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调节制氧机组低温液体泵轴温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29 18:24:48     384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零部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制氧机组低温液体泵轴温度的装置。背景技术:2.现阶段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部分化工企业都需要使用氧气、氮气,在这些企业中,为用户提供氧、氮、氩的气体分离和输送装置被称为制氧机组,制氧机组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内压缩和外压缩两种,所谓内压缩就是从主冷取出液氧,经过离心式液氧泵加压,再经过高压板式换热器气化后直接送入氧气管网,外压缩则是将出冷箱的低压氧气、氮气经过压缩机加压后送入球罐和管网,不论哪种流程的制氧机组都设置有低温液体离心泵,低温液体泵是利用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液体压力升高而达到输送的目的,在制氧机组中的低温液体泵压送的都是温度在-180℃左右的液体,是机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3.传统装置制氧机组内的低温液体泵正常运行时转速高的可达4000转/分,轴承温度可达60-80℃,但是它压缩的介质是温度为-180℃的液体,液体泵承受的是冰火两级,对设备的质量要求高,多采用进口,即便如此,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一些问题随之而来,在内压缩机组中表现的更加突出,在夏季,受外界温度影响,轴承温度可到80℃,当压缩的介质是液氧时,由于氧的助燃作用,轴承温度高必然存在安全隐患,低温液体泵运行时间达到一定年限后,密封系统会出现间隙增大的问题,此时即便密封气压力足够,在外露的泵轴上也可以看见结霜情况,如果冷量从泵侧传向电机侧会对电机产生危害,严重时可以破坏润滑油脂的润滑作用,加剧电机损坏,低温液体泵停车再启动前必须进行预冷工作,由于低温液体温度低,此时可能出现泵轴与轴承冻住的情况,一旦冒然启动液体泵,会造成轴承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调节制氧机组低温液体泵轴温度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节制氧机组低温液体泵轴温度的装置,该调节制氧机组低温液体泵轴温度的装置,解决了轴承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问题,避免了为降低液氧泵轴承温度,可有效避免泵轴结冰结霜的问题,杜绝冷量传至轴承内部,弱化润滑油脂作用,进而损坏轴承,可有效提高泵轴温度,避免泵轴冻住,预冷速度不用刻意缩短,缩短了启动时间。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调节制氧机组低温液体泵轴温度的装置,包括仪表气总管,所述仪表气总管的下方设置有液体泵冷箱,且液体泵冷箱的前方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内壁螺钉连接有液体泵主体,且液体泵主体的上端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控制球阀,且控制球阀的上端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转块,且转块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壁安装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上方设置有电机吹扫阀,且电机吹扫阀的一侧设置有软管,所述液体泵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套,且第一连接套的前方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三定位杆,且第三定位杆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磁力块,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内壁贴合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液氧泵轴承,所述液氧泵轴承的一侧设置有液氧泵主体。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盖板通过转块与控制球阀构成旋转结构,且盖板的外壁长度与控制球阀的外壁长度相同。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吹扫阀与软管卡合连接,且电机吹扫阀的外壁直径小于软管的内壁直径。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通过转杆与第一连接套构成旋转结构,且连接杆以第一连接套的中轴线对称设置。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套螺纹连接,且连接杆的外壁螺纹状设置。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定位杆与磁力块螺纹连接,且磁力块为“t”形结构设置。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套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密封圈的外壁直径小于第一连接套的内壁直径。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块与控制球阀对盖板起到旋转作用,在使用装置时,控制球阀的设置便于避免了轴承温度接近报警值,解决了轴承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问题,避免了为降低液氧泵轴承温度,而被迫降低液氧泵转速,氧气放散增加的问题,通过设置软管对电机吹扫阀起到卡合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电机吹扫阀的设置起到加温作用,所以可有效避免泵轴结冰结霜的问题,杜绝冷量传至轴承内部,弱化润滑油脂作用,进而损坏轴承,通过设置密封圈对第一连接套起到紧密贴合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第一连接套便于对液体泵主体进行连接,液体泵主体的设置便于可有效提高泵轴温度,避免泵轴冻住,预冷速度不用刻意缩短,缩短了启动时间。附图说明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转杆和连接杆组合结构示意图;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和第三定位杆组合示意图。17.其中:1、仪表气总管;2、液体泵冷箱;3、支管;4、液体泵主体;5、第一定位杆;6、控制球阀;7、第二定位杆;8、转块;9、盖板;10、透明板;11、电机吹扫阀;12、软管;13、第一连接套;14、转杆;15、连接杆;16、第二连接套;17、第三定位杆;18、磁力块;19、密封圈;20、液氧泵轴承;21、液氧泵主体。具体实施方式18.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19.根据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制氧机组低温液体泵轴温度的装置,包括仪表气总管1,仪表气总管1的下方设置有液体泵冷箱2,且液体泵冷箱2的前方设置有支管3,支管3的内壁螺钉连接有液体泵主体4,且液体泵主体4的上端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一定位杆5,第一定位杆5的外壁螺钉连接有控制球阀6,且控制球阀6的上端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二定位杆7,第二定位杆7的外壁螺钉连接有转块8,且转块8的上端设置有盖板9,盖板9的内壁安装有透明板10,透明板10的上方设置有电机吹扫阀11,且电机吹扫阀11的一侧设置有软管12,液体泵主体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套13,且第一连接套13的前方设置有转杆14,转杆14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杆15,且连接杆15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第二连接套16,第一连接套13的内壁螺钉连接有第三定位杆17,且第三定位杆17的外壁螺钉连接有磁力块18,第一连接套13的内壁贴合有密封圈19,且密封圈19的一侧设置有液氧泵轴承20,液氧泵轴承20的一侧设置有液氧泵主体21。20.盖板9通过转块8与控制球阀6构成旋转结构,且盖板9的外壁长度与控制球阀6的外壁长度相同,通过设置转块8与控制球阀6对盖板9起到旋转作用,在使用装置时,控制球阀6的设置便于避免了轴承温度接近报警值,解决了轴承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问题,避免了为降低液氧泵轴承20温度,而被迫降低液氧泵转速,氧气放散增加的问题。21.电机吹扫阀11与软管12卡合连接,且电机吹扫阀11的外壁直径小于软管12的内壁直径,通过设置软管12对电机吹扫阀11起到卡合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电机吹扫阀11的设置起到加温作用,所以可有效避免泵轴结冰结霜的问题,杜绝冷量传至轴承内部,弱化润滑油脂作用,进而损坏轴承。22.连接杆15通过转杆14与第一连接套13构成旋转结构,且连接杆15以第一连接套1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转杆14与第一连接套13对连接杆15起到旋转作用,在使用装置时,连接杆15的设置便于对装置进行连接固定,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性。23.连接杆15与第二连接套16螺纹连接,且连接杆15的外壁螺纹状设置,通过设置连接杆15对第二连接套16起到螺纹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第二连接套16的设置便于装置零件连接,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性。24.第三定位杆17与磁力块18螺纹连接,且磁力块18为“t”形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第三定位杆17对磁力块18起到螺纹固定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磁力块18的设置便于零件进行快速连接,增加了装置的使用性。25.密封圈19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套13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密封圈19的外壁直径小于第一连接套13的内壁直径,通过设置密封圈19对第一连接套13起到紧密贴合作用,在使用装置时,第一连接套13便于对液体泵主体4进行连接,液体泵主体4的设置便于可有效提高泵轴温度,避免泵轴冻住,预冷速度不用刻意缩短,缩短了启动时间。26.使用时,将仪表气总管1放置指定位置,再将转块8与控制球阀6对盖板9进行旋转打开,再将控制球阀6进行打开,再将软管12对电机吹扫阀11进行卡合固定,再将密封圈19对第一连接套13进行紧密贴合,再将转杆14与第一连接套13对连接杆15进行旋转关闭,再将连接杆15对第二连接套16进行螺纹固定,再将第三定位杆17对磁力块18进行螺纹固定,打开仪表气总管1、液体泵主体4和控制球阀6开关,最后对制氧机组进行低温液体泵轴温度调节。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