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骨碱性磷酸酶

     2023-01-25 22:30:12     346



骨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又名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英文称:NBAP。它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什么是骨碱性磷酸酶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骨碱性磷酸酶 参考值≤200单位/L

检测小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籍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骨碱性磷酸酶 参考值如下:

正常水平 ≤200u/L

预防水平 250u/L

医疗水平 300u/L

在骨代谢疾病的监测中,生化标志物是一个有用的指标。尿中羟(基)脯氨酸(Hydroxyproline)水平和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已经用于监测变形性骨炎的治疗效果。骨质疏松,相对于变形性骨炎,是一种更轻微的骨重建的过程,因此需要更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为此, OCTEIA Ostase®为实验室提供了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定量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现已显示,在用于骨代谢疾病的诊治方面证明是有效的。

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是怎么回事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那么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是怎么回事?

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等骨碱性磷酸酶会升高。

如果有条件可以做一下碱性磷酸酶同功酶,或者要求医院用热稳定试验鉴别是来自肝脏还是来自骨骼。

骨碱性磷酸酶偏低是怎么回事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骨碱性磷酸酶低更多出现于儿童和孕妇身上,一般来说,骨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是:

1、贫血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2、儿童甲状腺性能不全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3、重症慢性肾炎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4、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低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5、营养不良、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怎么办

骨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骨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正常值范围:小于或等于200U/L。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那么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怎么办?

骨碱性磷酸酶(U/L)预防或治疗的方法:

1、正常:于或等于200,一天一粒鱼肝油预防;

2、轻度:00~250(不包括250),每天一粒鱼肝油治疗;

3、中度:50~300(不包括300),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4、重度:大于或等于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骨碱性磷酸酶偏低怎么办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会引起骨碱性磷酸酶偏低: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低、重症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不全者。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也会引起骨碱性磷酸酶偏低。

由于引起骨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很多,当出现骨碱性磷酸酶偏低时,应首先检查出骨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一般是由贫血、慢性肾炎引起的。若是因贫血引起的则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整,但是如果是其他疾病引发的骨碱性磷酸酶低,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施药。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