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全面二胎产假有多少天

     2023-01-26 22:00:20     931



全面二胎产假有多少天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消息一出,想必原本想生二胎又不敢生的家庭终于能如愿以偿了。但生二胎福利待遇是不是照常?全面二胎产假有多少天? 全面二胎产假有多少天

生二胎其实也是在考验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尤其是421家庭,生二胎意味着又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毕竟养娃是需要一笔大花费用的。与此同时,相信女性也会比较关心,到底生二胎还有没有产假了?有多少天?

按照国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二胎产假98天;难产的,增加15天。也就是说,算上难产、剖腹产等情况,生二胎,最多可休113天产假。

对比生第一胎,在上述产假的基础上,还可以加上晚育15天,独生子女的还有35天。因此生二胎产假福利算是缩水了。

全面二胎有陪产假吗

生娃怎么能少得了老公的陪同,生过一个娃的家长应该都记得,那时男方是有10天的陪产假的。那么生二胎还有陪产假吗?

虽然生育一胎时,男方可以有10天的独生子女陪护假。但很遗憾,生二胎就没有这个福利了。

没有陪产假,男方也可以自动自觉请假的,这个并没有太大影响,如果赶得上年假的话,不妨用年假当成陪产假。

全面二胎享受生育保险吗

全面二胎是件好事,但许多家庭可能会比较纠结,毕竟年纪也不小了,而且还要考虑大宝的感受。此外福利也是一个因素,二胎产假比第一胎产假少了,而且陪产假也没有了,那么生育保险还有吗?

生育保险依然还是有的,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有准生证,费用都可以保险,报销的标准都一样。

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女职工,在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只要用人单位为其参加生育保险并连续不断正常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0个月,生二胎的费用也可以报销。

虽然生二胎仍然享有生育津贴,但因为生育津贴和产假时间挂钩,因此生二胎的生育保险也会缩水。

全面二胎准生证如何办理

生二胎,以后孩子们就能多个玩伴了,也是蛮好的。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生二胎也无妨。但生二胎之前,得先去办理准生证。

1、女方在户籍所在地村或居委会领取《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填好资料,然后将该申请送往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无单位可送往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核实并盖章。

2、凭结婚证、户口薄在夫妻双方所在地村或居委会单位签字、盖章《再生一胎生育申请、审批表》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审查。

3、女方户籍地相关单位收到该申请文件后,审核资料,若无误会送报给县一级人口计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此部门会在20个工作日内审核决定。

全面二胎如何做好备孕工作

随着普遍二胎政策出台,详细不少家庭已经紧锣密鼓的进行造人计划了。但生二胎之前,还是得做好备孕工作。下面一起了解生二胎如何备孕吧。

孕前检查!

做一次孕检,检查夫妻双方身体是否健康,如发现问题可及时治疗。女方的孕前检查最好是在月经干净后3—7天之内进行,注意检查前最好不要同房。

备孕叶酸吃起来!

补充叶酸的最佳时间应该从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服用叶酸的时间应在早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每天服用400微克。叶酸的补充需要延续到孕期结束,不可停顿。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肾、绿叶蔬菜等补充叶酸。

保持愉快心情!

心情低落,或者经常熬夜,饮食习惯不良好,会对身体不利,可能会影响怀孕。想生二胎,现在开始健康的饮食,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吧。

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生冷食物,可不能抽烟、酗酒,身体不好怀二胎时会很辛苦。平时也可以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关注【妈妈网】微信可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妈妈网】or【mama_cn】即可。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