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30 10:49:22     726



办公文教;装订;广告设备的制造及其产品制作工艺1.本技术涉及涂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技术背景2.液体胶是学习办公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胶体,一般是通过将液体胶置于胶水瓶中,在胶水瓶的上部设置一个胶刷,胶刷上设置有胶水瓶连通的一个开口,然后通过开口实现将胶水引至胶刷上,进行胶水的涂抹;上述的这种结构最多在胶刷外侧再套合一个盖子,但是这种结构存下一定不足:首先胶刷和胶水瓶直接连通,会导致开口一次性大量引出胶体,造成胶体的浪费,而且影响粘接效果;其次,胶刷上的开口即使在涂抹完成后还是处于与胶水瓶之间的连通状态,虽然外部设置盖子,仍然会导致空气从开口进入胶水瓶内,对内部的胶体产生影响,况且这种无法闭合的开口设置还会导致胶体粘结硬化,从而造成开口的堵塞。3.虽然现有技术也有采用在外盖的内顶壁设置一个柱塞,在外盖盖合的时候柱塞就会插接至胶刷开设的开口内实现对开口的封堵,如cn200720153575.2,胶水瓶中公开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胶水瓶结构是由瓶底、上端套有胶刷的瓶体、瓶盖三者依次顺序螺纹连接,所述胶刷及瓶体均有中心小孔;所述瓶盖为盖内中心有一个固定的长针锥体,旋上瓶盖时该长针锥体插入和穿越胶刷及瓶体的中心小孔,并且长针锥体的锥面封堵胶刷及瓶体的中心小孔;虽然可以对胶水瓶的开口进行封堵,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由于长针锥体是直接插接进入至中心小孔(开口)内,开口中难免会留存一定的胶体,这样会导致长针锥体被粘接在开口内,导致打开困难;其次,胶刷上的中心小孔与瓶体直接连通或者与瓶体的出胶口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会导致使用过程、瓶体倾斜后大量的胶体自中心小孔处涌出,而实际粘结用胶并不需要这么大的胶体量,导致胶体的浪费,并且还可能会因为胶体量过大导致胶刷工作面过渡浸渍破损影响粘结效果;而且中心小孔设置在中轴线上导致出胶口单一、胶体在胶刷上分布不均匀影响涂抹效果;此外,胶体瓶上的中心小孔与胶刷上的中心小孔的口径相当,如果发生堵塞,只能将小孔内硬化堵塞的胶体捣入至瓶体内,对瓶体内的胶体造成污染。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打开外盖即能实现涂抹,使用时能适量均匀出胶,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及时实现出胶口的封堵,并且还不容易导致出胶口粘结堵塞现象发生的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的瓶体上设置有瓶口部,所述的瓶口部包括外周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瓶口部和第二瓶口部,第一瓶口部位于第二瓶口部的上端,且第一瓶口部的外径小于第二瓶口部的外径;所述的第一瓶口部内插接有内塞、内塞上设置有与瓶体连通的出胶口,所述的内塞上套合有刷头、刷头的内顶壁设置有向着内塞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的第一瓶口部的外周螺接有用于固定刷头和内塞的内盖;所述的第二瓶口部上螺接有外盖,所述的外盖的内顶壁设置有朝着凸起方向延伸的顶推杆,所述的顶推杆用于挤压所述的凸起并使得凸起封堵所述的出胶口。6.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了与瓶体分体式的外盖、内盖、刷头和内塞;将出胶口设置在内塞上,并通过外盖的内顶壁上的顶推杆将刷头上的凸起向下挤压从而对内塞上的出胶口进行封堵;该结构不需要将顶推杆插接到出胶口内、有效防止顶推杆与出胶口之间的粘结;而且本技术的刷头上的凸起与出胶口对正,不会造成胶体直接引流至刷头外而使得出胶量过大;而且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在外盖与瓶体旋紧之后即可实现对出胶口的封堵,防止胶水漏撒或者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影响使用性能,而且在外盖取下后直接可以使用刷头进行涂抹,不需要额外再拆卸或者处理其他结构,使用方便快捷;本技术上述的分体式的结构方便各个零部件的拆除和清理,特别是内塞与瓶体之间为可拆卸,如果出胶口堵塞,直接拆卸进行清理,不会导致堵塞硬化的胶水落入瓶体内。7.优选的,所述的刷头上设置有与出胶口连通的出胶孔,所述的出胶孔为多个,分设于凸起的四周;采用该结构,刷头上的出胶孔不与凸起和出口孔位于同一轴线上,从出胶口出来的胶体先储存于刷头和内塞之间,然后再通过出胶孔缓慢的引至刷头的涂抹端上,不不会造成胶体直接引流至刷头外而使得出胶量过大;而且出胶孔设置多个,使得胶水在刷头上更加均匀的分布,提高粘结涂覆的效果。8.进一步的,所述的刷头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采用该结构,可以在进行胶体涂抹的时候实现更加均匀的涂抹面,保证后面的粘结效果。9.优选的,所述的内塞与第一瓶口部之间为过盈配合;采用该结构,可以保证内塞额第一瓶口部之间的密封,防止胶水进入二者密封面导致粘结,同时过盈配合还可以保证二者连接的牢固度。10.优选的,所述的内塞与第一瓶口部的插接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倾斜的倾斜面;采用该结构,可以减小插接端此处的外径,方便快速的将内塞引导至第一瓶口部内,为后续内塞与第一瓶口部之间的过盈配合组装的更加的容易。11.优选的,所述的内塞顶部设有密封环,刷头内部设有密封筋,所述的密封环与密封筋配合以使得所述的内塞与刷头过盈配合;采用该结构,实现内塞与刷头实现密封,防止胶水自二者密封处流出而影响涂抹效果。12.优选的,所述的顶推杆,凸起和出胶口位于同一轴线上;采用该结构,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外盖与第二瓶口部螺接安装后,顶推杆对凸起造成积压,从而使得凸起向着出胶口方向延伸,并对出胶口实现封堵。13.优选的,所述的内塞上顶面为内凹面或者平面;采用上述结构,当为内凹面的时候,会有一定量的胶水位于该内凹面内,然后再缓慢流向刷头的出胶孔,实现缓慢出胶的效果;而且内凹面的设置还可以使得胶水快速的回流至瓶体内;而如果为平面的结构,则可以缩短凸起与出胶口之间的间距,在顶推杆下压的时候实现更加彻底的密封。14.优选的,所述的凸起为球形凸起或者柱状凸起。15.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瓶口部上的外螺纹为逆时针设置的外螺纹;即需要将外盖旋进的时候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旋拧,而需要旋出外盖的时候则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拧,该设计与常规的惯用方式是相反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小孩子打开胶水瓶造成的隐患。16.优选的,所述的内盖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轴向延伸的加强筋;采用该结构,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内盖的强度,保证内盖与第一瓶口部之间螺纹连接的更加紧固,而且还方便操作人员增加与内盖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内盖无论是旋紧还是旋松都更加方便操作。17.优选的,所述的外盖的外周面为多边形结构的外周面;采用该结构,方便操作人员对外盖施加力度,从而方便的实现外盖与瓶口之间的旋进或者旋出。附图说明18.图1本技术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9.图2本技术的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20.图3图2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21.图4图1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22.图5去掉外盖后的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3.图6去掉外盖和刷头后的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4.图7本技术瓶体的结构示意图。25.图8本技术外盖内部可见的结构示意图。26.图9本技术刷头内部可见的结构示意图。27.图10本技术内塞的结构示意图。28.如附图所示:1.瓶体,2.瓶口部,2.1.第一瓶口部,2.2.第二瓶口部,3.内塞,3.1.出胶口,3.2.倾斜面,3.3.密封环,4.刷头,4.1凸起,4.2.出胶孔,4.3.弧形凸起,4.4.密封筋,5.内盖,5.1.加强筋,6.外盖,6.1.顶推杆。具体实施方式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30.此外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部件,通过中间部件固定。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31.本技术的液体胶为液态的胶水,或者其他粘稠状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胶水等。32.如附图1-8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包括瓶体1,所述的瓶体上设置有瓶口部2,所述的瓶口部2包括外周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瓶口部2.1和第二瓶口部2.2,第一瓶口部2.1位于第二瓶口部2.2的上端,且第一瓶口部2.1的外径小于第二瓶口部2.2的外径(即第一瓶口部位于瓶体的最上部、第二瓶口部位于瓶体和第一瓶口部之间);所述的第一瓶口部2.1内插接有内塞3、内塞3上设置有与瓶体1连通的出胶口3.1,所述的内塞3上套合有刷头4、刷头4的内顶壁设置有向着内塞方向延伸的凸起4.1;所述的第一瓶口部2.1的外周螺接有用于固定刷头4和内塞3的内盖5;所述的第二瓶口部2.2上螺接有外盖6,所述的外盖6的内顶壁设置有朝着凸起方向延伸的顶推杆6.1,所述的顶推杆6.1用于挤压所述的凸起4.1并使得凸起4.1封堵所述的出胶口3.1。33.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了与瓶体分体式的外盖、内盖、刷头和内塞;将出胶口设置在内塞上,并通过外盖的内顶壁上的顶推杆将刷头上的凸起向下挤压从而对内塞上的出胶口进行封堵;该结构不需要将顶推杆插接到出胶口内、有效防止顶推杆与出胶口之间的粘结;而且本技术的刷头上的凸起与出胶口对正,不会造成胶体直接引流至刷头外而使得出胶量过大;而且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在外盖与瓶体旋紧之后即可实现对出胶口的封堵,防止胶水漏撒或者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影响使用性能,而且在外盖取下后直接可以使用刷头进行涂抹,不需要额外再拆卸或者处理其他结构,使用方便快捷;本技术上述的分体式的结构方便各个零部件的拆除和清理,特别是内塞与瓶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如果出胶口堵塞,直接拆卸内塞进行清理,不会导致堵塞硬化的胶水落入瓶体内;此外,本技术的顶推杆不会插接进入至出胶口内和胶水瓶内部,可以有效防止对胶水的粘连或者对胶水产生污染。34.如附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刷头4上设置有与出胶口3.1连通的出胶孔4.2,所述的出胶孔为多个,分设于凸起的四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的出胶孔4.2设置有四个,周向均布于刷头的上端盖上,出胶孔4.2的直径小于出胶口3.1的直径;采用该结构,刷头上的出胶孔不与凸起和出口孔位于同一轴线上,从出胶口出来的胶体先储存于刷头和内塞之间,然后再通过出胶孔缓慢的引至刷头的涂抹端上,不不会造成胶体直接引流至刷头外而使得出胶量过大;而且出胶孔设置多个,使得胶水在刷头上更加均匀的分布,提高粘结涂覆的效果。而且本技术的出胶口的上方始终有凸起结构的存在,该凸起既能对出胶口之间实现封堵,还可以缩短出胶口与刷头之间的间距,使得胶水缓慢流出,不会造成胶水短时间快速引出导致涂抹量过大。35.如附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刷头4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4.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附图5中所示,其中的弧形凸起沿着刷头的上端面径向向外均布有三圈,其中出胶孔位于中间一圈的外置上,可以实现胶水均匀的分布;采用该结构,可以在进行胶体涂抹的时候实现更加均匀的涂抹面,保证后面的粘结效果。36.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塞3与第一瓶口部2.1之间为过盈配合;采用该结构,可以保证内塞额第一瓶口部之间的密封,防止胶水进入二者密封面导致粘结,同时过盈配合还可以保证二者连接的牢固度。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塞3与第一瓶口部2.1的插接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倾斜的倾斜面3.2(即在内塞的下端面外侧有一个向内收口的倾斜面,缩小此处的外径小于第一瓶口部的内径);采用该结构,可以减小插接端此处的外径,方便快速的将内塞引导至第一瓶口部内,为后续内塞与第一瓶口部之间的过盈配合组装的更加的容易。37.如附图9-10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塞3的顶部设有密封环3.3,刷头4的内部设有密封筋4.4,所述的密封环与密封筋配合以使得所述的内塞与刷头过盈配合;即在内塞的上顶端周向设置一圈密封环(该密封环既可以形成内塞和刷头之间的一定空间,方便胶水的暂时储存,也方便二者之间的密封),对应的刷头的内顶壁上设置一圈密封筋,当刷头与内塞套合的时候,密封环挤压进入至密封筋与刷头内壁之间,实现二者密封;采用该结构,实现内塞与刷头实现密封,防止胶水自二者密封处流出而影响涂抹效果。38.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顶推杆6.1,凸起4.1和出胶口3.1位于同一轴线上,即均位于瓶体1的中轴线上;采用该结构,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外盖与第二瓶口部螺接安装后,顶推杆对凸起造成积压,从而使得凸起向着出胶口方向延伸,并对出胶口实现封堵。39.作为优选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的内塞3的上顶面为内凹面或者平面;采用上述结构,当为内凹面的时候,会有一定量的胶水位于该内凹面内,然后再缓慢流向刷头的出胶孔,实现缓慢出胶的效果;而且内凹面的设置还可以使得胶水快速的回流至瓶体内;而如果为平面的结构,则可以缩短凸起与出胶口之间的间距,在顶推杆下压的时候实现更加彻底的密封。如附图2、6、10所示,为内塞上顶面呈内凹面结构的实施例。40.作为优选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的凸起4.1为球形凸起(圆弧形凸起)或者柱状凸起,本技术附图中展示的为一种呈现球形结构的凸起;该凸起具有一定的形变力和回复力,当受到顶推杆的推力时发生形变向着出胶口方向延伸实现封堵,当顶推杆脱离时则回复至原始状态,此时的出胶口不在被封堵,倒置或者倾斜瓶体,实现出胶。4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的第二瓶口部2.2上的外螺纹为逆时针设置的外螺纹;即需要将外盖旋进的时候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旋拧,而需要旋出外盖的时候则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拧,该设计与常规的惯用方式是相反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小孩子打开胶水瓶造成的隐患。42.如附图2、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盖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轴向延伸的加强筋5.1(即竖向的若干紧密相邻排布的凸筋);采用该结构,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内盖的强度,保证内盖与第一瓶口部之间螺纹连接的更加紧固,而且还方便操作人员增加与内盖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内盖无论是旋紧还是旋松都更加方便操作。43.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外盖6的外周面呈多边形结构的外周面;采用该结构,方便操作人员对外盖施加力度,从而方便的实现外盖与瓶口之间的旋进或者旋出。44.本技术的内塞可以为pp、pe、pom等材料制备而成,本技术的刷头可以为硅胶等软材料制备、方便涂抹,与涂抹面软接触、防止损伤。45.本技术的外盖和内盖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第二瓶口部和第一瓶口部外周上设置的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操作方便,加工加单。46.本技术的内盖的外径要小于外盖的内径,从而保证二者在各自的旋拧位置固定后不会造成彼此接触干涉。47.本技术的第二瓶口部的螺纹位置要保证外盖的顶推杆先外盖旋紧后正好可以对凸起向下顶出,实现对出胶口的封堵作用。48.本技术的内塞3包括与第一瓶口部2.1插接的插接部,和用于刷头4套合的套合部,在插接部和套合部之间设置径向凸台,用于与第一瓶口部2.1的上端面抵靠、固定;而刷头4的下端也设置有凸台用于与内塞3的凸台抵靠、并且还用于被内盖5压紧从而实现三者与瓶体1之间的连接。49.本技术的便捷使用的液体胶涂胶装置,具体的使用过程:首先瓶体内装入液体胶,然后按照图示结构将除了外盖之外的各个零部件组配形成图5所示的结构;然后外盖在盖上时,外盖上的顶推杆作用于刷头的凸起的上表面处,随着外盖的不断旋进、通过顶推杆对凸起的挤压变形使得凸起与内塞上的出胶口实现密封;需要涂抹粘结的时候,则外盖打开,刷头的凸起没有顶推杆的作用力后悔发生自然舒张,与出胶口脱离,倒置或者倾斜瓶体,胶水通过内塞的出胶口自然流出,即可实现涂胶;本技术的该结构使用时无需打开内盖,也无需拔出内塞再进行涂抹,可以做到打开外盖即涂抹。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