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围测量数据解读 腹围是我们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是否良好的重要根据,但是,有时候我们并不能正确地解读腹围测量数据。腹围测量的数据是否表示胎儿的大小,腹围测量数据又该如何解读呢?这些对于我们都是一个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解读一下腹围测量数据吧! 腹围测量数据解读
准妈妈在进行腹围测量数据解读时要知道参考表只是普遍参考值,身高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可参考此表,如孕前身高体重等较特别的准妈妈,当腹围不按数值增长时无需过于担心,应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每个孕妇腹围的增长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当腹围不按数值增长时,孕妇无需过于担心,这是因为孕妇孕前的个体本身有所不同。
1、腹围增长受孕妈个体因素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孕妈未孕之时高矮、胖瘦程度不一,所以腹围也不一样;
2、个别孕妇的妊娠反应严重,进食不好,所以早期腹围的增加并不明显,反应消失后,食欲会增加,腹围会增大;
3、有的孕妇怀孕之后体重迅速增加,导致腹部皮下脂肪较快增厚,腰围腹围都增长的比较快;还有的孕妇水钠潴留(可能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潴留细胞外而引起水肿)明显,会使腹围增加明显。
所以,单以孕妇腹围的增长来决定子宫和胎儿发育的情况有局限性,腹围测量是产检定期监测的参考,还应该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腹围怎么测量准妈妈的腹围增长情况与胎儿发育有密切关系,通常在孕16周开始的每次产检都需要测量腹围。腹围怎么量?医院一般会让准妈妈躺着测量,借助软皮尺,以肚脐为准,水平绕腹一周就能测出腹围大小。从第16周开始测量腹围,既可躺着也可站立测量(产检时通常为躺着测量)。将衣服解开,完全暴露腹部,用软皮尺测量,以肚脐为准,水平绕腹一周,就能测出准妈妈腹围大小。
准妈妈要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有时候测量的数值可能和标准值会有差距,有时候会偏大,有时候会偏小,但是准妈妈们不要过于担心,因为每个准妈妈高矮胖瘦等等情况不一样,腹围也有所不同,但还是建议各位准妈妈在发现腹围有偏差的时候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腹围标准是什么准妈妈的腹围与胎宝宝的大小关系非常密切。孕早期、孕中期时,每月的增长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每一个孕周长多少,都是需要了解的。而且到后期通过测量腹围,还可以估计胎儿的体重。所以,做产前检查时每次都要测量腹围,以估计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同时根据宫高妊娠图曲线以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是否发育迟缓或巨大儿。各位准妈妈也可以在家里,在家人的帮助下测量腹围,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腹围的标准,有助于准妈妈对照标准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
孕月 腹围下限 腹围上限 标准
5 76 89 82
6 80 91 85
7 82 94 87
8 84 95 89
9 86 98 92
10 89 100 94
以下腹围增长表仅为参考值,因腹围测量受孕妈个体本身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当数据与参考表不符时,孕妈无需过于担心,还应结合其他检查(如宫高等)综合分析。
什么时候开始量腹围腹围测量是孕期每次产检必做项目之一,准妈妈腹围测量作用在于能了解宫腔内的情况及子宫大小是否符合妊娠周数。结合宫高数据变化绘制妊娠曲线图,还能反映出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那么,腹围从什么时候开始测量比较好呢?
一般测量腹围都是在16周左右开始,在测量腹围的时候最好由家人帮忙,这样数值才会更加的准确。孕妇通过数值可以观察胎儿的情况,每次都要记录好数据。从孕16周开始测量腹围,取立位,以肚脐为准,水平绕腹一周,测得数值即为腹围。腹围平均每周增长0.8厘米。怀孕20~24周时增长最快;怀孕34周后,腹围增长速度减慢。如果以妊娠16周测量的腹围为基数,到足月,平均增长值为21厘米。不按数值增长时,通常会给孕妇带来担忧和困惑。
准妈妈从妊娠20周开始,四周测量一次宫高和腹围;而到了妊娠28周,则两周就要测量一次宫高腹围;妊娠36周后,每周都必须测量一次宫高腹围。为了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是否和正常胎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一致,准妈妈到医院去测量宫高和腹围的时候,每次都要把测量结果详细记录在娠检测图上。
孕妇腹围过大会致巨大胎儿吗腹围平均每周增长0.8厘米。怀孕20~24周时增长最快;怀孕34周后,腹围增长速度减慢。如果以妊娠16周测量的腹围为基数,到足月,平均增长值为21厘米。不按数值增长时,通常会给孕妇带来担忧和困惑。实际上,每个孕妇腹围的增长情况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
1、腹围增长受孕妈个体因素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孕妈未孕之时高矮、胖瘦程度不一,所以腹围也不一样。
2、孕后腹围的增长不仅仅是由胎儿和子宫的增大所致,孕妇本人的因素也占很大比例。如有的孕妇有妊娠反应,进食不是很好,早期腹围增加并不明显。待反应消失,食欲增加;有的孕妇自孕后体重迅速增加,腹部皮下脂肪较快增厚,不但腰围增粗,腹围也较其他人增长快;有的孕妇水钠潴留明显,会使腹围增加明显。
所以,单以孕妇腹围的增长来决定子宫和胎儿发育的情况有局限性,腹围测量是产检定期监测的参考,还应该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