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母猪死亡分析(如何防控母猪猝死症的发生防治措施在这!)

作者:admin      2023-09-30 18:00:43     0



母猪死亡分析(如何防控母猪猝死症的发生防治措施在这!)   母猪猝死症是猪场常见疾病,在全国各个省区均有发生。在秋冬季节交替之时,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膘情好怀孕母猪,约占母猪死亡病例的80%左右。该疾病的显著特点是猝死,故治疗对于控制本病的意义有限,我们应以预防为主,控制该疾病在猪场的流行。通过对本类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诊断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绝大多数为肠炎或肠扭转。  防治措施  加强猪舍的环境控制,降低环境的感染压力  1)梭菌、胞内劳森菌和密螺旋体等病原体,通常使存在粪便中,而且梭菌(芽孢对干燥和许多消毒剂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一旦发生本病,梭菌会长期存留在猪舍内成为传染源,故猪舍消毒非常重要定期清圈消毒。梭菌、胞内劳森菌和密螺旋体等对用碘酸类消毒药Z敏感,如“百胜-30”,我们按照1:400,每平方米喷洒200-300mL配合后的消毒溶液。空圈用“洗百健”(泡沫清洁剂)清洗、浸泡后,清水冲洗,干燥7天;彻底消毒后,进猪。  2)降低舍内湿度,Z好控制在70-80%之间。  3)做猪舍保温工作,尤其天气变化,减少应激。  4)及时清除粪便,搞好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  1)真正的做到全进全出。  2)不要让母猪在限位栏上度过整个怀孕期,减少母猪混群次数,充足的饮水。换料注意过渡时间,不要突然间换料。更要关注霉菌毒素,母猪长时间采食霉变饲料,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衡等各种因素均可导致诺维氏梭菌大量繁殖诱发猝死。使用优质的饲料,在此基础上添加“欧泰霉克”(脱霉剂)和“欧酸肥”(特殊包被酸化剂),可有效避免猝死症的发生。  3)饲料不易过细,饲料中的粗纤维的含量,防止便秘。  4)按时饲喂。供料不正常、等待喂料时间过长,母猪因饥饿而攀爬跳动,烦躁不安,导致胃、肠道翻转,上下排气不畅,胃肠臌气,使患猪呼吸困难迅速死亡;推迟饲喂使母猪过度饥饿,投料时因超量采食而过饱;由于肠道发炎,肠道后段的细菌增殖产气,母猪容易发生胃肠扭转。  母猪群定期的药物保健  1)母猪的四季保健,能够有效地预防肠炎猝死症,每三个月使用7-14天。  2)可以在每吨饲料里添加:“雅定兴”(替米考星)1公斤+“雅多康”(多西环素)1公斤。  3)正确使用抗生素,不要随意更改剂量。  病死猪的处理  病死猪要做无害化处理。魏氏梭菌容易产生。诺维氏菌易产生芽孢,芽孢对外界环境有很强抵抗力,存活时间长,因此必须对病死猪焚烧处理,对发病猪的圈舍及污染的用具进行有效的消毒。  关于药物保健  在我国瘦肉精和“问题鸡”事件后,严控抗生素使一些饲料厂停止在饲料中添加抗革兰氏阳性菌性药物添加剂,由于发病率如此高可以推断这方面因素居多。养猪场没有健全的药物预防程序,盲目添加一些抗生素是当今猪场的通病。抗生素是有很多危害,可是抗生素是人类社会离不开的产物,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是明智的选择。正确的选择药物,正确的药物搭配,正确的使用,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  关于环境控制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动物,是传染病三大要素。消毒是控制传染病Z行之有效的方法。消毒可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猪只。加强对猪舍的空栏清扫、清洗、消毒、干燥,每个环节都不能少,而且工作要做细致,栏杆、漏缝地板、生产工具等等,不要有遗漏。在做好这些工作,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消毒药物的选择。我们要选择广谱的、高 效的、尤其是对病毒是有特 效的、对人对猪是安全的、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廉价的等,“百胜-30”直接使蛋白质、DNA、RNA变性,不存在耐药性一说,而且是对病毒和细菌,都有杀灭作用,起效快,对人对猪都是安全的,“百胜-30”是芽孢类细菌Z理想的消毒药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