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的危害 薯片因其口感独特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薯片吃的时候需要适量进行,过多吃容易导致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薯片的热量较高,每100克烤薯片中含有热量约550大卡、脂肪38克、蛋白质7.5克、纤维素则为4.2克。俗话说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薯片中含有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以及会使人变痴呆的铝,薯片吃多了对身体健康是有危害的。需要注意的是,薯片虽好吃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宜,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不宜吃薯片等香脆食品,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不适宜吃薯片。 薯片的危害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吃薯片吧,有炸薯片、烤薯片等,因为炸薯片吃起来比较脆而且味道非常好所以深受我们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薯片并不是多多益善,薯片吃的太多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很多人只知道吃太多薯片会上火但并不知道吃薯片不止这种危害,那么薯片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
1、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薯片在加工中过程中使用了氢化油或是部分氢化的起酥油即反式脂肪酸,人体很难消化吸收反式脂肪酸,因而会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从而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商家却青睐氢化油,因为它可以延长产品保质期,还可以让食物更加酥脆美味。
2、油脂增加糖尿病的发生:薯片中的油脂含量高达35%,经常食用香脆食品会使血脂升高,导致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成长期的孩子,过多地食用除了导致肥胖还会增加成年后发生上述病症的风险。
3、糖分增加肥胖的发生:薯片所含的精糖和精致淀粉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只有热量没有太大的营养,吃多了会增加肥胖和“三高”的机会。另外,薯片的问题还体现在制作工艺和用于调味的添加成分如鲜味物质、甜味剂及色素上。
薯片的热量打开一袋散发着迷人香味的薯片,相信大多数朋友很难不被它金黄酥脆的外表所诱惑,拿起一片放入嘴巴,随着“喀吱”声,土豆特有的清香立刻充溢了口腔,那满足的感觉会一直传递到大脑。朋友们也可以蘸着番茄酱、辣椒酱、烧烤酱让土豆香和酸味、辣味、肉味等更充分地满足你的食欲,一包薯片旋即就被你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么你们了解薯片的热量是怎样的吗?
由于薯片是一种油炸烘焙的食品,它含有较高的脂肪量和热量。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可知,每100克烤薯片中含有热量约550大卡、脂肪38克、蛋白质7.5克、纤维素则为4.2克。已知一个正常男性成年人一天需要月1800至2000大卡而女性的则为1600至1800大卡左右,则一包100克薯片的热量就占了每日所需能量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接近一顿晚餐的热量,这也相当于慢跑一小时约8公里或游泳三公里所消耗的卡路里。
薯片吃多了会怎么样薯片是指由马铃薯制成的零食,制作方法是把马铃薯切为薄片然后炸或烤至脆口并加以调味即可。除了最简单地以盐来调味外,市面上买到不同口味的薯片亦会使用味精和不同香料调味,很多的年轻人都特别喜欢吃薯片,特别是看电影、看电视时吃上一包薯片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薯片虽然好吃,但是薯片吃多了会怎么样呢?
薯片含高度盐份,我们吃薯片不只会吃一块,满足到味觉后或把一整包吃完才会停止,此时便会不知不觉吃下大量盐份,这很容易导致血压增高使肾脏血液未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造成糖尿病。科学研究表明,薯片中含有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以及会使人变痴呆的铝,而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则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添加溴酸钾,溴酸钾过量食用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及肾脏。所以,薯片偶偶吃还是可以,但不宜多吃。
哪些人不宜吃薯片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淡淡的咸味以及嚼在口里“喀吱喀吱”的清脆口感让很多人都难以释怀,美国还由此诞生了“Couchpotatoes一族”,他们一边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边嘴里嚼着炸薯片或炸薯条,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薯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那么哪些人不宜吃薯片呢?
薯片是由土豆经过切片、在高温下与油一起加工制成,里面含有反式脂肪酸、油脂、糖分和丙烯酰胺等多种不良成分。由于老人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和幼儿的身体尚处于发育之中,这两种人往往解毒能力较差,如果长期吃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毒素不易排出,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最大。另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血压食品)、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不宜吃薯片等香脆食品。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