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当前肉鸭养殖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作者:admin      2022-06-19 19:00:15     0



  肉鸭品种的遗传改良促进肉鸭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料肉比大幅降低,但是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当前的养殖环境疾病复杂,在这种环境下最大限度减少肉鸭养殖风险,使效益最大化,需要在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疾病防治方面不断改进。

  一 饲养管理

  肉鸭养殖实行“三分治疗七分管理”。特别是在秋冬季,高架棚养殖的肉鸭会因为昼夜温差大,导致中小鸭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冒、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疾病。因此,应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当气温下降时要及时拉下鸭棚两边的防护膜;当气温上升时,也要在适当的时间拉起防护膜,因为鸭粪发酵加快,氨气浓度上升,会导致肉鸭氨中毒。秋冬季冷空气频繁,一定要注意好鸭棚两边的防护膜拉起或放下的时机,控制好棚内温度,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另外,需要关注饮水管道低温冻结的情况,可用稻草包裹水管,或者将水龙头打开,保持小量流水防止冻结。

  二 饲料营养

  目前肉鸭养殖一般都采用颗粒饲料,在同批次的肉鸭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换料(换料是指换不同批次的饲料或不同厂家的饲料)。由于不同批次的饲料或者不同厂家的饲料的配方不同,肉鸭在食用同一种饲料一段时间后,肠道环境已经适应,中途换料会导致肠道环境重新适应新的饲料,影响饲料利用率,进而导致肉鸭抗病能力随之下降。

  三 疾病防治

  目前肉鸭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毒性肝炎、禽流感、伤寒、副伤寒等。肉鸭从进栏到出栏需要35天左右,在这期间,肉鸭必须免疫两种疫苗:一是禽流感疫苗,8—12日龄颈部皮下注射;二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4-5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判断一个鸭群健康与否,主要是看鸭群的采食情况,如果在肉鸭生长期,每天的采食饲料都有增加,这说明鸭群健康,如果采食量比前一天有所减少,加之鸭群的精神状态不佳、粪便的颜色和形态发生变化,如拉白色、黄绿色粪便,说明鸭群健康存在问题。如果发现鸭群生病,应及时联系兽医人员,及早进行治疗,防止疫病发展流行。

  另外,在肉鸭饲养过程中,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还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从而提高养殖收益。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