的连接块。14.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顶部设有套设在照明主体外部的防护罩,所述密封盖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设有防滑纹。15.优选的,所述卡槽底部的两侧与l型卡杆的顶部分别设有导向斜块和导向斜面,且导向斜块与导向斜面相互配合。16.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内部背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轴承,且轴承与双向螺纹杆相互配合。17.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放置凹槽,且放置凹槽与扫描主体相互配合。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9.1、本发明通过保护仓、第一弹簧、安装杆、l型卡杆、卡槽、放置板、滑槽、连接杆、密封盖和第二弹簧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扫描主体的收纳保护工作,有效的隔绝了恶劣天气对扫描主体造成的损坏,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通孔、第一安装板、照明主体、固定杆、夹持板、铰接杆、双向螺纹杆、套筒、固定插杆、第一通槽、第五弹簧、顶杆、第三弹簧、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槽、第一延长板、内螺纹套块、第二通槽、插板、插槽、第二延长板、第四弹簧、插杆和插孔的配合,即可同时实现对扫描主体和照明主体的固定安装工作,还可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操作需求分别对扫描主体和照明主体进行拆卸工作,以便提高其固定安装的灵活性,且通过该结构设计操作人员只需进行一次的螺纹转动就可同时实现扫描主体和照明主体的固定工作,从而可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步骤,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了该扫描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20.2、本发明利用限位绳轮、连接绳、第二安装板和固定底板的相互配合,可方便操作人员对安装完成后的扫描装置进行角度调节工作,以便提高扫描效率,且通过该结构设计无需操作人员在对整个装置进行拆卸式调节,可再一次减少操作人员工作步骤,同时通过该部件的设计,当该扫描装置安装至高处时,操作人员也可直接进行调节,无需再借助辅助攀爬工作,从而可提高该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21.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22.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23.图3为本发明保护仓的主视剖视图;24.图4为本发明的固定底板的侧视剖视图;25.图5为本发明的侧视图;26.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安装板的主视剖视图;27.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安装板的俯视剖视图;28.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安装板的侧视剖视图;29.图9为本发明的密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30.图10为本发明的图6的a处放大图;31.图11为本发明的图8的b处放大图。32.图中:1、保护仓;2、第一弹簧;3、安装杆;4、l型卡杆;5、卡槽;6、扫描主体;7、放置板;8、滑槽;9、连接杆;10、通孔;11、第一安装板;12、照明主体;13、固定杆;14、密封盖;15、夹持板;16、第二弹簧;17、双向螺纹杆;18、铰接杆;19、套筒;20、固定插杆;21、第一通槽;22、顶杆;23、第三弹簧;24、第一限位杆;25、第一限位槽;26、第一延长板;27、第二通槽;28、插板;29、插槽;30、第二延长板;31、第四弹簧;32、插杆;33、插孔;34、限位绳轮;35、连接绳;36、第二安装板;37、第五弹簧;38、内螺纹套块;39、固定底板;40、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3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3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39.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门禁系统用rfid技术扫描装置,包括保护仓1,保护仓1内底部的两侧皆设有第一固定组件,便于实现扫描主体6的收纳固定工作以提升其使用寿命,保护仓1正面一端的底部设有观察口40,保护仓1内部两侧的顶部皆设有滑槽8,两组滑槽8的内部共同设有放置板7,两组滑槽8的内顶部皆设有与放置板7相连接的第二弹簧16,放置板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观察口40相配合的扫描主体6,放置板7顶部的四角处皆设有连接杆9,四组连接杆9的顶部共同设有与保护仓1相配合的密封盖14,四组连接杆9的外侧共同套设有与扫描主体6相配合的夹持板15,夹持板15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延伸至密封盖14外部的固定杆13,两组固定杆13内部的顶部和底部皆设有通孔10;40.密封盖14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第一安装板11,第一安装板1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延伸至其外部的双向螺纹杆17,双向螺纹杆17的外部对称套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内螺纹套块38,两组内螺纹套块38的两侧皆设有第二固定组件,便于实现对扫描主体6的固定安装同时方便后期操作人员单独对其进行拆装工作,两组内螺纹套块38的顶部皆设有第三固定组件,便于实现照明主体12的固定安装同时便于后期的单独拆装,第一安装板11的顶部设有照明主体12,保护仓1的背面一端设有调节组件,便于操作人员调节扫描主体6的扫描角度减少操作步骤。4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弹簧2、安装杆3、l型卡杆4和卡槽5,卡槽5位于放置板7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杆3设有两组,两组安装杆3位于保护仓1内部两侧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两组安装杆3外部相远离的一侧皆套设有与保护仓1相连接的第一弹簧2,两组安装杆3顶部相靠近的一侧皆设有延伸至卡槽5内部并与其相配合的l型卡杆4,便于实现扫描主体6的收纳固定工作以提升其使用寿命。4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二固定组件包括铰接杆18、第五弹簧37、套筒19、固定插杆20、第一通槽21、顶杆22、第三弹簧23、第一限位杆24、第一限位槽25和第一延长板26,套筒19设有两组,两组套筒19位于第一安装板11内部的两侧并延伸至其外部,两组套筒19相靠近一侧的两端皆铰接设有铰接杆18,且铰接杆18远离套筒19的一侧与内螺纹套块38相互铰接,两组套筒19外部相靠近的一侧皆套设有与第一安装板11相连接的第五弹簧37,两组套筒19顶部相远离的一侧皆设有第一通槽21,两组套筒19内部相远离的一侧皆套设有延伸至通孔10内部并与其相配合的固定插杆20;43.两组固定插杆20相靠近的一侧皆设有通过第一通槽21延伸至套筒19外部的第一延长板26,两组第一延长板26的底部皆设有第一限位槽25,两组第一延长板26的内部皆贯穿设有顶杆22,两组套筒19底部相远离的一侧皆贯穿设有延伸至第一限位槽25并与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杆24,两组第一限位杆24的底部皆套设有与套筒19相连接的第三弹簧23,便于实现对扫描主体6的固定安装同时方便后期操作人员单独对其进行拆装工作。4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三固定组件包括第二通槽27、插板28、插槽29、第二延长板30、第四弹簧31、插杆32和插孔33,插槽29设有两组,两组插槽29位于照明主体12两端的底部,第二通槽27位于第一安装板1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第二通槽27的内部对称设有与内螺纹套块38相连接的第二延长板30,两组第二延长板30的内部皆贯穿设有延伸至插槽29内部的插板28,两组插板28顶部相远离的一侧皆设有插孔33,两组第二延长板30的顶部皆贯穿设有延伸至插孔33内部的插杆32,两组插杆32的顶部皆套设有与第二延长板30相连接的第四弹簧31,便于实现照明主体12的固定安装同时便于后期的单独拆装。4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调节组件包括限位绳轮34、连接绳35、第二安装板36和固定底板39,第二安装板36铰接位于保护仓1背面一端的底部,第二安装板36顶部和两侧的顶部皆设有限位绳轮34,第二安装板36的背面一端设有固定底板39,连接绳35缠绕位于保护仓1背面一端的顶部并与限位绳轮34相配合,便于操作人员调节扫描主体6的扫描角度减少操作步骤。4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固定底板39内部的四角处皆设有固定螺孔,固定底板39正面一端的两侧皆设有与第二安装板36相固定的连接块,便于外置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孔实现固定底板39及其以上部件的固定安装。4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密封盖14的顶部设有套设在照明主体12外部的防护罩,密封盖14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把手,且把手的外侧设有防滑纹,便于保护照明主体12同时防止拉动时产生滑动。4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卡槽5底部的两侧与l型卡杆4的顶部分别设有导向斜块和导向斜面,且导向斜块与导向斜面相互配合,便于卡槽5下移时推动l型卡杆4相互移动以实现自动卡合工作。4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安装板11内部背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轴承,且轴承与双向螺纹杆17相互配合,便于实现双向螺纹杆17的固定安装工作。5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放置板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放置凹槽,且放置凹槽与扫描主体6相互配合,便于放置扫描主体6。51.实施例1,如图3、6、7、8、10所示,通过两组内螺纹套块38的相互移动靠近可带动铰接杆18进行铰接移动,使得铰接杆18推动套筒19及其以上部件移出至第一安装板11的内部对第五弹簧37进行压缩工作,通过套筒19的移出可带动固定插杆20插合至通孔10的内部实现对扫描主体6的固定工作,当操作人员后期需对扫描主体6进行单独拆卸工作时,操作人员可直接按压顶杆22使其进入至第一限位槽25的内部对第一限位杆24进行抵制工作,使得顶杆22可推动第一限位杆24移出至第一限位槽25的内部对第三弹簧23进行拉伸工作,通过第一限位杆24的移出可解除对固定插杆20的限位,然后可直接拉动第一延长板26使其在第一通槽21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可通过第一延长板26带动固定插杆20移动收纳至套筒19的内部脱离与通孔10的插合,进而可方便操作人员单独的对扫描主体6进行拆卸工作,通过该部件的配合可方便操作人员后期对扫描主体6进行单独的拆装工作。52.实施例2,如图3、8、11所示,同时通过两组内螺纹套块38的相互移动靠近可带动第二延长板30及其以上部件在第二通槽27的内部进行滑动,使得第二延长板30可带动插板28插合至插槽29的内部实现对照明主体12的固定安装工作,而当操作人员后期需对照明主体12进行单独拆装工作时,操作人员可直接拉动插杆32使其脱离至插孔33的内部对第四弹簧31进行拉伸工作,通过插杆32的移出可解除对插板28的固定,然后操作人员可拉动插板28使其脱离至插槽29的内部解除对照明主体12的固定,通过该部件的配合可方便操作人员实现后期对照明主体12的单独拆装工作。53.实施例3,如图1、2、4、5所示,当该装置安装完成后,需对其扫描角度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可先解除连接绳35与外置固定机构的绑定,然后慢松连接绳35使得带动限位绳轮34进行滚动,通过连接绳35的松动可解除对保护仓1及其以上部件的限位,此时可调节保护仓1及其以上部件进行铰接转动,当调节完成后再将连接绳35绑定至外置固定机构的外侧,通过该部件的配合可方便操作人员调节扫描主体6的扫描角度降低操作步骤。54.工作原理:当装置使用时,操作人员可先将扫描主体6放置于放置板7的顶部,再将照明主体12放置于第一安装板11的顶部,当放置完成后,操作人员在推动固定杆13在密封盖14的内部进行下移,使得固定杆13带动夹持板15在连接杆9的外部滑动,通过连接杆9的移动可使其抵制在扫描主体6的顶部,然后再转动双向螺纹杆17使得两组内螺纹套块38相互移动靠近,通过两组内螺纹套块38的移动可同时带动第二固定组件和第三固定组件进行移动,使得第二固定组件可插合至通孔10的内部实现对扫描主体6的固定,而第三固定组件可插合至插槽29的内部实现对照明主体12的固定;55.当固定完成后,可通过密封盖14带动放置板7及其以上部件在滑槽8的内部滑动对第二弹簧16进行拉伸工作,使得放置板7可带动卡槽5下移,通过卡槽5底部两侧与l型卡杆4顶部的导向斜块和导向斜面的设计,可使得卡槽5下移过程中推动两组l型卡杆4相互移动靠近,使得l型卡杆4带动安装杆3移动对第一弹簧2进行压缩工作;56.当l型卡杆4移动至指定位置处时,再通过第一弹簧2的弹性恢复力再带动l型卡杆4复原使得其可卡合至卡槽5的内部,以实现对扫描主体6的收纳保护工作,当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可在通过调节组件的工作对扫描主体6的扫描角度进行调节,以降低操作人员工作步骤提高其工作效率。5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门禁系统用RFID技术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30 17:40:21
406
- 下一篇: 一种促进香果树种子萌发的方法
- 上一篇: 一种PPR管道管件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