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if函数的使用方法

作者:admin      2022-06-16 08:41:00     325



if函数的使用方法,首先在Excel中新建一个表格,双击需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进入输入状态,然后填写IF函数,即输入=IF,再将比较条件填入,例如=IFA2>=60,接着输入逻辑比较结果,最后就可以查看比较结果了。 if函数的使用方法是什么?if函数是excel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函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使用方法。以Dell灵越5000为例,if函数的使用方法为:品牌型号:Dell灵越5000操作系统:windows 10Excel中很多函数部分参数可以省略,IF函数也一样。如下图B1的公式为:=IF(1>2,"判断真")省略了第三参数,则返回第三参数值时会返回FALSE。这对求满足条件最大值和最小值是由实际意义的,效果与0不同。2如果把公式改成:=IF(1>2,"判断真",)公式中通过第二参数后的逗号给第三参数留了位置,但是没有输入任何值,那么默认是返回0这个数字的。也就是逗号后面不输入参数默认返回值为0。3第二参数也是一样的规律,如果公式改成:=IF(3>2,,"判断假")第二参数位于两个逗号之间,没有输入值,则默认返回0。4如果将公式改成:=IF(3>2,TRUE,FALSE)则单元格会返回TRUE或FALSE这两个逻辑值结果之一。ENDIF普通公式单条件表达:1如下图,B2公式为:=IF(A2>29,"不惑","小年轻")这是IF函数单条件表达的方式,第一参数只有一个比较。2IF单条件表达可以用数轴的方式来理解。整个数轴是全体,判断为TRUE返回结果为数轴的一部分;判断为FALSE返回结果是数轴的其余所有部分,两个部分不会交叉。ENDIF普通公式多条件同时满足表达:1如下图,如果A2大于29且B2是“A”则返回优秀,其余结果返回空。C2公式为:=IF(AND(A2>29,B2="A"),"优秀","")这里用AND()函数表达了多个判断条件,只有所有判断都返回TRUE才返回“优秀”。2大家在使用IF多条件判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不要漏掉可能!以上面的两个条件,且没有嵌套IF的例子说明。可以将两个条件用纵横两条线交叉表示,同时满足“大于34,为A”的结果只占所有可能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其他所有可能都返回空。如果3个条件你排除的可能更多,如果再嵌套IF继续判断……3重点提醒:如果有多个条件并且嵌套判断,一定要考虑清楚所有的情况,否则容易出现预期之外的错误返回,很多情况是漏考虑了某些情况!ENDIF普通公式多条件满足其一即可表达:1上面讲述了同时满足多个条件,那么满足多条件之一如何表达呢?C2输入公式:=IF(OR(A2="A",B2>100),"合格","不合格")IF函数中可以用OR()函数来表达满足条件之一,也就是OR()函数内的判断只要有一个返回TRUE,OR()函数整体就返回TRUE。2提醒:使用多个OR()函数并且还有IF嵌套的情况下更要考虑所有情况,避免遗漏。ENDIF数组公式同时满足多条件表达:如下图,要求A列为“A”且B列大于40的B列数据合计,C2输入公式:=SUM(IF((A2:A4="A")*(B2:B4>40),B2:B4))左手按住Ctrl+Shift,右手按回车运行公式。2这里(A2:A4="A")和(B2:B4>40)的判断分别返回TRUE或FALSE,其中的星号可以理解为“乘号”,在运算时TRUE相当于1,FALSE相当于0,所以只有两个返回值都是TRUE,乘积才是1;只要有一个FALSE,也就是只要有一个不满足条件,返回结果就是0。而IF第一参数中非0值相当于TRUE,所以可以达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统计的目的。ENDIF数组公式满足多条件表达:1如下图,要求A列为“A”或B列大于40的B列数据合计,C2输入公式:=SUM(IF((A2:A4="A")+(B2:B4>40),B2:B4))左手按住Ctrl+Shift,右手按回车运行公式2把同时满足多条件的乘号改成加号就达到了“或者”的目的。因为只要有一个是TRUE,相加结果就是1,如果两个都是TRUE相加结果就是2。所以达到了判断结果相加,只要结果非0就计算B列数据合计的目的。以上就是if函数的使用方法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