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背景技术:2.桡动脉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较尺动脉稍小。桡动脉长约21.2cm,起端外径约0.3cm。肱动脉分出后,行向外下,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位于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至桡骨下端斜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至手背后进入解剖学鼻咽窝,穿第1掌骨间隙入手掌深部,分出拇主要动脉后,即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在腕关节附近可以触摸到桡动脉的位置,主要是在腕关节的外侧,贴近于桡骨的位置能够触及桡动脉的搏动。3.桡动脉在桡骨下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较浅,是扪脉和穿刺的理想部位。桡动脉穿刺是一种应用于冠状动脉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手段,此外,桡动脉穿刺还能应用于脑血管系统的诊断和治疗、肾动脉扩张和支撑架、主动脉缩窄症的评估以及腹腔其它血管的诊断和介入治疗。4.现有的桡动脉穿刺手术,是由患者摊开手掌向上后,医护人员单手将患者手掌向下掰动,使桡动脉显露,另一只手再持穿刺针进行穿刺,缺乏专门的固定装置来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以及对桡动脉进行定位以辅助穿刺手术,造成了手术的不便。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具备能够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以及调整穿刺点位以辅助穿刺手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桡动脉穿刺手术缺乏专门的固定装置来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以及对桡动脉进行定位以辅助穿刺手术,造成了手术的不便的问题。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托座和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穿刺定位环;7.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齿条,且所述齿条与所述穿刺定位环连接,所述壳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环,所述第一转环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8.所述第一转环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齿轮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块;9.所述底板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上设置有u形固定板。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且所述第一滑杆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与所述壳体弹性连接。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齿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卡块相适配的第二卡槽。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壳体内滑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滑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两个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槽内。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托座上设置有固定绷带和魔术贴,且所述固定绷带与所述魔术贴粘接。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上的把手。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u形固定板上的第二转环,且所述第二转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转环内设置有内棘轮;17.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棘轮相啮合的棘爪,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侧壁连接。18.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9.1、该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针对桡动脉穿刺手术的特点,设计出专用的桡动脉穿刺手术辅助设备,首先将患者手部向上摊开放置在托座上,然后调整位置将桡动脉对准穿刺定位环,再将手掌伸入u形固定板内使得患者手腕向下弯曲凸显出桡动脉,然后将第一滑杆向后推动使得第一卡块卡接入第一卡槽内,再转动第一滑杆以带动齿条和穿刺定位环上下移动对准桡动脉穿刺部位,再将穿刺针通过穿刺定位环扎入,通过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以及对桡动脉进行定位以精准施针,可以辅助穿刺手术进行。20.2、该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机构可以在调节穿刺定位环的高度后对其进行固定,操作十分简便,只需在调节后松开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就会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回弹力下自动向前弹出,再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杆的传动作用就可以带动第二卡块向后移动卡接入其中一个第二卡槽内,进而固定住穿刺定位环的位置。21.3、该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通过将固定绷带缠在患者手腕半周,再粘接在魔术贴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患者手腕的固定。附图说明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7.图中:1、底板;2、托座;3、壳体;301、第一滑槽;302、穿刺定位环;4、调节机构;401、齿条;402、第一转环;403、齿轮;404、第一滑杆;405、第一卡槽;406、第一卡块;407、第一复位弹簧;408、把手;5、第一固定机构;501、第一转杆;502、连接板;503、第一连接杆;504、第二连接杆;505、第二卡块;506、第二卡槽;507、限位槽;6、第二转杆;601、u形固定板;7、固定绷带;701、魔术贴;8、第二固定机构;801、内棘轮;802、第二滑杆;803、棘爪;804、第二复位弹簧;805、第二转环;806、第二滑槽。具体实施方式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9.实施例130.请参阅图1-5,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托座2和壳体3,壳体3上开设有第一滑槽301,第一滑槽301内滑动设置有穿刺定位环302;31.壳体3内设置有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滑动设置于壳体3内的齿条401,且齿条401与穿刺定位环302连接,壳体3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环402,第一转环402上设置有与齿条401相啮合的齿轮403;32.第一转环402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404,齿轮403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05,第一滑杆404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405相适配的第一卡块406;33.底板1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杆6,第二转杆6上设置有u形固定板601。34.本实施例中:底板1起到支撑的作用,托座2上端为凹形用于放置患者手腕,u形固定板601安装在第二转杆6上,将患者手掌伸入u形固定板601内就可以使得患者手腕向下弯曲并固定住,再通过调节机构4对穿刺定位环302进行调节使其沿着第一滑槽301内上下滑动以对准患者的桡动脉,从而辅助桡动脉穿刺手术的进行;35.其中,齿条401沿着壳体3内上下滑动,第一转环402转动在壳体3的后内壁,齿轮403设置在第一转环402的前端,第一滑杆404沿着第一转环402的内壁前后滑动,并且第一滑杆404向前活动贯穿出壳体3的前端;36.在调节时,将第一滑杆404向后推动使得第一卡块406卡接入第一卡槽405内,然后转动第一滑杆404就可以带动齿轮403转动,进而带动齿条401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穿刺定位环302上下移动。37.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托座2的高度设置为其弧形槽高于底板1的上端约5-10cm,从而便于手腕向下弯曲放置凸显出桡动脉。38.实施例239.请参阅图1-5,壳体3内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407,且第一滑杆404通过第一复位弹簧407与壳体3弹性连接。40.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弹簧407与壳体3的后内壁连接,与第一滑杆404不连接,仅起到弹起第一滑杆404的作用,将第一滑杆404向后推动时,第一复位弹簧407会被压缩,在调节完成后,只需松开第一滑杆404,第一复位弹簧407就会将第一滑杆404自动向前弹出,起到了简化操作的作用。41.实施例342.请参阅图1-5,壳体3内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5,第一固定机构5包括滑动设置于壳体3内的第一连接杆503,第一连接杆503上设置有第二卡块505,齿条40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卡块505相适配的第二卡槽506。4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在通过调节机构4对穿刺定位环302的位置进行调节后,能够固定住穿刺定位环302的位置,在壳体3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5;44.其中,在齿条401上下移动调节位置后,通过第一连接杆503向后移动,使得第二卡块505卡接入其中一个相匹配的第二卡槽506内,进而可以固定住穿刺定位环302。45.实施例446.请参阅图1-5,第一固定机构5还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3内的第一转杆501,第一转杆501上设置有连接板502,壳体3内滑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04,第二连接杆504与第一滑杆404连接,第一连接杆503和第二连接杆504均滑动设置于连接板502上。47.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503和第二连接杆504分别滑动在连接板502两端的槽口内;48.在将第一滑杆404向后推动时,第一滑杆404会带动第二连接杆504向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杆501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杆503向前移动松开齿条401,此时再转动第一滑杆404即可对穿刺定位环302的高度进行调节;49.在将第一滑杆404松开后,第一滑杆404在第一复位弹簧407的弹力下向前弹出,此时第二连接杆504随着一起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503向后移动,使得第二卡块505卡接入其中一个第二卡槽506内,通过第一复位弹簧407的弹力可将齿条401固定。50.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保障第一连接杆503和第二连接杆504移动稳定,在此可以将第一连接杆503和第二连接杆504设置成方形,保障第二卡块505能够准确进入第二卡槽506内。51.实施例552.请参阅图1-5,第一固定机构5还包括开设于壳体3内的两个限位槽507,第一连接杆503和第二连接杆504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限位槽507内。53.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杆503和第二连接杆504分别沿着两个限位槽507内前后滑动可以对其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杆503和第二连接杆504的移动更加平稳,并且不会偏离运动轨迹。54.实施例655.请参阅图1-5,托座2上设置有固定绷带7和魔术贴701,且固定绷带7与魔术贴701粘接。56.本实施例中:患者手腕放置在托座2上后,再将固定绷带7缠在手腕上,并粘接在魔术贴701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患者手腕的固定。57.实施例758.请参阅图1-5,调节机构4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滑杆404上的把手408。59.本实施例中:通过把手408可以方便使用者转动第一滑杆404进行调节操作。60.实施例861.请参阅图1-5,底板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机构8,第二固定机构8包括设置于u形固定板601上的第二转环805,且第二转环805转动设置于底板1上,第二转环805内设置有内棘轮801;62.底板1上开设有第二滑槽806,第二滑槽806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杆802,第二滑杆802上设置有与内棘轮801相啮合的棘爪803,第二滑槽806内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804,第二复位弹簧804一端与第二滑槽806内壁连接,第二复位弹簧804另一端与第二滑杆802侧壁连接。63.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加强u形固定板601对患者手腕的固定,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机构8;64.其中,当向前拉动第二滑杆802使得棘爪803与内棘轮801脱离接触时,u形固定板601可以自由转动以根据患者手掌大小等条件进行调节,在调节完成后,再松开第二滑杆802,使得第二滑杆802在第二复位弹簧804的回弹力下自动向后回弹,棘爪803重新卡住内棘轮801,使其无法转动,进而将u形固定板601的位置固定住。6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6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涉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涉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涉的保护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26 21:39:11
944
- 下一篇: 一种环境监测螺旋节点式支架的制作方法
- 上一篇: 一种产科用新生儿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