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TikTok 2023节日营销全攻略!

作者:admin      2023-01-25 18:01:46     914



TikTok 2023节日营销全攻略!

TikTok 2023节日营销全攻略!

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属性,是自带流量的销售良机。当TikTok巨大的流量叠加上“节日”这层现实Buff往往会产生爆单的“化学反应”。那么,2023年要如何借助TikTok做好节日营销?今天为你一一拆解。

TikTok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营销节点?

要想做好节日营销,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节点适合品牌营销。按照节日属性,我们可以将营销节点大致分成三类。

01、 电商消费节

电商大促无疑是爆单的绝佳机会,2022年底,TikTok Shop在英国、马来西亚、越南等6大站点推出了“全球年末大促季”。本次大促,串联了“双十一”、“黑五”、“双十二”等年终消费节点,吸引了全球6W+商家、3W+达人参与,最终该活动GMV销量增长136%,订单量增长超77%。

除了大促活动外,TikTok Shop还会根据市场特色、季节特点等因素,定期推出专题活动。例如,去年4月份,TIkTok 英国小店就针对服装品类推出了“超级品类日”——#Fashion Discovery 活动,吸引了150+跨境卖家参与,产生了超5000w+的曝光。

无论是电商大促,还是日常的营销专题活动,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营销节点。

02、 地方特色节日

传统节日,往往是消费者宅家、聚会、度假的好时光。由于消费场景变化,诸如瑜伽健身、户外运动、亲子互动等品类极易在此期间爆单。因此,卖家需要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以及习俗。

东南亚:春节、开斋节、泼水节(泰国)、守夏节(泰国)、中秋节等。

欧美:元旦、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美国)、独立日(美国)等

03、 国际性节日

国际性节日如情人节、儿童节、父亲/母亲节(不同市场具体日期有差异)等节日,都有非常明确的受众群体,许多消费者都有送礼的习惯。数据显示有高达74%的TikTok用户表示他们会在线购买节日礼物。

去年情人节期间,TikTok上#valentine话题和子话题#valentine2022分别突破170亿和2800万观看,许多海外年轻人都在通过他人分享的视频寻找礼物创意,诸如情侣创意卡册、DIY产品、定制礼品等创意礼品借势迎来爆单。

如何做好TikTok节日营销?

要想做好Tik Tok节日营销,实现品效合一的增长,精准选品、创意内容、制造话题三大环节缺一不可。

精准选品

节日选品在方法上与之前文章介绍的方法无太大差别,但需要注意的是,节日选品的内心在于,洞察消费者在节日期间的真实消费需求,并在精细化分析找到适合推广的产品。优选能直观展示效果,或者不需要花费时间教育用户的产品,更容易促成转化。

创意内容

TikTok用户普遍对新潮有趣的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力,因此,在敲定选品的基础上,借助创意内容给用户“种草”也是能否爆单的关键要素。

TikTok上的创意玩法核心在于“即时感、抓眼球”,并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拍摄手法或者视频特效。像变装挑战、卡点视频等都是很多品牌百试不爽的创意玩法。当然,做好创意的关键在于本地化,如何运用当地梗、当地流行的BGM又或者与当地消费者喜爱的KOL合作,都是值得去尝试的要点。不懂如何“吸睛”?加TikTok航海会员全方位赋能教你抓住用户!

制造话题

话题就像是引爆流量的“火线”将热点话题与电商内容结合,有机会获取更多流量。在同一话题下,用户可以快速查看同类视频,互动性更强。因此,通过话题影响用户购买路径,也是卖家做好TikTok节日营销的必要因素。

2022年圣诞节期间,Tik Tok上刮起“粉色圣诞树”风潮,相关话题#pinkChristmas 和 #pinkmas 浏览量分别达到 1.72亿 和 4200 万。有卖家通过充满节日氛围的BGM配合产品直观的产品展示,直接将产品卖爆,日出近3000单。

建议卖家养成定期总结TikTok热门标签的习惯,将这些热点融入视频创作中,营造节日氛围。这样更容易激发用户情绪价值,促成转化。

想要了解更多TikTok运营技巧,点击图片扫码关注公众号,回复TT,运营干货免费领取!

TikTok 2023节日营销全攻略!

(来源:TT365 跨境导航)

本文作者对该作品拥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未经许可同意,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内容。转载请联系本文观察员,违规转载必究!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