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适用于公路隧道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29 23:00:02     391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隧道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公路隧道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背景技术:2.目前,当公路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交通工具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引发火灾隐患,尤其是较长的公路隧道,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虽然隧道内有消防设施和应急逃生通道,但是在隧道内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受到火势和浓烟影响,给逃生和消防工作提出来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解决现有隧道消防工作中的困难,设计一种智能消防联动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公路隧道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公路隧道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消防联动系统设置有:5.防爆烟感温感器;6.所述防爆烟感温感器安装在隧道内壁上;所述隧道内还设置有隧道建筑限界、检修道和排水沟雨篦子;所述隧道内壁上还设置有防爆烟感温感器、消防供水管和消防喷头固定杆;7.所述防爆烟感温感器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还与旋转摄像头、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和远程可视端连接。8.进一步,所述旋转摄像头设置有纵向旋转件和横向旋转件;所述纵向旋转件设置在横向旋转件下方。9.进一步,所述隧道内安装有吊架;吊架上设置有吊架预留销孔,吊架通过吊架锚固螺杆和吊架螺栓安装在隧道内壁上;吊架上还设置有消防供水管;消防供水管通过u型螺杆和u型螺栓安装在吊架上。10.进一步,所述消防喷头固定杆安装在吊架上,消防喷头固定杆上设置有固定杆预留销孔;消防喷头固定杆通过固定杆螺杆和固定杆螺栓安装在吊架上。11.进一步,所述消防供水管与三通节点连接;三通节点上连接有软管;软管另一端与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连接。12.进一步,所述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通过旋转支座安装在固定卡钳下部;固定卡钳上设置有固定卡钳预留销孔和固定齿,固定卡钳通过固定齿和固定卡钳螺杆安装到消防喷头固定杆上。13.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4.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公路隧道内壁两侧及顶部,隧道建筑限界外,不影响行车安全;当公路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防爆烟感温感器第一时间感应到火灾发生,同时回传火情信息至服务器,由服务器对火情信息进行自动判别,并下发指令至隧道内精准定位消防喷头,实现精准快速灭火,缩短灭火时间,从而减少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可借助隧道内旋转摄像头进行远程可视化观测,便于消防工作的部署及救援;从而改善隧道内发生火灾时救援不及时,现场实际情况难以掌握,工作部署困难的现状。附图说明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结构示意图;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使用状态图一;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使用状态图二;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c部位的安装爆炸图;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24.图中为:1、隧道建筑限界;2、检修道;3、排水沟雨篦子;4、防爆烟感温感器;5、消防供水管;6、消防喷头固定杆;6-1、固定杆预留销孔;7、隧道;8、旋转摄像头;8-1、纵向旋转件;8-2、横向旋转件;9、吊架锚固螺杆;10、吊架;10-1、吊架预留销孔;11、吊架螺栓;12、u型螺杆;12-1、u型螺栓;13、固定杆螺杆;13-1、固定杆螺栓;14、三通节点;15、软管;16、固定卡钳;16-1、固定卡钳预留销孔;16-2、固定齿;17、固定卡钳螺杆;18、旋转支座;19、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20、远程可视端;21、服务器。具体实施方式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2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公路隧道的智能消防联动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27.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爆烟感温感器4,防爆烟感温感器4安装在隧道7内壁上;所述隧道7内还设置有隧道建筑限界1、检修道2和排水沟雨篦子3;所述隧道7内壁上还设置有防爆烟感温感器4、消防供水管5和消防喷头固定杆6;28.防爆烟感温感器4与服务器21连接;所述服务器21还与旋转摄像头8、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和远程可视端20连接。29.旋转摄像头8设置有纵向旋转件8-1和横向旋转件8-2;所述纵向旋转件8-1设置在横向旋转件8-2下方。30.隧道7内安装有吊架10;吊架10上设置有吊架预留销孔10-1,吊架10通过吊架锚固螺杆9和吊架螺栓11安装在隧道7内壁上;吊架10上还设置有消防供水管5;消防供水管5通过u型螺杆12和u型螺栓12-1安装在吊架10上。31.消防喷头固定杆6安装在吊架10上,消防喷头固定杆6上设置有固定杆预留销孔6-1;消防喷头固定杆6通过固定杆螺杆13和固定杆螺栓13-1安装在吊架10上。32.消防供水管5与三通节点14连接;三通节点14上连接有软管15;软管15另一端与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连接。33.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通过旋转支座18安装在固定卡钳16下部;固定卡钳16上设置有固定卡钳预留销孔16-1和固定齿16-2,固定卡钳16通过固定齿16-2和固定卡钳螺杆17安装到消防喷头固定杆6上。34.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在隧道7内两侧建筑限界1外安装吊架10,吊架10形状根据隧道7内部形状确定,吊架预留销孔10-1的预留数量根据实际承载重量及吊架尺寸预留,并用吊架锚固螺杆9和吊架螺栓11进行安装,相邻两个吊架10的间距为8-10m;35.将消防供水管5安装在吊架10上,利用u型螺杆12和u型螺栓12-1将其固定连接。将消防喷头固定杆6安装在吊架10上,消防喷头固定杆6利用固定杆螺杆13和固定杆螺栓13-1固定安装;36.安装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安装在固定卡钳16上,固定卡钳16上设置有固定卡钳预留销孔16-1和固定齿16-2,旋转支座18可以横向、纵向多方向旋转,旋转支座18利用固定卡钳16固定至固定杆6上;消防供水管5上安装三通14,用软管15与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连接;37.隧道7内设检修道2、排水沟雨篦子3、防爆烟感温感器4、旋转摄像头8、防爆烟感温感器4;防爆烟感温感器4安装在隧道顶部,安装间距为6-10m,需满足感知范围及距离,确保无感知盲区;旋转摄像头8安装在隧道7顶部,安装间距以摄像无盲区为标准;旋转摄像头8可以纵向旋转和横向旋转。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施流程:当隧道7内发生火灾时,防爆烟感温感器4第一时间感应到火灾发生,同时回传火情信息至服务器21,由服务器21对火情信息进行自动判别,并下发指令至隧道7内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实现精准快速灭火,缩短灭火救援时间,进一步由服务器21同时回传火情信息至相关监管部门的远程可视端20,远程可视端20可远程操控旋转摄像头8了解现场火情,进行下一步消防工作的部署及救援。若通过服务器21自动判断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未能自动开启,监管部门可通过远程可视端20观测的火情确认是否收到开启旋转精准定位消防喷头19,实现精准快速灭火,缩短灭火救援时间,从而降低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39.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为:40.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公路隧道内壁两侧及顶部,隧道建筑限界外,不影响行车安全;当公路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防爆烟感温感器第一时间感应到火灾发生,同时回传火情信息至服务器,由服务器对火情信息进行自动判别,并下发指令至隧道内精准定位消防喷头,实现精准快速灭火,缩短灭火时间,从而减少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可借助隧道内旋转摄像头进行远程可视化观测,便于消防工作的部署及救援;从而改善隧道内发生火灾时救援不及时,现场实际情况难以掌握,工作部署困难的现状。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